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飛
新教育,給我新生命。當我敲下這行字時,百感交集。是她,在我職業(yè)倦怠頂峰時,給了我一個重新做老師的理由;是她,在我的精神停止成長時,點燃了我的閱讀激情;是她,在我的課堂一片死寂時,讓課堂重煥生機;更是她,讓此刻的我過上了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或許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兒時的我,特別崇拜教師這個職業(yè)。那時候的我總覺得一塊黑板太小,寫不下老師淵博的知識;一節(jié)課太短,道不完老師的做人之道;一方講臺太窄,承載不了老師巨大的人格魅力。于是,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我只在師范類院校加以選擇。我想看看,究竟是怎樣一種職業(yè),對我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走走,究竟是怎樣一條道路,讓教師閃爍著如此巨大的光輝。2004年9月,我如愿以償考入師范大學。畢業(yè)后,歷經七次招教考試,終于在2008年9月,踏上我夢寐已求的三尺講臺,成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然而,走上工作崗位才發(fā)現(xiàn),教師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樣愜意輕松,而是充滿太多辛酸和無奈。
至今猶記,初上講臺時自己的忐忑不安,語無倫次;至今猶記,每晚備課至深夜,可還是感覺課沒備好的痛苦無奈;至今猶記,初做班主任時,處理學生遲到、打架、上課說話、睡覺、不交作業(yè)等問題時的手足無措;至今猶記,應對教學詳案,教學反思,聽課筆記,讀書筆記等常規(guī)檢查時的疲憊不堪……當我面對這些備不完的課、改不完的作業(yè)、處理不完的學生問題、應對不完的常規(guī)檢查時,我開始質疑當初的選擇,開始后悔從事教師這個職業(yè)。甚至一度寫下,“選擇教師是我的志向也是我的折磨”的心情話語。辭職的念頭也悄然而至。
此時的我,未遇新教育。
激情已逝,倦怠猶存。是順從本心,還是不忘初心?我在痛苦中掙扎。我想不忘初心,但我更需要理由,一個重新做教師的理由。是《致教師》,給了我這個理由。
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引領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的教育生活能幸福完整嗎?此時,不能!但未來,我想追求!當我看了《致教師》第一輯中的“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后,我似乎找到了那些令我痛苦的原因,當初做老師的激情也重新被燃起。
有感于《教師的幸福從哪里
來》中這樣兩句話,“生命中你曾
經愛過的、恨過的人和經歷過的所有事情,才是真正永久屬于你的幸?!?,“所有的事情中,真正能夠讓人刻骨銘心、回味無窮的東西,才有可能是幸?!薄;叵氚四甑膹慕躺?,以上那些令我不幸福的事情,雖讓我痛苦不堪,不想回首,但更讓我刻骨銘心,回味無窮。從這個層面來講,這些經歷,也是屬于我另類的幸福。
有感于《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中“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無論大小,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束縛每個人的枷鎖,不是周遭環(huán)境,而是自己的心魔”這句話。是啊,當自己的心魔完全打開,不去責怪周遭環(huán)境,就會贏得心靈的自由吧。于我,就是把自己不幸福的心魔消除,尋求幸福的瞬間,贏得心靈的自由?;叵?,這樣的幸福瞬間,也是有的。
當我在課堂上看到學生們會心一笑時,我是幸福的;當我看到班里的學習氛圍越來越好、學生們的成績一點一點提高時,我是幸福的;當我看到曾經與我公開作對的學生,在一次作文中寫到“老師,謝謝你,在所有人都無視我的存在時,是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在我感受不到世間的溫暖時,是你讓我擁有了燦爛的陽光;你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師”時,我是幸福的;當嗓子嘶啞,看到辦公桌上的潤喉片時,我是幸福的;當教師節(jié),收到全班學生手寫的祝福話語時,我是幸福的;當我的公開課,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肯定和贊許時,我是幸福的;當我代表學校去參加優(yōu)質課比賽、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為學校爭光時,我是幸福的……
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這些幸福是膚淺的,是短暫的。在《先生首先是學生》中,我找到了能夠讓我長久幸福的密碼,“只有成長,才能幸福”!為了更長久的幸福,我要成長!如何成長?我想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徑就是加入新網師,在網師中快速成長,早日使自己成為新教育的種子教師。
此時的我,初識新教育。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她的閱讀史”,在我的精神成長停滯不前時,是你,新網師,重新喚醒了她,讓她再次生長,發(fā)芽,直至開花。
2016年1月16日,我正式向新教育網絡師范學院遞交了入學申請和個人閱讀史。
在入學申請中,我這樣寫到:“我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想在新教育的家園中,探索高中語文教育的另外可能性。
還記得寫閱讀史的那段日子,雖繁忙,但卻不覺煩躁,反而覺得幸福充實。那段時間我讀了《致教師》《新教育》《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三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六本書。要求3000字的個人閱讀史,我寫了將近11000字。不像讀書史,更像讀后感。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寫得最認真、也是最長的文字,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樂此不?!钡膬群D且豢?,成就感油然而生。
然而,更讓我驚奇的是,我的這些閱讀,竟然改變了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
