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長沙正值孟春。佇立桔子洲頭,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湘江大橋像一道彩虹從洲上飛過,把長沙市區(qū)和岳麓山連接起來。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湘江自南流來,緩緩北去,充滿寧靜和溫馨。從韶山?jīng)_走來的少年毛澤東,正是在這兒經(jīng)歷著生死的洗禮學(xué)會了游泳。你看,他與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一個個成了浪里白條。雪花滿江,毛澤東等仍在江心酣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dāng)水擊三千里?!毙β暋⒘魉?、晃動的身影,一瞬間又倏然而逝。湘水脈脈情悠悠,蒼翠岳麓意依舊,逝去的未回頭。
來到長沙東門外清水塘,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來。煙雨濛濛,人影匆匆。我撐起雨傘,踱了過去。清水塘隔著淡淡的雨簾與我相望,眼前是一幅絕妙的潑墨水彩畫。東西兩方水塘,西邊的稍大,總不過數(shù)畝,中間一座石橋,恰似一條青絲帶,拴在綠葫蘆的腰間。塘北是果棚瓜架,泛出淡淡的綠。香草小徑,繞塘回環(huán),沒有行人,只有詩語。我逶迤來到毛澤東、楊開慧自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曾暫住的這座方形小院。那時,這里是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所在地。毛澤東任書記,楊開慧任區(qū)委秘書兼地下交通員??邕M院門,天井寂寞,房內(nèi)用具諸如床、帳、桌、凳、油燈、水缸、灶具一一如昔,排放有序。為便于掩護,楊開慧的母親也隨住于此,共同組成了一個典型而溫馨的家。舊屋東南角高坡上,樹木蔥蘢,石桌凳三五橫列。從這里南視,清水塘盡在眼底。雨落黃昏,風(fēng)物猶存,仿佛在傾吐著毛澤東、楊開慧和戰(zhàn)友們那神秘而動人的往事。
從長沙到韶山,汽車一路顛簸著前進。韶山?jīng)_可不是我想象中的窮鄉(xiāng)僻壤。它瑰麗的山水,實在堪與黃山媲美,享譽天下。隨著改革開放,如今的韶山?jīng)_掀起了旅游經(jīng)營熱。你看那多以毛字起頭的餐館、商店、影樓,赫然入目。臨時攤點數(shù)不勝數(shù),構(gòu)成了多彩的商業(yè)小街,到處都有毛澤東紀念物品出售。歌唱紅太陽的樂曲播放不停,響徹韶山大地,坐落在松竹翠柏間的毛澤東故居,觀瞻者人流滾滾。
位于常德市西南40公里處的桃花源,以“人間仙境”名聞遐邇。它南倚武陵,中貫國道,北臨沅水,因其秀美風(fēng)光和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而成為舉世矚目的旅游熱點,也許這是五柳先生陶淵明所絕難料到的。讀過《桃花源記》的人都知道,桃源仙境中的先民們在漁郎離去時曾反復(fù)叮囑“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們希望永遠不與外界來往,以過著全封閉式的田園生活。仙門一旦打開,自晉以來,不但陶淵明、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牧、韓愈、王安石、蘇東坡、陸放翁、姜夔、袁宏道欣然來觀,而且延續(xù)到今,萬方百姓紛至沓來。
人們何以如此神往桃花源?我想,除卻此處風(fēng)光獨好的因素外,還因為此處寄寓著人們極大的渴望,對美對理想的永恒追求。桃花源仙境的真正意義在于:傳說中,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獨裁專制統(tǒng)治,沒有爾虞我詐,和平、民主、自由、富裕、和睦、崇尚禮儀的人間社會。和人們憎惡的戰(zhàn)亂、封建專制、貧窮愚昧、爾虞我詐、倫理蕩然的社會相比,這不就是仙境嗎?難怪陶源明一文既出,古今人苦尋不輟,企求美夢成真。
桃花源在此季節(jié)盛開的桃花璀璨若霞,搖曳于桃花溪畔,與百花爭艷,游女媲美,讓人賞心悅目。記得那天,我從下榻的秦人宅賓館先游了桃源山景區(qū)。水府閣雄踞青松翠柏之中,一片金碧輝煌。登閣遠眺,桃花溪上碧水白帆,直下沅江,兩岸青山小如玉簪羅髻,不求仙境,已是仙境。繼沿石階而下,訪問津亭。亭臨江淀,內(nèi)立“問津處”石碑。此即當(dāng)年漁人問津之處也。江心有長島名曰“漁村夕照”,為桃源八景之一。島上女人或織網(wǎng),或晾網(wǎng),雞犬相戲,童叟共樂,炊煙如縷,漁歌淺唱,真有拾不完的江村野趣。
桃花溪上游屬桃花山景區(qū),只是一股涓涓細流。當(dāng)年漁人拾舟登岸,步行于此,觀賞這里芳草落英,那驚喜之狀,猶可想見。我沿著漁人入仙源之路,過花圃、覽碑廓,坐方竹亭,看方竹搖影,聽溪水淺唱,山鳥啼鳴。至水源,山前上方藤蘿掩映,有一洞口,與陶氏所記“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大體相符。穿洞而出,頓感光明一片。佇立秦城之上,俯看“華夏第一村”———秦人村,秦樓竹寨,角亭曲廓,錯落布列,燦然一片,蔚為奇觀。所到之處,皆有村民笑迎。他們著秦裝,用秦具,售秦食,倘若有興致,坐于竹亭之上,細品味壓天下的秦人正宗臘菜,或喝幾杯香過茅臺的秦人臘酒,聽那高亢清純的秦聲,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如果說桃花源是人間仙境,那么,這湘西武陵源既是仙境,又是奇境。我走過大半個中國,但似這般美的山水奇境還不曾見過。
天子山下武陵源,月光如水,群峰矗立。這里石峰嶙峋,溝壑幽溶,無限神妙;流泉飛瀑、溪澗湖潭山水相映,美景可餐;山高林密,可見奇花異木,珍禽異獸,更有人跡未至之黑樅腦、神堂灣,野趣橫生,構(gòu)成了山、水、林、云、禽共生共榮的自然景域,集幽、野、神、奇、秀為一體,實在是只有湘西武陵有。
武陵源最美的是山,最富情韻的是湘西民族風(fēng)情。這里的山突兀崢嶸,平地拔起,沒有山腳,峰峰如屏如劍,直插云天。它們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爭奇競怪,各顯造化之功?;蛩平痣u啼曉,或如天鵝孵蛋,或似猛獅回頭,或如熊羆抱立,令人浮想聯(lián)翩,美不勝收。有山無處不顯水。峰環(huán)水繞,山水相映。山色凝重,或青或黛,或黃或赭,姿色交融,極富美感。
武陵源有著迷離多彩的神話傳說故事,使之充滿神秘色彩,令游人怦然心動。這里為土、苗、白、回、漢多民族聚居之所,民風(fēng)淳厚,心地善良,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少女個個能歌善舞。
人間萬世,英雄各領(lǐng)風(fēng)騷,大自然的花木又何嘗不如此。青山無語碧水添情,尋樂土何處無樂土?萬里瀟湘,人杰地靈。岳陽樓上,放眼八百里洞庭;九嶷山下,看娥皇女英淚染斑竹,魂斷君山;汩羅江邊,想屈子行吟澤畔、含憤懷憂;愛晚亭中,尋毛澤東湘江擊水、華年舊蹤。湖南之行行萬里,留下的豈止是色彩斑斕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