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懿
【摘要】在唐朝,我國文化發(fā)展走上了一個繁榮的至高階段,其主要表現有學術高度自由、思想自由、科舉制逐步完善、詩歌文化社會地位提升、詩歌文化社會效應深遠、領導者高度重視詩歌文化、大量相關書籍編著成冊等。唐詩的繁榮不僅源于唐朝高度發(fā)展的經濟,更有文學發(fā)展基礎規(guī)律、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態(tài)度等多種原因。本文將就唐朝時期的詩歌繁榮景象展開論述,淺析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中國古典文學;唐詩;文學發(fā)展
唐詩之盛,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質量。唐詩在思想和藝術上的完美結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但誕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杜牧等這樣一些獨具藝術風格、成就卓著、流傳千古的偉大的詩人,留下了許多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名篇佳句。對一個政治體來說,繁榮昌盛的社會經濟是該政治體文化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在唐代,文學學者、詩歌創(chuàng)作者的物質條件優(yōu)良、政治統(tǒng)治開明進步,統(tǒng)治階級對文化發(fā)展持包容積極態(tài)度,這些有利因素助推了詩歌在唐朝的繁榮發(fā)展,寫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篇章。
筆者認為,唐詩繁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舉制度的完善
唐朝期間,統(tǒng)治階級積極鼓勵文人入仕,大力發(fā)展教育行業(yè),京城、州縣開設大量學校,供有意獲取功名的學習者在應舉前學習備考。這一系列鼓勵科考的政策在唐朝社會民眾間形成鼓勵學習、鼓勵科考的良好學術氛圍,廣大知識分子紛紛投身文化知識學習,將作詩作為投入仕途的必經之道,努力學習作詩方法、研習作詩技巧,這促使唐朝很多知識分子成為了水平不俗的詩歌作者。全社會的重詩風氣對唐朝詩歌文化的促進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唐朝絕大多數詩歌作者都曾是科舉路上的一份子。
由于科舉的公平性,大量非貴族階級、底層人民甚至貧困人民也紛紛走上科舉之路,豐富了唐朝詩人的風格類別。各行各業(yè)、各種人生背景的詩人將其人生歷練與社會心得融入詩歌的創(chuàng)造之中,從整體上提升了唐朝詩歌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豐富度,使得后世人民對唐朝的日常生活、民間疾苦看的更清晰全面,可以說,豐富充實的唐詩正是一部反映了唐朝各階級人民生活的“浮世繪”。
二、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
唐朝時期,各時代的帝王均對詩歌十分的重視。自唐太宗始,唐朝統(tǒng)治階級即形成了重視文學、愛好詩歌、鼓勵文藝創(chuàng)作的良好風氣,在皇室的引導下,唐朝貴族階級也對文人抱著尊敬的態(tài)度。作為唐朝的文化中心,長安的詩歌之風更為盛行,常年可見“四方儒士,云會京師”的盛世奇景,每逢國家重大節(jié)日,以長安為中心,舉國上下游宴吟詠、佳句流傳,形成了極佳的藝術氛圍。
從統(tǒng)治者自身看,唐太宗本人對詩歌的愛好一直流傳為史學佳話,他不僅自己愛作詩,還熱衷于在皇宮內宴請文人雅士,與詩人共吟詩篇,開啟了唐朝重視詩歌這一特殊風氣的先河。由此,唐朝的歷代君王都對詩歌倍加重視,唐宣宗還親自作詩悼念李白。
可以說,統(tǒng)治階級對詩歌的高度提倡及對詩人的高度重視,大大提升了文學家、詩人在唐朝的社會地位,讓文人雅士在唐朝期間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尊敬,其生活質量自然也得到了保證,部分詩人甚至還憑借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贏得全社會的高度禮贊。其中,李白正是最為突出的例子,在其中老年時期游歷全國期間,每到一處均被當地官員奉為上賓,這也極大的豐富了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
三、外來文化的影響
在唐朝,外來文化的大量涌入也是唐朝詩歌繁榮昌盛的一大原因之一。對于外來文化,唐代統(tǒng)治者罕見的采取積極借鑒的態(tài)度,其根本原因是政治經濟及其發(fā)達所帶來的文化自信。在唐朝,統(tǒng)治者與歐美國家、東亞國家長期保持友好交流,不僅采取寬容的文化輸出政策,更長期采取文化引進政策,讓唐詩可以在文化發(fā)展中汲取新的養(yǎng)分,擴大了唐代文人的視野。同時,唐朝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外國來華使節(jié)均得到了官方提供的良好生活、學習、交流條件,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往來十分密切,外國文化為唐詩的繁榮發(fā)展帶來了新的靈感,可謂“并蓄兼收,百花齊放,中國既安,為夷自服?!?/p>
四、結束語
除此之外,唐朝還十分重視書籍編纂整理工作,《群書致用》、《五經正義》、《文思博得》、《藝文類聚》、《北堂書鈔》等經典國學著作均在這一時期問世,為唐代人民的文化學習提供便利。唐代統(tǒng)治者還積極促進南北詩風融合,強調“各去所短、各取所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闭且驗橐陨戏N種促進詩歌繁榮的便利政策,詩歌在唐代真正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參考文獻】
[1] 祝尚書. 論科舉與文學關系的層級結構——以宋代科舉為例[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01).
[2] 吳在慶, 李 菁. 唐代文士貶謫途中的生活與心態(tài)述論[J]. 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2).
[3] 俞 鋼. 論唐代文言小說繁榮與科舉制度盛行的關系[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4] 王志清.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改革開放30年唐詩研究綜述[J]. 深圳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