我所擔任的高中班級,一個是重點實驗班,一個是普通班。普通班的學風非常差,學習的同學少之又少。在一次晚自習中,學生們說話成瘋,睡覺成片,玩手機沉醉……看到他們的狀況,我不禁想起了《親愛的安德烈》里“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段話。我想,或許,我的這些孩子并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何在?于是,我就讓他們停下來思考“讀書的目的”。有人答為了父母,有人答為了考大學,有人答不知道。于是,我就把龍應臺的這段話講給他們聽,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他們一起探討讀書的意義。我讓他們思考高中生、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這些人中哪一類人選擇工作的機會更大?當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說博士時,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那個晚自習后,我的辦公桌上每天都會放一顆香蕉味的旺仔牛奶糖,有時還會留個紙條,我知道一定是五班的某個學生,她以這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接著,我的課堂上,學生們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習的同學漸漸多了起來,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之后的課堂,我還會時不時地給他們講我看書的心得體會。一個星期過去了,讓我開心的是,竟然有幾個學生主動問我這本書在哪里買的,也想買來看。朱永新老師曾說“要通過老師的閱讀來帶領學生閱讀”,我想只要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讀本,師生共讀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
幾天后,這個班的班主任找到我,興奮地說“你給學生們講了什么?咱班最近的學習狀態(tài)特別好,我找班長了解情況,班長才告訴我說,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聊了一節(jié)課,之后班里的學習氣氛就好多了。以后要多給學生們聊一聊啊?!碑敃r,那一刻,我覺得我的工作意義非凡,幸福感油然而生。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而我想說“我讀故我思,我思故我樂”。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發(fā)現(xiàn),只有在閱讀之后,我的思想才會活躍起來,我才會去思考一些問題,繼而才會快樂。閱讀,除了讓我擁有“寧靜的心態(tài),儒雅的姿態(tài),積極的狀態(tài)”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得到學生的喜歡,同事的認可,并且讓我擁有了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
此時的我,向往新教育。
如果說,閱讀史激發(fā)了我的閱讀熱情,重啟了我的精神成長之路,那么,之后的網師學習則
讓我充分享受了幸福完整的教育
生活。
還記得2016年2月,我在新網師春季錄取名單上看到自己名字的興奮與激動。根據(jù)自己所教的學科特點,我報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班主任管理》和余蕾老師的《文學鑒賞》兩門課程。半年的學習,我充實著,成長著,更幸福著。
《班主任管理》讓我明白了民主的真正內涵,教會我如何做一個真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真民主”老師。
還記得,八年前我初涉講臺時為自己設定的課堂風格:“民主、開放、個性、允許出錯”。坦言,當時的我對“民主”并未有太深的理解,只是簡單地認為,所謂民主就是師生平等,就是不強制,就是有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不獨裁專制。當時的我,只是單純地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的民主的老師,而不是專政獨裁的“暴君”。
然而,聽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課,了解了民主教育的八大特征:“愛心、自由、平等、法治、尊重、妥協(xié)、寬容、創(chuàng)造”,知道了民主教育的核心——“尊重”之后,才明白自己對“民主”的理解太過膚淺,才明白這些年的教學,雖打著“民主”的旗號,卻并未真正做到“民主”,而是真假參半。愛心與寬容是真,但平等、自由、尊重、法治等是假。而在這些假民主里,最讓我慚愧的是“尊重”和“平等”。
遺憾的是,這些年,我并未做到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更無從談起。從李老師講的“學生遞筆”事件反思自己,這樣的“不平等”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司空見慣。教學活動中,更多關注的是那些聽話、程度好的孩子;公開課上,把發(fā)言展示的機會留給那些表達能力強、能夠為課堂添彩的學生;課堂上,隨心所欲提問不舉手的學生;作文課,不經學生允許,將其作文當做范文讀給全班同學聽;打著“平等對待學生”的旗號,美其名曰對學生一視同仁,卻忽略學生個體的差異。要求所有的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完成同樣的作業(yè)……我知道,這些不平等的現(xiàn)象,實質是不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
有感于李老師所言“真正的平等,應該是差別化、個性化對待”。之前,我只是簡單地將 “平等”理解為教學上的“一視同仁”。所以,雖然我擔任一個重點班一個普通班的教學工作,但卻總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樣,重點班的學生表現(xiàn)越來越好,普通班越來越差,而我也會情不自禁地將兩班進行對比,結果對重點班越來越喜歡,對普通班越來越忽略。這對普通班是多大的不公?。?/p>
所以,我要做一個“真民主”的老師,我要給學生“真平等、真尊重”。結合李老師的講授和自己對待學生“不平等”的現(xiàn)狀,我嘗試改變自己的理念,在意識到每個孩子的差異的基礎上,照顧到后進生的內在尊嚴,給予普通班和后進生特殊的關照,努力營造人際平等的班級氛圍。除此,還盡量使自己真正“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通過自己心靈深處平等意識的自然流露,情不自禁地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嘗試以下實踐,雖不完美,但也足以讓我欣慰。
目前的我,雖并未擔任班主任。但這些并未影響我對“民主教學”實踐的熱情。在聽了李老師第二次課后,我在十班嘗試著讓學生自己訂立《語文課堂規(guī)章制度》,包括上課紀律,作業(yè),背誦,課前演講等等。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民主教育”理想,我還嘗試著與學生們共同商量制定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作業(yè)布置等等。
