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
也不知道是誰規(guī)定的,武俠電影、小說里,英雄好漢去吃飯,都必須點“兩斤熟牛肉”。武松打虎之前在景陽岡吃飯,就要上好的熟牛肉,“切二三斤來吃酒”。云中鶴在《天龍八部》里一進小飯店,就拍桌子叫道:“打兩角酒,切兩斤熟牛肉,快,快!”
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兩個大俠,郭靖和喬峰,都是牛肉黨人。郭靖在跟了黃蓉,口味變刁之前,覺得牛肉“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喬峰更不用講了,段譽第一次碰到他,看他桌上的菜,就是“一盤熟牛肉,一大碗湯,兩大壺酒,此外更無別貨”,別的都不耐煩吃了。
古龍也是牛肉黨人,他在小說里不厭其煩地介紹過一道菜——“蠔油牛肉”,而且規(guī)定炒這道菜只能炒7下。梁羽生筆下的大俠南霽云,也是一進店就喊:“打5斤好酒,切三斤牛肉來!”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大俠們都喜歡吃牛肉呢?
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誤解是:吃牛肉顯得叛逆。因為牛是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歷代朝廷往往禁止宰牛。所以當時吃牛肉有叛逆、藐視王法的意思。武松、魯智深們吃牛肉,是為了“酷”。還有一種說法是,牛很貴重,在古代是頂級的祭品,叫作“太牢”,是三牲之首,只有天子才配享用。江湖上英雄好漢們吃牛肉,會顯得倍兒有面子。
但如果你查點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不對。拿《水滸傳》為例,寫書的時間多半是明代,那時牛肉的價錢比豬肉還便宜,也沒有被禁,不是什么所謂的叛逆食品。
你可能會說:武松們可是宋代人。然而在宋代,要顯得自己牛,最好的選擇是吃羊肉。當時羊肉更高級,士大夫以吃羊肉為風尚。宋代的皇宮里,往往是“御廚止用羊肉”。
其實,禁止牛肉的行政命令雖然不斷,但由于生產(chǎn)發(fā)展,牛的增多,禁令又往往不會認真執(zhí)行,在民間成為一紙空文,所以很多時候牛肉都放下了身段,老百姓也吃得起?!端疂G傳》里的江湖豪杰們自己吃牛肉,請客用牛肉,實在是因為它是更接地氣,是更容易到嘴的美食。
牛肉一度比羊肉親民,這才能解釋《水滸傳》里的一個橋段:李逵賭氣吃羊肉。這件事發(fā)生在繁華的江州,兩個大哥宋江、戴宗帶小弟李逵下館子,買肉給他吃。小二看了看李逵,說了一句話:“小人這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
這句話在今天看來,沒什么特別的,可李逵卻勃然大怒,拿湯潑了小二一身,罵道:“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如果你不了解時代背景,就會以為李逵神經(jīng)病,發(fā)的哪門子火?其實這是因為當時羊肉貴,是所謂上等人吃的,牛肉更適合廣大人民群眾。小二的這句話,隱含意思是我們酒店很高檔,只賣貴的。
人家說只賣羊肉,李逵就覺得自己被輕視,所以發(fā)火,賭氣非要吃。宋江作為大哥,給小弟撐面子,做東要了三斤羊肉,撂下話來說:“去只顧切來,我自還錢?!币馑际俏覀児呕笞幸渤缘闷?。想不到吧,曾經(jīng)尊貴無比,天子和神明才能享用的牛肉,也一度那么親民。
我最喜歡的英雄和牛肉的故事,是林沖吃的一次牛肉。當時,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被高俅陷害,發(fā)配滄州。那是一個風雪大作之夜,房子被雪壓垮了,林沖只好到山神廟里過夜。他掩上門,放下花槍,脫了濕衣服,蓋上薄被,然后喝起一葫蘆冷酒,取出一包牛肉來吃。
英雄走投無路,這一葫蘆冷酒、一包牛肉,就是林沖最后的一點兒溫暖和慰藉了。學者鮑鵬山點評說,從林沖的舉動能看出兩點:第一,林沖無反心,還安于躲在小廟里吃牛肉;第二,林沖有力量,還能慢條斯理吃牛肉。你看,哪怕是偶爾沉淪,遇到了挫折,只要還能好好吃一頓牛肉,就還有力量,生活就充滿希望。
今天,每當看到大俠們論斤吃牛肉,都覺得十分豪爽,恨不得自己也燒一大塊,邀幾個朋友,大吃一頓。不過,牛肉在今天又恢復了身價和地位。世界各地的一些高級牛肉已經(jīng)貴到李逵根本吃不起,宋江都不能隨便來三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