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凱
朋友小聚,酒意正酣之時,華子卻在一旁抱著手機聊微信。那邊發(fā)過來一條消息,華子舉起手機貼到耳邊去聽,聽完又把手機放到嘴邊,用不打擾大家談話卻又盡量高的聲音說著什么。
我瞟了一眼華子的手機,滿屏都是或長或短的語音,忍不住說:“我最煩用語音聊天,特別不方便?!薄皩?,我也不喜歡用語音聊微信,尤其是在群聊里。有時打開群,想看看有沒有什么有用的信息,可一看到那么多條語音就暈了,哪有那么多時間一條條點開去聽,有時候浪費了半天時間,得到的有用的信息卻幾乎為零?!毙■┧坪跎钣懈杏|。
我們倆的話得到了朋友們的一致認同,大家都覺得用文字聊天最方便,可以快速地瀏覽所有信息,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非常方便。“用語音聊微信,其實是很自私的行為,方便了自己,卻給別人添了麻煩。”有朋友甚至上綱上線起來。媛媛還故作深沉地說:“要不怎么說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文明的開始呢?所以說,使用文字是文明的體現(xiàn)?!?/p>
“是的,我和大家想的一樣?!比A子聊完微信,把手機放起來后說。朋友們則一臉吃驚的表情,不喜歡用語音聊天還聊了這么久?華子笑了笑,認真地說:“我說的是實話,不過我剛才是在和父母聊微信。”
華子說,因為自己離家遠,再加上工作比較忙,回家的次數(shù)很少,有時候一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為了方便和華子聯(lián)系,父母就學會了使用微信,每天父母都會通過微信傳達對他的關心?!敖裉焯炖?,注意多穿衣服”“吃飯了嗎?別餓壞了胃”“晚上早點休息,不要熬夜”……有時候,華子會回復“知道了”,有時候忙起來就干脆不回了,反正父母也沒什么要緊的事情。
后來,父母迷上了語音聊天,動不動就有大段大段的語音信息發(fā)過來,華子一一點開來聽,不過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的嘮叨。有一次,華子正在開一個緊急會議,父母的語音信息又發(fā)了過來,當時是半夜,華子擔心父母有什么急事,忙悄悄點開來聽,沒想到點成了外放,母親問候的聲音在安靜的房間里格外刺耳,惹得經(jīng)理非常不滿地看了華子一眼?;厝ズ?,華子生氣地對父母嚷嚷了一番,讓他們別再發(fā)語音,父母雖然不解卻仍唯唯諾諾地點了點頭。
有一次,華子回家取東西,剛走到門口,就聽見屋子里有說話的聲音。打開門,客廳沙發(fā)上只有母親一個人,并沒有其他客人。這時,剛好母親的手機里傳出了一個聲音“媽,我好著呢,你們別擔心,自己注意點身體……”這不是自己的聲音嗎?這是華子給父母發(fā)的最后一條語音,大概是在三四個月之前了。
聽著自己的聲音,看著母親臉上略顯尷尬的表情,華子頓時明白了——母親想他了,可他又不能在身邊陪伴,母親就想聽聽他的聲音,這熟悉的聲音會讓她感覺兒子就在身邊。那一刻,華子突然很自責,自己沒時間陪父母也就罷了,竟然連讓父母聽到自己聲音的機會都給剝奪了!
“文字是冰冷的,而聲音是有溫度的,聲音能傳遞你的各種情緒,能讓父母感受到你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要求并不多,只是想感受到在手機那邊與自己通話的不是機器,是帶著各種情緒的活生生的孩子。所以,如果可以,盡量給父母有溫度的信息吧!”華子說完,大家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