◎范士忠
眩暈是病莫忽視
◎范士忠
眩暈醫(yī)學上是“目眩”和“頭暈”的統(tǒng)稱,是嚴重疾病的先兆。隨著人口老齡化,眩暈癥發(fā)病日漸增高,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可經歷此癥,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眩暈是臨床診斷最常見的特異性綜合征,被認為是空間定位覺障礙產生的一種運動幻覺或錯覺。是患者主觀空間定向感覺錯誤,能明確敘述自身轉動或環(huán)境轉動。亦可認為是人與周圍環(huán)境之空間關系在大腦皮質的反映失真。眩暈的根本原因是由供血、供氧不足所致,細查原因可把眩暈分為10種。
高血壓眩暈 多數是由于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使血壓突然下降過多,而發(fā)生旋轉性眩暈。
低血壓眩暈 此種眩暈也是多見的,特別是年輕人反復發(fā)作較多。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常見于中老年人,當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旋即消失。低血壓眩暈可見美尼爾氏病、突發(fā)性耳聾、耳毒性藥物中毒等,多數伴有低血壓。
動脈硬化眩暈 由于腦血栓附著使腦缺血發(fā)作。這種腦缺血來自頸內動脈系時,可致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fā)黑。
腦血栓眩暈 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在動脈管腔內膜病變而狹窄后,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jié),使血管阻力減低,并建立側支循環(huán)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可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可出現頭暈和目眩,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多見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
腦瘤眩暈 腦瘤若發(fā)生在中樞前庭系統(tǒng)的小腦、腦干易發(fā)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于顱內壓增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腦瘤的壓迫而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使前庭神經核區(qū)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旋轉性眩暈。若腦瘤位于顱內窩則出現頭位性眩暈。
貧血眩暈 貧血容易引起腦缺血缺氧可出現腦暈,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缺氧,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器質性變化,因此,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腳震動感均可喪失,眩暈加重。
甲狀腺功能障礙眩暈 這種眩暈以甲狀腺功能減退為多數。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統(tǒng)缺乏氧氣而出現眩暈。
耳源性眩暈 此種眩暈多與耳、鼻、喉科疾病聯(lián)系,最常見的有美尼爾氏病、迷路炎、前庭神經炎、鏈霉素或慶大霉素中毒等,占眩暈的70%左右。
頸椎病眩暈 多數表現為頸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轉頭時突發(fā)眩暈。
運動性眩暈 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如果突然劇烈運動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體內營養(yǎng)物質耗損過多,血糖濃度降低也易產生眩暈。
目前,因眩暈就診的病人很多,許多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用藥比較單一。絕大多數患者僅僅使用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藥物,而忽視了中醫(yī)中藥的作用。二是療程不足?;颊卟话瘁t(yī)生開的藥方服藥,隨意停藥或換藥。三是患者對合并癥認識不足,不能接受多樣化聯(lián)合治療。
預防眩暈可采取以下辦法:①起居有規(guī)律,改掉不良嗜好,如熬夜、吸煙、酗酒、長時間打麻將等。②飲食均衡,多吃瘦肉、新鮮蔬果、豆類、奶類等。③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少吃高油、高脂肪、高鹽、高糖的食物,忌暴飲暴食,每餐吃七八分飽最好。④治療原發(fā)病,只要把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頸椎病等疾病擋在“門”外,就可有效地防止慢性腦供血不足,從而根治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