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清代地理名著,齊召南的《水道提綱》至今依然是我國學者進行地理水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也是中國地理學專著中的重要史料。本文對齊召南《水道提綱》的特點、認知范圍以及版本和學術價值等進行論述,重點強調其極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道提綱》 著述考證 學術價值
《水道提綱》的作者齊召南,清初浙江天臺人,曾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其人博學多才,著述頗豐,擔任過《大清一統(tǒng)志》的編修工作,因此掌握了很多關于地理水道的知識。而且,齊召南還參與了多部著作的整理、著述工作,例如《歷代帝王表》《漢書考證》等,這些都給他嚴謹?shù)闹鴷鴳B(tài)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為可貴的是,齊召南在《水道提綱》中使用經緯度作為測量數(shù)據,并對河流等進行了定位標注。
一、《水道提綱》的特點
(一)《水道提綱》具有專業(yè)和廣博的特點。著作記錄了水道的流向、分合、歸宿等,注重細節(jié)的描述,而且借鑒了大量著作中的精華部分,但是又不拘泥于前人的經驗,沒有照搬資料和論述,只對前人之說進行簡要敘述。治理河海、水利防務、變革創(chuàng)新等內容,都是作者的原創(chuàng)文筆和思路。
如卷三記漳水時所敘述的文字:“漳水入直隸界,移徙分合,自昔不常。舊名蘆河,為溢,洛諸水之委,所經州縣,今與前明不同。北水之最益遭河者,則魏縣東至臨清一派耳。”這幾句簡短的描述,讓讀者對漳水的變化有了大概的了解。使用簡潔的語言對歷史和水道工程進行記錄,可謂著作一大顯著特點,給后人留下了極富借鑒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參考資料。另外著作將境內的主要河流進行了記錄,包括西北地區(qū)一些長度較短的支流,齊召南從源頭到盡頭也都給予了詳細的記載。其中,對當時河流的分布情況,著作是這樣記載的,一百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積的河流大約有五萬余條,流域面積在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大約有一千六百余條,這種詳盡的記錄,在古代不發(fā)達的測量、統(tǒng)計條件下,從當今的視角來看也是嘆為觀止的。即便是當時非常有名的關于水道記載的專業(yè)書籍,在《水道提綱》面前也只能望其項背。
(二)與當時盛行的著作相比,《水道提綱》的又一大特色是對南方水道的描述和記錄比較詳實,對北方水道的描述稍顯簡略。《水經注》三十二卷的內容都是記錄北方水道的,八卷記錄的是江南水道?!端捞峋V》恰恰相反,對北方水道的記錄僅為六卷,對南方水道的記錄占了全書的大半。其中對長江的記錄為三卷,對黃河的記錄為一卷,對從南方入海的大型川流的記錄有四卷。僅湖南境內的湘江,就記錄了瀟、春陵、蒸、桂、沫、涓、瀏陽、撈刀等諸多水系,而且對每個水系的源頭、流向、分合地點都有記錄,甚至是沿途眾多的小小支流也都在記錄范圍內。
(三)《水道提綱》中使用了經緯度的記述方式,是該書的最大亮色。除了其中兩卷之外,其他書卷中都使用了經緯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使用經緯度的地方多達一百六十三處,其中對蒙古、黑龍江等區(qū)域的水道,還詳盡地介紹了河流的會合、入??诘?,將各個要地標注上距離和面積,以“東某某度某某分,西某某度某某分”來記錄。
(四)《水道提綱》的科學性特色,是有著非常深厚的背景基礎的。齊召南擔任過圖書館的考察和校對工作,又擔任過西北地區(qū)大漠區(qū)域的專門管理工作,因此他掌握的資料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同時,他還將經緯度的地理觀引入了著作中,體現(xiàn)了其廣博的知識面以及對著作的嚴肅態(tài)度。因此《水道提綱》的科學價值不僅在當時,就在如今看來也是極高的?!端捞峋V》是經過反復考證后才進行編著的,其謹慎的著書態(tài)度首先值得稱頌。在有疑點的地方,作者不會妄下結論,而是存疑解惑,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解決疑難問題。另外,作者對水道走向等細微的變化非常敏感,但凡有細節(jié)上的變化必定進行補錄和備注。例如:“烏蘇里江即胡里改江,源出西噶嗒山之東北麓(東十八度七分,西四十三度七分,山在長白山以東,朱爾根城之東南三百數(shù)十里,左右皆大松林)?!边@段話既備注了經緯度,也備注了位置、走向。最難能可貴的是,所備注的經緯度信息與經過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測量到的數(shù)據相差不大。
