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麗水百歲老人尋訪札記(下)"/>
◎浙中會
穿越一個世紀的守望
——溫州麗水百歲老人尋訪札記(下)
◎浙中會
繼續(xù)我們的尋訪之旅,駛進蒼南赤溪鎮(zhèn)官岙村時,天空飄起毛毛雨,山路泥濘不堪,但是山間新鮮的空氣依舊。鄭愛娥老人的家位于馬路邊,門口右側(cè)的小院里整整齊齊地用竹子支了不少絲瓜架,絲瓜藤蔓延其上,為這個農(nóng)家小院增添了無限生機。
鄭愛娥的住處顯得有些簡陋和擁擠,兩個通間組成,以夾板隔開。走進里屋,只見一位戴著藏青箍頭線帽,身穿深色春秋夾衫的老人安坐在床上,墨綠色被褥覆身。在一旁陪同的當?shù)匦l(wèi)生院院長介紹說,老人今年剛好100周歲,身體還不錯,不過視力不太好,有白內(nèi)障。
大概是許久未聽聞家里如此熱鬧,躺著休息的鄭愛娥老人端正坐起,來了精神。老人的孩子附身在耳邊絮叨著,鄭老的臉上有了些許笑容,微微點頭示意。見專家組分別給自己把脈,老人來了興致,開口問我們,自己還能活多久。不禁內(nèi)心感嘆:對百歲老人而言,他們的希冀如此率真而簡單——健健康康活著,不給子女添麻煩。
當我們把慰問的牛奶和端午節(jié)的香囊放在老人床上時,鄭愛娥老人摸索到香包,很認真地嗅起來,像個剛收到兒童節(jié)禮物的孩子一般心滿意足。
搭完脈,專家們正欲起身,老人卻開始自己動手解上衣的扣子。和鄭老熟識的村人問她想做什么,老人回答完,一旁的人都樂了。通過她們的轉(zhuǎn)述,我們才得知原來老人以為下一步便是身體檢查了。見老人雖然臥床,不過思維依舊清晰,我們讓老人的兒子轉(zhuǎn)達——“專家們說了,您還可以活好多年,身體好著呢!”老人抿著嘴開懷地笑了。
尋訪之旅還在繼續(xù)行進,在趕往下一站的途中,我回望和老人的短暫相聚,內(nèi)心有了難尋的安寧與恬淡,感覺那么踏實。
下一站——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xiāng)金蘭村。走進金蘭村,我們迫不及待地下車,眼前的原生態(tài)風(fēng)景足以讓許多城市里的人工景區(qū)黯然失色。真正的茂林修竹,真正的青山綠水,石頭砌成的河壩,水很清,天空很藍。對岸的田里,有農(nóng)人以最傳統(tǒng)的方式耕田。這是一個非常整潔、干凈的小村莊,村口有三兩婦女樂呵呵地圍在一起坐在石墩上摘著剛收來的毛豆,憨憨地看著我們笑,民風(fēng)很淳樸。
彭仕土老人就住在石板路進去的一幢畬族木屋子里,屋前有一個小院,種著柚子。帶路的村干部介紹說,柚子的諧音為“有”,有福有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房檐上有一燕子窩,當?shù)厝苏J為燕子筑巢,是好人家。我們還未來到院中,就見到一個老人熱情地打著招呼,絲毫沒有陌生感。老人腿腳硬朗,除耳朵有些背之外,眼不花,頭發(fā)也沒全白,看上去也就七八十歲的樣子,飽滿的神情讓人很難與他的年齡劃上等號。
1916年出生的彭仕土正好是期頤之年。對彭仕土老人不甚了解的鄰居向我們介紹說,老人的兩個兄弟已經(jīng)過世,無子,唯一的養(yǎng)子好些年前腦萎縮了,好在生活在一起的兒媳婦很孝順他。據(jù)一旁的村醫(yī)說,彭老雖然已經(jīng)百歲,還經(jīng)常上山下地,他自己有個菜園子,平時吃的也是自家園子里老人親栽的蔬菜,有時候老人也會在村子里散散步,不過平日里很喜歡打麻將,有時家人一不注意,就自己溜去鄰村找人打麻將了。
如果按照現(xiàn)代健康養(yǎng)生的理念,在彭仕土老人身上有著不少不良嗜好:抽煙、喝酒、飲食多鹽,我們看到餐桌上放著紅燒豬蹄、咸魚干和腌菜。不過老人的兒媳說,老人很少生病,只是偶爾胃痛,吃點“胃藥”就好了。聽我們在旁說話,彭仕土老人從來都是笑瞇瞇的,仿佛永遠看不到憂愁,或許有時,“養(yǎng)性”比“養(yǎng)身”更為難得。見我們的專家組輪流給他搭脈,老人反復(fù)問我們他還能活多少年。被他的問話逗樂了,聽到被告知“您的身體好著呢”,老人滿意地笑了。
