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欣
跟兩棲動物常年的廝殺相比,植物似乎與世無爭,生活得和諧而寧靜。但如果你仔細地觀察它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弱小生命的生活并不太平,因為幾百萬年來,貪婪的蟲子就像《植物大戰(zhàn)僵尸》里的僵尸,總在尋找著機會對植物下口。那么,這些不會跑也不會叫喚的植物就只能坐以待斃嗎?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因為植物不是被動的受害者,它們已經(jīng)進化出了強大的防御措施。
在《植物大戰(zhàn)僵尸》里,豌豆射手是第一道防線,只要僵尸來犯,就會用豌豆回擊。在真實的植物世界,在害蟲進攻時,植物也會拉起第一道警告防線———釋放化學彈。
如果一只昆蟲咬了一口植物的葉子,葉子馬上就會釋放揮發(fā)物拉響警報,化學彈會告訴植物的其他部分,以及周圍的植物鄰居,開始準備火力反擊。附近收到警報的葉子會一起釋放茉莉酮酸酯激素,這種激素可以緊急制造各種針對蟲子的“毒藥”,形成植物的第一道火力線———化學武器反擊。
不要小看這些化學武器,人類的許多藥物,無論是娛樂的還是藥用的,都是從植物這些化學武器中提取來的。比如,咖啡因實際上是咖啡植物對昆蟲的防護劑,尼古丁是煙草植物的保護劑。這些成分或在動物體內有活性,影響它們的身體機能,或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有毒性。
如果植物釋放這些化學彈時遇上了大風大雨天氣,使得周圍的植物無法接到警告信息,那又怎么辦呢?別急,還有土傳真菌幫助它們。許多物種與土傳真菌有共生關系,這些真菌侵入到植物根的外層,以植物存儲的碳為食,反過來又幫助植物獲得氮氣和磷。土傳真菌在成長后,會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實力,通過吐出長長的細絲狀菌絲,殖民附近的其他植物,形成了植物間龐大的地下網(wǎng)絡聯(lián)系系統(tǒng)。
在豆類植物的實驗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與土傳真菌網(wǎng)絡聯(lián)結起來的其他植物依舊會釋放出防御性的化學物質,沒有相連的鄰居卻并沒有意識到危險。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植物的化學彈打不出去,周圍的植物也已經(jīng)做好戰(zhàn)斗準備,因為土傳真菌也已經(jīng)將這一危險信息成功送出。
人類在發(fā)起戰(zhàn)爭時,常常因為共同利益的關系,聚集盟軍參戰(zhàn)。植物在參戰(zhàn)時,也會積極拉攏害蟲的天敵前來支援。比如,當毛毛蟲準備對歐洲玉米下口時,歐洲玉米接收到進攻信號后,會釋放出β-石竹烯,這種物質的氣味能招來寄生蜂,寄生蜂會產卵在毛毛蟲身體里,使毛毛蟲的進食速度放緩,進而食欲減退,幫助玉米逃過一劫。幾周后卵從毛毛蟲肚子里孵化出來時,毛毛蟲也就一命嗚呼了。當玉米根遭受毛毛蟲襲擊時,玉米根部還會釋放β-石竹烯,招來捕食者蛔蟲。
不過,有時植物尋求支援也會招來不受歡迎的客人。許多在美國種植的玉米失去了產生β-石竹烯的能力,使它們受不住昆蟲的襲擊。但研究者們恢復了玉米內部產生這種化學物質的基因后,它們的根部卻開始感染病原霉菌,這種霉菌似乎錯誤地將β-石竹烯視作是邀請函。這使得玉米面臨很尷尬的局面:要么屈服于霉菌對自己的損害,要么任由毛毛蟲侵犯。
