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
“嶂”,意為像屏風(fēng)一般的山峰,在客家話里面,山高為“嶂”。九龍嶂,位于梅州市的南部深山區(qū)。故老相傳,此處九十九座山峰連綿,形成九條山脈,在高處看,山脈猶如蛟龍之勢盤旋在云霧之中,群山高險如屏障,故名“九龍嶂”。
早就聽說進山的道路相當(dāng)艱辛,近年借老區(qū)建設(shè)的東風(fēng),拓寬了道路,小車才勉強能駛?cè)?。果然,山路就是山路,幾乎是在陡峭的山坡上開鑿出來的,狹窄的道路上不少地方是上有峭壁下有懸崖,蜿蜒曲折而上。坐在車上,近處不敢看,怕是被這懸崖峭壁時時驚出一身冷汗,雖是老司機,也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
放遠(yuǎn)望去,早晨的霧氣還未消散,飄渺在山林間,山石,叢林,群山,像是蒙了一層面紗,近處輕盈遠(yuǎn)處濃重。山路十八彎,層疊的山巒近了又遠(yuǎn),遠(yuǎn)了又近。時遠(yuǎn)時近的潺潺溪流聲和此起彼伏的清脆鳥鳴聲,似少女伴著音樂翩翩起舞,神秘而動人。
一路上行,山道狹窄,曲折盤旋。兩旁大山夾峙,溪谷深幽。峰巒重重,飄青泛綠。每一個山門,每一道溝壑,都有不同景致。溪谷對面,不時可見稀稀落落的房屋,黃墻綠瓦,散布在山腰上。上倚青山,下臨深谷,山霧繚繞,或轉(zhuǎn)彎忽見,或驀然回首,都是一幅世外桃源的仙景。
順著山路驅(qū)車二十公里,終于到達最高處的山村——九美岌。岌,客家話里面讀“Yìn”,意為“山很高的樣子”,村子建在高崖之上,還有幾戶人家,只能走石階上去。走近這幾間低矮的山居,黃墻青瓦,斑駁殘缺,在大山中堅毅而立。屋前屋后,李子花期剛過,散落的素白中,訴說著歲月流轉(zhuǎn)的滄桑。
山居中間,是剛剛修繕好的老屋,也是媽媽的老家,門口掛著一塊紅色的牌匾,上書“廣東工農(nóng)革命軍東路第十團團部舊址”。原來,九龍嶂還是革命老區(qū),在上世紀(jì)二十年代便有革命星火在此燃起,并以此為中心,輻射帶動了周圍地區(qū)的革命斗爭。此處地勢險要,三面高山屏障,正面敞如口袋,易守難攻,成了革命隊伍的天然屏障。時光已逝七十多年,如今眼無血色,耳無殺聲,惟有清風(fēng)幽雅,鳥雀相鳴。當(dāng)年的紅軍井、練兵場、兵工廠和團部等遺跡依然保存完整。今天,新修建了紅軍紀(jì)念亭和紀(jì)念館,以緬懷先輩,激勵后人。
當(dāng)然,吸引游人驢友前來的并不僅是其光輝的革命歷史,更是其天然、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fēng)光。
九龍嶂海拔1186米,峰巒疊翠,山勢雄奇,綠樹蔥蘢,翠竹姿姿,區(qū)內(nèi)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天然景點多,成片原始森林,千年古藤、古樹、倒插竹、國寶桫欏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迎客松、百文三級跳鴛鴦瀑布。茂密的森林中有百余種野生動物,奇花異草、名貴藥材2000余種……近來不少驢友深入高山,風(fēng)餐露宿,探險歷奇,正應(yīng)了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說的“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最讓人稱奇的莫過于“陰陽兩重天”了。站在老屋前,遙望群山,白色云霧會順著山形緩慢漂移,歸順后再飄往主峰而去。左邊,云遮霧障,煙雨迷茫。右邊,重重山巒,卻是天晴日照,山色了然。這就是著名的“陰陽兩重天”了。一有云生,便可見到。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然而,九龍嶂最吸引我的莫過于它出產(chǎn)的高山炒青綠茶了。大凡山巒重疊,翠崗起伏,佳木蔥郁,云海飄浮的名山大岳,差不多都出名茶,如黃山毛峰、武夷巖茶、廬山云霧、君山銀針、天臺華頂、天目毛峰等,都列為茶中上品。九龍嶂亦不例外,不同之處在于九龍茶名氣小,但其種植、制作依天然,傳統(tǒng)簡單。群山峻嶺之中,茶園依坳而辟,三三兩兩,散落山間,兩旁茂林夾擁,一路上登,穿云鉆霧。茶樹幾乎自然生長,依靠雨霧滋養(yǎng),是真正的高山云霧茶。此茶沿用客家傳統(tǒng)的工藝流程采摘、炒制,具有獨特的田韻花香,湯色碧綠,清澈明亮,滋味甘醇,回味悠久,生津甘滑等特點。九龍茶一入口頓感唇舌生津回甘,喉嚨爽滑,細(xì)看茶湯,翠綠中帶點淡黃,湯色明亮,香氣襲人。
游完茶園,時間不早,是時候下山了,再次站立在老屋前,仰看左邊,巍巍高嶂云雨迷茫,遙望右邊,重重山巒晴光泛泛。雄山奇地,臥虎藏龍,懷先烈偉績,賞神奇壯景,品高山綠茶,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