在老人兒媳的指引下,我們走進他起居的房間,只見室內(nèi)打掃得一塵不染,物件都擺放得頗為整齊,床上鋪著深淺藍色交叉底色的卡通被褥,又讓我目睹了老人童真的一面。房間外相對的兩處靠墻的角落,整齊碼放著洗臉架子、以及老人平素里休息用的兩張?zhí)梢巍?粗硎送晾先说纳钇鹁颖徽疹櫟萌绱送踪N,心生感慨:在百年的歲月里,他們大都經(jīng)歷坎坷,但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心態(tài)頗佳,晚輩孝順。
辭別彭仕土老人,我們驅(qū)車前往景寧縣沙灣鎮(zhèn)嚴坑村,陪同的當?shù)仡I(lǐng)導(dǎo)介紹說,這里有位商付菊老人,正好是100周歲。繞著綿延不絕的盤山公路一路前行,雨后的景寧,沿途皆是風(fēng)景。沙灣,這是一個藏在深山里的小村莊,四面都是青山,一條清澈的大河穿村而過,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好,空氣很清新。
商付菊老人的家是典型的前店后院模式,老人的兒子經(jīng)營著一個小賣部,一家人基本以此維持生計。到達時,迎接我們的是老人的兒子和女兒,他們很熱情地給泡了茶,請我們落座。小店的過道一直通往院子,庭院里種滿各種花花草草和蒲瓜棚,商付菊老人正從房間里慢悠悠地踱出來,臉上的神情,讓人頓感慈祥而親切。
待老人走近,我們不禁感嘆:這真是一位愛美的老太太。老人穿一件很干凈的藍色布衫,黑色豎紋棉布褲腿上飾以閃亮的繡花,腳上的布鞋鞋面上亦繡著月季;左手戴一個很有畬族特色的雙魚蓮花寬銀鐲,右手是光面開口細圓銀鐲,無名指上佩一枚寬扁平的老銀戒。在老人女兒描述中,商付菊老人的鮮明特色在我們面前越發(fā)明晰起來。老人女兒說,母親年輕時生活不易,但是心靈手巧,喜歡做衣服、納鞋子,也愛剪窗花,有時候閑下來了還會幫街坊鄰里做。女兒說著指著老人身上的身上的衣服和鞋子說:“這個好像是母親20年前親手做的?!?/p>
商付菊老人育有3子1女,只是一個兒子因為被蛇咬傷走了,老人和女兒、女婿同住,有時也會去小兒子家住上一段時間。每餐都是吃七分飽,多一分都不吃,這個習(xí)慣堅持了幾十年。老人的女兒說,老人有20多個孫子孫女,甚至曾孫兒也有好幾個了,雖然已是百歲年紀了,可是頭腦很清楚,每個后輩她都叫得出名字,和他們的關(guān)系也很是融洽。
在子女眼里,母親之所以長壽,且身體依舊硬朗,大概得歸功于她的心態(tài)。老人的家人說她從不大喜大悲,不會刁難和苛責(zé)任何人。老人的女兒說,母親心態(tài)平和,從來不絮叨,幾乎不生病,即使有點什么頭疼腦熱的,不出兩天她自己就好了。老人的女婿還不忘補充一句:“我媽很喜歡看花鼓戲,去年過年時還自掏腰包請來戲班子搭臺唱花鼓戲呢。”
當我們問起老人的愛好時,商付菊的女兒告訴我們,老人習(xí)慣每頓喝二三兩家釀的黃酒。于是,我們有了和老壽星小酌的機會。老人的女兒從地窖舀出滿滿一大壺酒在灶上溫酒時,老人笑瞇瞇地在一旁提醒,“別忘了加橘餅?!痹儐栔虏胖瓉砝先撕芟矚g在黃酒里加點金桔餅切片。于是,人手一杯黃酒,和商付菊老人一一碰杯。老人很執(zhí)著地遞過筷子,示意我們要把橘餅夾出來品嘗,老人對橘餅的偏愛,可見一斑。
在景寧畬族自治區(qū)梧桐鄉(xiāng)梧桐村,我們又有幸見到了一位開朗健談的百歲老人劉遠德,拉二胡唱花鼓戲,是老人多年來比較熱衷的愛好。今年正好100歲的他自幼家境殷實,上過四年私塾,就當年來說,算是一個地道的知識分子了。
景寧的靈山秀水養(yǎng)出了老人悠然自得的個性,用他兒子的話說,父親是一位很享受生活的人。幾十年的生活作息雷打不動:晚上8點睡下,早上7點醒來;愛吃豆腐、肉和魚蝦。老人年輕時也下地干活,不過到了50多歲就“提前退休”在家享起清福,沒事自己坐門口拉拉二胡哼點小曲,興致來了還會每天去鄉(xiāng)里玩會,孩子一樣?!安贿^,他已經(jīng)有十多年沒拉二胡了?!崩先说男鹤尤缡钦f。
