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瑜彥
三月,早春伊始,該讀一些新鮮的書。閱覽李安電影中的隱秘語言,聆聽美國影片《紫苑草》原著中的流浪者悲歌,或是管窺《長城》中的黑色荒誕寓言,看看《紅火星》上人們企盼的星球生活,都不失為一大逸趣。
《長城》
一部鎖在銀行保險箱里的手稿
《長城》包含三個中篇小說,《長城》圍繞對峙在長城兩側的一位明朝官員和一個蒙古士兵展開,征服了奧斯曼帝國的帖木兒卻無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線;《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改革,描述了一個阿爾巴尼亞家族在帝國暴政下的悲哀命運;《阿伽門農的女兒》再現(xiàn)了20世紀80年代真實的阿爾巴尼亞,借助兩則希臘神話,討論了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根基——專政,全書情節(jié)有如迷宮般精巧別致,充滿荒誕與隱喻的黑色寓言。
編輯推薦
早在2005年,卡達萊便以他的成名作《亡軍的將領》一書獲得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歐美文學界交口盛贊他可與海明威、卡夫卡等大家比肩。而中國與遠在東歐的阿爾巴尼亞之間錯綜復雜的淵源,也是卡達萊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一個主題?!堕L城》這些稿件曾被存放在巴黎城市銀行的一個保險箱里,它們清楚而直接地表達了卡達萊對阿爾巴尼亞政體的看法,希望它們能跨越將阿爾巴尼亞與世界分隔開來的那條鴻溝。
作者簡介
伊斯梅爾·卡達萊
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學和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深造。1963年,他發(fā)表了首部小說《亡軍的將領》,其后陸續(xù)出版《破碎的四月》《夢幻宮殿》等長篇小說,迄今作品已在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出版。2005年,卡達萊獲得第一屆布克國際文學獎。
《讀李安》
“如果不拍電影,我就只有死路一條”
《讀李安》運用東西方兩種不同哲學,來評析李安導演的作品,第一部分聚焦李安的華語影片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道、儒及佛學哲學主題,第二部分分析了其導演的英語影片中所體現(xiàn)的西方哲學思想。然而,全書的終極目標在于探索李安糅合這兩種文化、架構中西文化溝通橋梁的電影導演哲學。
編輯推薦
在一次采訪中,李安說:“如果你想了解我,一切盡在我的電影中?!?而《讀李安》正是這樣一部透過他的電影,來了解他的為人和強大精神世界的力作,了解他對東方哲學深厚的理解與對西方哲學深刻的把握,以及兩者如何渾然天成地在他身上融合。李安哲學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其將東西方思想元素混合在一起的方式,由此而知,李安之所以成為李安,不僅是因為他足以傲人的才華,更因為他深厚的德具——傳統(tǒng)東方哲學的沉淀與西方哲學的升華。
作者簡介
羅伯特·阿普 Robert Arp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哲學博士,多倫多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
亞當·巴克曼 Adam Barkman
加拿大耶穌基督學院哲學副教授,韓國延世大學哲學教授。
詹姆斯·麥克雷 James McRae
威斯敏斯特學院亞洲哲學及宗教副教授,亞洲研究課程協(xié)調人。
紫苑草》
經典美國影片《紫苑草》原著
《紫苑草》是美國著名作家威廉·肯尼迪以家鄉(xiāng)奧爾巴尼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他用充滿同情和細膩的筆調,深情譜寫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不為人知的流浪者悲歌,即使一生的離鄉(xiāng)背井,也無法讓時間有一刻鐘的倒流。這種永遠無法抹去的內疚與遺憾,是《紫苑草》令人窒息和隱痛的主題。主人公弗朗西斯·費倫曾是一位大聯(lián)盟職棒球員,在人生的一次挫敗后自我放逐、淪為流浪漢,展開一場如同奧德賽的贖罪之旅。
編輯推薦
《紫苑草》被譽為20世紀城市文學和實驗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也為當代創(chuàng)造了美國式流浪文學的精致傳統(tǒng)。威廉·肯尼迪在小說中熟練運用各種藝術技巧,除傳統(tǒng)寫作手法外,還采用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意識流、黑色幽默等現(xiàn)代派手法,生動展現(xiàn)了人物各個層次的心理活動,呈現(xiàn)出一個極具感染力的故事。其改編電影旋即在1987年上映,由杰克·尼克爾森和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書中主角,兩人并因此片獲得奧斯卡獎影帝和影后的提名殊榮。
作者簡介
威廉·肯尼迪
1928年威廉·肯尼迪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市。196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油墨車》,而為他贏得普利策文學獎和美國國家書評獎的《紫苑草》在出版前曾先后被退稿十三次,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的親自推薦下,才得以順利出版,其后立刻造成轟動。
《火星三部曲·紅火星》
2026,我們能移民火星嗎?
作為關于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堪稱一部史詩般的巨著。書中的故事跨越百年,講述了從2026年到2128年之間,首批地球移民在登陸火星之后,是如何突破種種困境,將火星改造為適合居住的家園。它不以刺激情節(jié)取勝,只憑硬知識燒腦;它包羅萬象,從自然百科到高新科技,從火星地理到地球哲學,從政治到宗教,從人性到數(shù)學;火星的自然景觀、開拓者的雄心壯志,人與人的紛爭,天和地的巨變,通過作者無與倫比的想象力一一展現(xiàn)。
編輯推薦
《火星三部曲》系列是美國科幻小說大師金·斯坦利·羅賓遜最負盛名的作品,《紐約時報》說他開創(chuàng)了一種嶄新的科幻小說寫作形式,近半個世紀的寫作生涯里,他累計獲得了1次世界奇幻獎、2次雨果獎、3次星云獎,并且前無古人地摘得了6次軌跡獎的桂冠?!痘鹦侨壳房梢哉f是關于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它奠定了后續(xù)火星科幻題材的基調。在其后關于火星的所有論述中,金·斯坦利·羅賓遜都是一個必須提及的名字。
作者簡介
金·斯坦利·羅賓遜
生于1952年, 美國科幻小說大家,贏得星云獎、雨果獎、軌跡獎等二十余項世界級科幻大獎。他最負盛名的作品是《火星三部曲》系列,其中《紅火星》榮獲1993年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1993年英國科幻協(xié)會獎最佳長篇小說等,他的近作《2312》于2013年再度摘得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