帶著“尊重學生”的理念,我開始征詢學生閱讀的內容。我結合高考語文試卷的題型,列舉了科普類、文言文、詩歌、小說、散文、人物傳記、新聞等閱讀類型,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結果小說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確定類型之后,開啟閱讀之旅。我順勢將我們新教育新閱讀研究所研發(fā)的《中國人閱讀書目——中國高中生基礎閱讀書目》推薦給學生,讓他們自選內容,完全自由閱讀。雖然我知道“放羊式”的閱讀效果不如共讀,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尊重學生的意見,我依然順隨其意。兩星期后,我問學生有收獲嗎?學生都說有。接著我讓他們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但由于他們所看書目不同,雖書目繁多,但分享的內容卻有些單薄,因為無人交流。我又順勢引導:各自讀各自的,雖然讀了自己喜歡的篇目,但是沒人和自己交流閱讀體驗,多無聊啊。不如我們共讀一本書吧,我不要求大家寫讀后感,我
只想聽聽你們讀后的感受。得到了學生的同意后,我推薦了《文學
鑒賞》課程中的閱讀書目《青銅
葵花》。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一部《青銅葵花》,激發(fā)了學生們的閱讀激情和創(chuàng)作熱情,班級文集《十維空間》誕生了。
《青銅葵花》是文學鑒賞課程里的書目。作品寫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講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在引導學生共讀時,我先給學生們分享了我的閱讀體驗以吸引同學們的興趣。坦言,有的學生在小學時讀過,以至于露出不屑的神情。我告訴他們,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閱讀體驗,可以再認真讀一讀,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別樣的體驗。班里還是有些愛讀書的同學的,當這些同學讀完后,我就主動和他們交流,在課堂上讓他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不要小看學生對閱讀的引領力量,有時他們比老師的力量更大。老師說好學生不一定會認為好,但是當班里有幾位同學都說好時,其余同學就想去讀了。最后,班里的所有學生都讀了《青銅葵花》。
雖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僅限于小說,對于面對高考的學生是萬萬不夠的。必修四的文言文單元是人物傳記,我思索著以怎樣的方式引領學生閱讀文言文。在學習《蘇武傳》時,因已確定了授課方式,所以我嘗試著讓學生自主閱讀,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當讀到“李陵勸降”那部分時,我又趁機追問:“知道李陵是誰嗎?司馬遷為何入獄?”當學生得知司馬遷入獄的原因是為李陵辯護時,對李陵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于是就有同學提議,能否讀一讀《李陵傳》?我說當然可以。這樣,我的目的達到了,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要求,更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必然會有很好的效果。之后,我們又一起讀了《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等文章。
新教育倡導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我對此高度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可如何引導學生寫作呢?我沒有強行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而是給學生展示了未來高考命題的趨勢。當學生們看到高考中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xiàn)代文抑或后面的表達交流都越來越重視寫作時,便自己提出想寫一些感想。我順應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們我會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所以我不要求字數(shù),不要求文體,不要求寫作角度,只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好。因為對學生的寫作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學生們都敢于去寫,雖然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文章有好有壞,但是學生們都能寫出自己的感想,這點是我最欣慰的地方。之后,我們每共讀一些文章,學生們都會自覺寫出自己的感想,后來他們竟然在《語文課規(guī)章制度》中加入了每月的閱讀內容和讀后感,并制定出了相應的獎懲措施。再后來,我說大家寫的文章這么好,不留下來太可惜了,于是學生們又決定做一個屬于他們的作文集,今年6月《十維空間文集》誕生了。文集完全由學生自己編排,文章順序也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按姓氏來編排。至今,我們的《十維空間文集》已編排三期,我相信,今后,這個文集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這個文集也定會成為十班最美的青春紀
念冊。
此時的我,愛上新教育。
愛上新教育,是因為她給職業(yè)倦怠的我一個重新做老師的
理由;
愛上新教育,是因為她讓精神成長停止的我重新發(fā)芽、生長直至開花;
愛上新教育,是因為她給我一個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愛上新教育,更因為她給了我一個“新生命”。
“尋找尺碼相同的人”是新教育中的一句話。什么是尺碼相同的人?現(xiàn)在,我理解為“有共同的教育理想,追求卓越,渴望成長,喜歡閱讀,善于思考,習慣寫作,希望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人。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遠?!蔽蚁?,要走得遠,就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鼓勵,用激情點燃激情,用夢想推動夢想,在讀寫中成長,在成長中幸福。我期待在新教育這個大家庭中,能和尺碼相同的新教育同仁一起走得
更遠。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