大概是老人聽到了兒子的話,有點不服,當即讓他把二胡取來,一本正經(jīng)地調(diào)音,兩三分鐘后,很是專注地拉起二胡來。我們被老人突如其來的如此雅興感染,在一旁打著節(jié)拍助興,老人見此情景,拉得越發(fā)陶醉起來。一曲畢,有人試探著問劉遠德:“還會什么?”劉遠德老人認真想了會兒,“我給你們唱段花鼓戲?!眲傉f完,他便開嗓唱起來,有板有眼眉飛色舞,頗為入戲和自豪。老人的多才多藝,著實讓我們由衷贊嘆。
聽老人唱完花鼓戲,趁專家們繼續(xù)給老人檢查健康狀況的時候,我們參觀了劉遠德的房間,沿著廳堂的長廊步入東側(cè)即是。房間的陳設(shè)很簡單:帶蚊帳的木板床,窗前擺放一張朱漆木桌,桌子左側(cè)則是柜子和一個同色系的木箱。雖然家具甚少,可是無論從床品的陳列還是桌面、柜子保持得一塵不染,讓人根本看不出這是一位百歲老人生活的房間。
葉明花老人是我們此次尋訪的最后一站,還未到達目的地時,我們得知,和其他長壽老人不同的是,葉明花并不是生活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農(nóng)村,因為孩子的工作原因,她算得上是個“半路出家”的城里人。
車子就停在景寧畬族自治縣城的一幢機關(guān)單位的宿舍樓前,見到我們,樓下的鄰居熱情問道:“你們是來看望樓上的葉明花老人的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她們像是受到感召一般給我們帶路。葉明花老人的兒子、兒媳和孫女早就在門口迎接。進屋,我們見到面容清秀的葉明花老人坐在客廳,全新的斜襟藍布衫,黑色褲子,著一雙深咖色的舒適豆豆鞋,集傳統(tǒng)時尚于一體。
看得出葉明花老人生活在大家庭里,寬敞明亮的客廳墻上掛著一幅全家福,兒子、兒媳和孫女孫婿以及曾孫女一家大小四世同堂,圍坐在葉老身邊,和諧安樂。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眼前的葉明花老人,根本看不出已是百歲高齡,頂多80來歲光景。老人的兒媳婦告訴我們,婆婆9歲時母親早逝,由父親一手拉扯大,19歲嫁人,從此相夫教子。老人曾生育了12個孩子,可惜早前家境所限,大都餓死或因疾病夭折,后來僅存活下2個兒子。老人上了年紀之后,他們也不放心讓她獨居,諸多勸說才把老人接到鎮(zhèn)上,輪流照顧。
“婆婆生活起居很有規(guī)律,天黑睡下天亮早起,不挑食,愛喝湯,不過對菜特別講究,從來不吃隔夜菜;每天早上都要用我們當?shù)氐囊环N叫‘千里光’的草藥洗澡,連帶泡茶水喝,這樣持續(xù)了30多年;而且特別勤快,愛干凈,她看到家里哪里不干凈了,就會去打掃。有時我們不得不偷偷藏衣服,否則一家老小換下來的衣服,她一見到就馬上給洗了;腸胃還特別好,同一桌吃的,我們吃壞肚子了,她一點都沒事……”老人的兒媳跟我們說道。
如今的葉明花老人雖然遠離了早年一直生活的農(nóng)村,但是適應(yīng)性極強,和宿舍樓里的鄰居關(guān)系甚好,閑暇時便自行上下樓找鄰里聊天。
返程途中,想起尋訪之旅所見的這些百歲老人,他們滄桑卻安詳?shù)拿嫒莼胤虐阒噩F(xiàn)。九位百歲老人便有九種不同的人生。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長壽老人越來越多,可是這些百年人瑞的長壽秘訣是什么?縱觀他們的飲食習(xí)性,并非全然依照我們理想中所謂的“養(yǎng)生理念”。可是,雖然他們性格不一、愛好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幸福生活:兒孫滿堂,晚輩孝順,體無大病,樂觀開朗。對此,我們也深受啟發(fā):知足常樂,保持最簡單的訴求,才是淬煉心智、凈化人生的最佳途徑?;蛟S,世上真正可以恒久的,恰恰是最質(zhì)樸、最簡單、最平實的內(nèi)容,比起所謂的養(yǎng)生秘訣,心靈的純真與真誠才是無敵于時間的永生。(續(xù)完)
(浙江省中醫(yī)藥學(xué)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