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藝術家致敬
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1502年創(chuàng)作了《野兔》。這只惟妙惟肖的野兔成了美術史上的一個閃光點。后來的人們曾多次臨摹這只野兔,它也被印在教科書上讓兒童們學習。在500年之后,這只野兔又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丟勒曾徒步翻越過阿爾卑斯山,也深研過數學和透視學,并寫下大量相關的論著和筆記,這幅著名的《野兔》就是最能體現他對自然領域研究成果的一件作品。
他先用淡淡的水彩鋪了一層底色,然后用不透明的樹膠顏色畫出一排排線條,運用豐富的技巧去描繪毛皮的質感。他根據毛皮在兔子身體上的部位,把這些線條的長短、疏密、方向處理得各不相同。
明暗對比的處理手法以及畫面的陰影使兔子看上去具有立體效果。
最后,丟勒把他名字的字母組合以及當年的年份標志在畫面最顯眼的位置上,表明他認為這是一件最終完成的作品。
像這樣把一只動物作為一幅單獨畫面的主題來表現,在從前的歐洲繪畫中是很少見的。丟勒以他精微的觀察力,讓這只野兔的生命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