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種植要想高產,選擇優(yōu)良品種是前提,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肥力等自然條件,參考實際的生產管理水平和品種的生態(tài)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yōu)質大豆品種。千萬不能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的品種甚至沒經過科學分析和試驗的品系,大量引種和應用,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適合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盡量做到因地制宜種植。 大豆種植必須綜合治理才能達到高產的目標,在實現高產的過程中,除選擇優(yōu)良品種外,生產上也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加強田間管理。另外,充分運用現代化科學方法也有助于增產增效。
關鍵詞:大豆良種 種植技術 增產
大豆是我國原產的重要經濟作物,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至今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其種子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用途廣泛。在南北都已經形成大面積種植規(guī)模,我國東北地區(qū)為大豆主產區(qū)。因此,研究分析大豆種植技術,培育良種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增產增收,為種植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 選擇優(yōu)良品種增產
大豆種植要想高產,選擇優(yōu)良品種是前提,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肥力等自然條件,參考實際生產管理水平和品種的生態(tài)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yōu)質大豆品種。千萬不能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的品種甚至沒經過科學分析和試驗的品系,大量引種和應用,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適合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盡量做到因地制宜種植。我國東北地區(qū)適合選種開育、開交系列、豐交7607等品種,也可以種植大粒型特種大豆品種,但在具體選擇品種時應綜合考慮經濟效益以及市場銷路。
二、 用好種植技術增產
(一)選擇適宜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后要精選質量好的種子,種子純度不應低于98%,發(fā)芽率應在85%以上,使用藥劑處理后播種。播種時“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齊的種子能增產一成左右。
(二)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進行,可以用溫度計采點測量土壤淺層溫度,當日均溫度在9度左右時,播種最佳。
(三) 選擇合理的播種方法;根據大豆的生長特性宜采取點播播種,種穴間宜等距,放種后需用四公分左右松土覆蓋。
三、 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
(一) 注重苗期的管理
由于在栽培中達到苗壯、苗全是極其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當大豆在出苗之后要及時進行缺苗補苗與查苗等工作,在保證苗全的同時要及時將殘弱病苗剔除。
(二) 加強雜草防除管理
1、大豆從播種到收獲期間,防除雜草是持續(xù)進行的作業(yè),要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防除為輔,適當擴大除草范圍,提高滅草效果。
2、采用科學的除草配方:對于單葉雜草,可以用杜爾乳油兌水進行噴霧防除;對于闊葉草,可以用廣滅靈、闊草清或者苯達松兌水進行噴霧防除。
3、及時清除田間大草:在中耕除草過程中往往會遺留雜草,這些雜草會伴隨著大豆的生長而快速長大,與大豆爭光、水、肥,嚴重影響大豆的正常發(fā)育。一般七八月份的時候必須人工拔除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風、透光,增加產量。
(三) 加強科學施肥管理
1、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大豆種植要想高產,肥料是關鍵,底基肥占肥料用量總量的60%左右,可以采用豬糞等農家有機肥做基肥,畝施 2000公斤左右,基肥可以盡量多施以達到理想的增產效果。
2、大豆播種后對氮磷元素需求較多,在施種肥期間應根據大豆苗情判斷其對肥料的需要,采用氮磷比例合適的肥料。畝施肥量在15-20公斤。
3、要及時進行間苗:農諺有“間苗早一寸,頂上一茬糞”的說法,可見其對肥效的影響,間苗對現在的大面積機械化條播尤為重要。間苗后苗株分布要均勻合理,使豆苗發(fā)育均衡健壯,從而提高大豆產量。間苗一般在大豆幼苗期有復葉出現時進行。
4、在大豆生長期間,應根據苗情適當追肥,尿素可以作為追肥的理想肥料,特別是在初花期、結莢長粒期,追加尿素肥料可顯著提高肥效,增產15%左右。
5、有條件的最好針對具體地塊進行土壤肥力檢測后確定科學施肥方案,這樣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 加強鼓粒成熟期的管理
大豆鼓粒的成熟期是干物質大量積累的時期,直接影響到產量。因此,要保證水、肥,加強管理,讓養(yǎng)分轉移到籽粒當中,促使顆粒飽滿與重量增加,適時早熟。
(五) 防治病蟲害
大豆蟲害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引入赤眼蜂等天敵可以解決食心蟲;還可以采用化學防治方法,比如使用敵敵畏進行田間熏蒸等方法,都能達到較好的防蟲增產效果。
四、 保證收割質量
大豆收割是大豆生產過程中保證產量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收割時割茬要低,盡量做到不留莢,收割損失率小于1%,脫粒損失率小于2%,破損率小于5%,最后保持清潔歸倉。
五、結束語
大豆種植必須綜合治理才能達到高產的目標,在實現高產的過程中,除選擇優(yōu)良品種外,生產上也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加強田間管理。另外,充分運用現代化科學方法也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勝利,孔新,戰(zhàn)勇,高油大豆新品種新大豆2號生產技術規(guī)程[J],大豆通報,2006,(1):25
[2]王樹友,李青春,丁文福,吳曉波,安樹義,北部高寒地區(qū)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大豆科技,1999(4)
[3]何榮利,北方大豆栽培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