當小昆蟲貪吃豬籠草分泌出的甜液時,就會被豬籠草的粘液粘住掙脫不掉,直至死亡。食蟲草食人花散發(fā)腐敗的氣味誘惑昆蟲,大概吃掉了10只新鮮的昆蟲后,才會開出一朵艷麗的大花。但大多數(shù)的植物沒有進化出這么可怕的陷阱,它們做得最多的,只是設置陷阱釋放化學毒素來自保。
十字花科家族的植物(包括西蘭花、白菜、芥菜),會儲存一些看似無害的化學物———硫代葡萄糖苷在細胞區(qū)室里,旁邊有一種叫做黑芥子酶的酶類,這兩者中間由一層薄薄的細胞墻隔開。當一個不速之客來吃葉子時,它會破壞掉這堵細胞墻,這時黑芥子酶會和硫代葡萄糖苷發(fā)生反應產生化學毒素,使捕食者籠罩在毒物中,就是這些反應使得十字花科植物有點苦味并具有抗氧化劑的特性。
不過,只有當這些化學陷阱有效時,植物才會繼續(xù)投入更多資源創(chuàng)造毒素。咬食的昆蟲比如毛毛蟲一般會觸發(fā)了陷阱,使得植物提高毒素生產量。然而,吸食植物者比如蚜蟲,習慣用針管吸食就可以避開這種陷阱,植物并不會浪費資源在這種無效的武器上。
在幾百萬年與蟲子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些植物已經(jīng)聰明到破譯了敵人的交流密碼,并成功地用它們來發(fā)送假信息。
比如,當蚜蟲遭受攻擊時會釋放信息素β-金合歡烯,這個信息會告訴其他的蚜蟲:我們被困,快點逃生。于是,植物在受到蚜蟲攻擊時,也會釋放β-金合歡烯,通過模仿蚜蟲的警告信息來嚇退它們。
大部分植物釋放的β-金合歡烯是與其他化合物混合在一起的,蚜蟲在多次被騙后,已經(jīng)學會忽視了它們。不過野生土豆已經(jīng)找到改進這些信號的方法了,它們會在微小葉毛的末端上的球莖里儲存大量的β-金合歡烯,當蚜蟲登陸上葉子時,它的腿首先會被黏到有粘性的葉子表面,當蚜蟲試圖擺脫困局時,一個輕微的甩腿動作就會打破球莖,釋放出高濃度的β-金合歡烯,拉響蚜蟲的報警系統(tǒng),警告周圍的蚜蟲不要輕舉妄動。
植物會受傷嗎?這是一定的。植物會被人類不小心踩踏,或受到疾病和昆蟲的攻擊,或被食草動物嚼爛,這時,它們會散發(fā)出不同氣味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有的是對付昆蟲的“毒藥”,有的是用來療傷的“解藥”。比如,你如果將一片葉子撕開,葉子流出綠色的汁液,但隨后汁液就會凝固,就像動物流血后又結疤止血一樣。這是因為受傷的植物也會產生一種叫做損傷激素的創(chuàng)傷激素,能刺激細胞分化,“包扎”傷口,起到像動物傷口里血栓止血的作用,這些反應可以在被襲擊的幾分鐘內發(fā)生,也就是說植物可以邊包扎傷口邊投入戰(zhàn)斗。
除了“止血”,一些植物綠葉揮發(fā)物的化合物還會發(fā)揮“消炎”的作用,保護受傷的組織免受真菌的感染。在割草時,你聞到的新鮮草香,就是這種化合物的味道。它們也會向鄰居釋放警告信號,提醒危險正在面前,所以在你聞到濃濃的青草香時,可能植物間正在驚叫著告訴彼此:“危險!”
以昆蟲的繁衍速度和貪吃能力,理論上可以吃掉自古以來的所有植物,而正是由于植物的反擊能力和自救能力,才使得到現(xiàn)在昆蟲只吃掉了全球植物量的10%。不過,昆蟲已經(jīng)開始針對植物的化學防御發(fā)展出解毒劑,包括中和毒素的能力,這個壓力使植物也得發(fā)展出新的技能。就像紅桃皇后理論說的“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的那樣,你只有不斷進化,才能生存下去。而植物和昆蟲的軍備競賽還將繼續(xù)升級下去。
(鮑奎松摘自《大科技·科學之謎》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