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動物和人類一樣,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員。關注動物,了解動物,是我們的責任;關愛動物,保護動物,是我們的美德。那么,如何向他人介紹動物呢?
【技法指津】
了解動物特點。動物世界異彩紛呈,它們都各自有自身的特點。松鼠漂亮、馴良、乖巧;松樹金龜子儀表堂堂、能唱歌;熊貓體態(tài)豐滿、性情溫馴孤僻。因此,要清楚地介紹動物,必須先了解動物的特點?;静襟E是:首先,要認真查閱準備向他人介紹的動物的相關資料,資料掌握越豐富,歸納動物特點就會越全面,介紹動物也就越準確。其次,要認真觀察所要介紹的動物外形、生活習性,既要有理性的認識,更要有感性的認識。再次,有可能的話還要進行一些小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在實驗中探究問題,在實驗中證實問題。
準確使用詞語。介紹動物說明文不同于說明事理或物品的說明文,它更講究虛詞的準確使用。例如《松鼠》一文,在介紹松鼠的形態(tài)時,這樣寫道:“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這段話中“老是”“常?!薄白睢钡忍撛~,準確地寫出了松鼠的習性。
描寫形象生動。介紹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離不開描寫,只有通過具體形象的描寫,才能讓別人清楚認識。如果介紹松鼠沒有對它的面容、身材、四肢、尾巴的形象描繪,松鼠的漂亮特點就無法表現出來;如果沒有對松鼠過河的生動描寫,它的乖巧的特點就無法展示出來;如果沒有對大熊貓玩耍、啃竹的有趣描寫,它的憨態(tài)可掬、溫厚活潑的特點就很難表現出來。
形式求變出新。介紹動物一般都是采用第三人稱,因為第三人稱是對事實的客觀描述,直白,真實,具有說服力 ;可以更好的展開文章的敘述,使文章不做作,不矯情;假如嘗試用第一人稱,可能會有另番情趣。介紹動物大都采用說明、描寫等表達方式,假如增添議論、抒情,也許會讓人耳目一新。因此,只要能更好地介紹動物,我們寫作時可以突破習慣思維,采用多種不同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彰顯活力。
【例文精選】
[佳作一]
老母雞檔案
安徽省顧集中心學校八(6)班 張俊志
“您現在進入的是XYJ網頁,想欣賞本頁最新的內容嗎?請單擊‘選擇欄,再單擊6.LMJDA”。
“謝謝您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p>
“老母雞——My Best Friend?!?/p>
“總評:她是讓我十足自豪的寵物,是我飼養(yǎng)過的動物中最聽話、跟我關系最密切的動物?!?/p>
“年齡:2歲半;性別:雌性;簡歷:2歲前在伯父家的雞圈里,后移居我家。”
“外貌:頭比一般的雞略大,眼睛大大的、圓圓的,眼皮有點白,眼睛喜歡不停地眨;雞冠通紅,摸上去熱乎乎的,挺舒服的;雞毛是咖啡色的,仔細看會發(fā)現羽毛里夾雜著幾根或紅或黑的羽毛,在太陽光下常常泛著墨綠的光澤;雙腳疙疙瘩瘩的都是老繭,從這雙腳看就知道它是位勤勞的雞。”
“習性:總喜歡撲扇翅膀跳上花臺,不停地翻土啄食;有時會小跑到臺階旁,把喙放到臺階上磨,發(fā)出‘咔咔的聲音,并不停地換著方向磨;有時會跑到墻角邊曬太陽,或縮著頭閉著眼打盹。每當此時,我都會躡手躡腳,怕打破它的美夢。它的生活自由、任性?!?/p>
“工作:一天下一個蛋。下蛋時會鉆進雞窩,面對著門,閉著眼,做著下蛋之前的準備,而后,漲紅了臉,身體微微上提,渾身顫抖,但不會直接就下,而是接著再蹲下,扭頭理理身下的草,找尋更舒適的姿勢;舒坦一會兒又會漲紅了臉,緊閉了眼,這時只要屁股一抬,一個濕漉漉的白白胖胖的雞蛋就會滾了下來;她會仍伏在那兒,好像還要給蛋盡一點母愛,一般幾分鐘后,她才會走出雞窩。接著她就會向世界發(fā)布信息:咯咯蛋,咯咯蛋,直到給了它一定的獎賞才肯勉強罷休?!?/p>
“歡迎你光臨其他系列!”