二、《水道提綱》認知范圍
(一)著作所記載的地理區(qū)域,南到南海諸多島嶼,北到外興安嶺,東到烏蘇里江,西到巴爾喀什湖。對東部庫頁島的記載,不僅記錄了面積、位置、經緯度,還描述了島嶼的形狀、居民情況等。對南海諸島的描述,包括地理位置、形狀、河流、人口等。對北部主要河流也記錄詳盡,還記錄了當時國界中最北部河道的經緯度。
(二)《水道提綱》中談到黃河源時,提出阿爾坦河、巴爾哈布之水、哈喇答爾罕山之水皆為黃河源。時至今日,在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勘探后,依然認為黃河三源是準確的,直到近年才有定論認為南源卡日曲更長,是黃河正源。
(三)對長江源的認識,《水道提綱》使用大量的篇幅予以論證。如卷八:“金沙江即古麗水,亦曰繩水,亦曰犁牛河,番名木魯鳥蘇(按:即今木魯烏蘇河)……出西藏衛(wèi)地之巴薩通拉木山東麓,山形高大,類乳牛,即古犁石山也?!辈粌H記錄了唐古拉山脈中的當拉嶺,還記錄了江源地區(qū)的塔爾河、拜都河等。盡管從今天的勘測數(shù)據來看不盡準確,但是也已經基本具有系統(tǒng)的特色了。尤其是對三源主次的問題,齊召南認為金沙江最遠最長,水勢旺盛。
三、《水道提綱》的版本和學術價值
關于《水道提綱》的版本,有二十八卷之說,也有三十卷之說。當今所見的版本均為二十八卷,但是齊召南在《齊侍郎年譜》中提到為三十卷。為何在卷數(shù)上有兩種說法,筆者認為《水道提綱》完成并做好自序后,應為二十八卷,但是對著作進行修訂后,又增加了兩卷,后被錄入《四庫全書》,是為二十八卷。版本進入《四庫全書》后,流傳不廣,后經其弟子戴殿海兄弟捐資刊刻才流傳出來,這一版本為杭州傳經書屋板面,是刻本中質量最好的一個版本。后面的刻本,如宏達堂刻本、上海文瑞樓鉛印本、湖北崇德書局刻本、湖南船山書局重刻巾箱本、新化三味書室刻本,都是比較精制的版本。
《水道提綱》的學術價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已經有了很精準的闡述。文中提到這本著書的學術價值時說,歷朝歷代關于水道的專業(yè)書籍,如郭璞的失傳已久,酈道元的著作對于北方水道的描述過于詳盡而南方的比較簡略,而且由于歷史地理的變遷,很多地域都發(fā)生了變化,而齊召南的《水道提綱》在敘述水系時,不以政區(qū)為限,而是以水系流域為主線,連支流也不分巨細地進行了描述,這種記載方式使得全國的水系得到了整體性的記錄。
《水道提綱》最突出的成就是全面系統(tǒng)地樹立了大清版圖中的水系,這與以往水系的記載有所不同,例如酈道元的《水經注》雖然記載了超越國界的西域水系河流,但沒有將西域作為整體來進行討論。比起酈道元的著作,齊召南的著作涉及的水系更加廣泛,從東到西,從北到南,無不記錄在案。對于西域地區(qū),齊召南借當時乾隆帝平定西域的先決條件,對西域地理測繪得非常準確和詳細,我們今天看到的第二十八卷《西域諸水》,應該就是這個階段被補錄進去的。從著作中的記錄來看,齊召南一直是關注著西域問題的,乾隆二十五年統(tǒng)一西域,齊召南還在修改協(xié)作計劃,雖然從著作中沒有看到官方的最新資料,但是能夠清晰地看到齊召南借用歷史文獻對西域水系的梳理。
繼酈道元的《水經注》之后,沒有再比《水道提綱》更具有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的水道專著了。作為最早使用經緯度來記錄水道的著作,成為當時水道著述方面的權威依據并不為奇。同時,著作中對于水道完整詳細的記載,為后來的研究者儲備了豐富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資料。
參考文獻:
[1] 李貞.《水道提綱》著述考[J].圖書館學刊,2015(3).
[2] 周嶠.清代黑龍江地理知識的傳承與流變[N].復旦大學,2014.
[3] 曾青山.《蜀水經》研究[N].西南大學,2015.
作 者:孫寶福,青海民族大學本科在讀,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方向研究。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