[點評]
本文介紹的就是一只普通而尋常的老母雞,文章對老母雞的年齡、外貌、習性、工作等方面進行了一一介紹,一只可愛的老母雞展現在了我們讀者面前。之所以小作者能這樣具體、生動、形象地介紹老母雞,是由于細致觀察的結果,沒有細致的觀察,就不會發(fā)現老母雞“眼皮有點白,眼睛喜歡不停地?!钡奶攸c;沒有細心觀察,也不會發(fā)現老母雞會“把喙放到臺階上磨,發(fā)出‘咔咔的聲音”的個性;沒有細心的觀察,更不會知道母雞下蛋的過程。更值得推介的是小作者創(chuàng)新了說明文的基本形式,因為用了網頁的格式,一直普通的老母雞變成了不可多得的“鳳凰”。
[佳作二]
霞光中的小麻雀
安徽省顧集中心學校八(6)班 孟琛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天邊那燦爛的彩霞抹紅了蔚藍的天空,映襯著天地間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樹,映襯著樹杈間一只只可愛的小麻雀。它們在霞光中嘰嘰喳喳地歡叫著,好似聚會,好似拉家常。
我不禁悄悄地走近梧桐樹,對這群小生靈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它們的羽毛由棕色、黑、灰三種顏色交織而成,頭上的棕色羽毛短而密,看上去毛茸茸的,像個絨球;頭部耳側鑲嵌著一對黑色的瑪瑙似的小眼睛,圓溜溜的像珍珠,那淺灰色的似薄膜的眼皮,隨著觀察四周,常常會迅速垂下,又快速睜開,機靈地探視四方,一旦發(fā)現危險,便會倏地飛起來。小麻雀的脖子上有一圈黑色的茸毛,像一條圍巾似的,背上的羽毛看上去比較厚實,而肚皮上的毛顯得蓬松、纖細、柔軟,呈淡淡的灰色。
小麻雀雖然沒有白鴿的純潔美,卻顯得比白鴿更玲瓏可愛。我想更接近它們一點,可剛走了幾步,它們就迎著霞光成群結隊地飛了起來,霞光把它們身上染得通紅。我不由自主停下腳步,站著不敢輕舉妄動。一會兒它們又飛了回來,陸陸續(xù)續(xù)停在了樹上,有的落在了不遠處的地上,有的在地上跳躍著,有的在吃著什么;它們吃谷子的樣子很有趣,一邊用嘴不停的啄,一邊嘰嘰喳喳不停的叫,還是不是抬頭看看周圍,生怕有什么影響了自己的進餐。
它們用餐過后,會三只一群,五只一伙,輕快地跳躍,有時瞪著圓溜溜的小眼睛看看遠處,好像在欣賞美麗的霞光;有時會叫喚著,似乎在呼朋引伴,有時又會用喙啄身邊的同伴,于是,引出相互的追逐,一會兒便一起飛向樹上,或近處的電線上,一動不動,似乎在休息。
于是,藍天中頓時出現了一道美景:一條綴著紅色音符的五線譜。
[點評]
文章介紹了我們常見的小動物——麻雀,這種動物以往并不太招人喜歡,一方面是人們曾經有一段時期把它當做“四害之一”來對待,另方面它自身性格暴躁、外觀不美、叫聲嘈雜等原因所致。
但這篇文章一改人們過往的認識,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認識的小麻雀。客觀地展現了它們“羽毛由棕色、黑、灰三種顏色交織而成”、“小眼睛圓溜溜的像珍珠,眼皮淺灰色似薄膜”的外貌,展示了它們膽小、多疑的特點,但由于作者把小麻雀放在早晨霞光的特有背景中,于是,它就成為了畫中之物,再加上作者帶著深情、喜悅的描寫,全文美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