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坤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 102249)
基于課程目標的英語微電影教學功能研究
蔡 坤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 102249)
微電影取材廣泛、內容豐富,隨著傳播平臺的網絡化和手機化,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人的青睞。本文以情境學習理論為依托,在分析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組織中外師生自編自演校園英語微電影,并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實踐。通過對486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基于課程目標的英語微電影的教學功能。研究表明,英語微電影的制作質量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并且在促進英語學習和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方面有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微電影;情境學習;課程目標;問卷調查
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對新時代的外語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應該具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視聽說能力;而且應該具有國際化視野以及跨文化意識。然而由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課時少、班級大等現(xiàn)實問題,英語視聽說學習過程很難得到實時監(jiān)控及有效指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加無從談起?!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創(chuàng)建多元的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因此,在校園網絡平臺上發(fā)布英語微電影是達到大學英語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利用英語微電影的情境性、相關性和融合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視聽說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微電影是指在各種媒體平臺上播放、適合在移動狀態(tài)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微時(30 - 300秒) 放映”、“微周期(1 - 7天或數(shù)周) 制作”和“微規(guī)模投資(幾千元 - 數(shù)十萬元/每部) ”的視頻短片。微電影是基于新媒體數(shù)字技術的革新,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渠道和播映平臺而廣泛傳播的超短篇幅電影作品。由此,網絡與電影藝術的融合,使微電影體現(xiàn)出典型的網絡文化,如平民化、參與性、互動性、及時性等特征,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也極具解構理性、躲避崇高、零度敘事、合流大眾文化等后現(xiàn)代主義色彩,迎合了現(xiàn)代人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動體驗交流的感性訴求。語言學將電影視為一種語言,觀眾觀看電影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語言交際過程。因此,將微電影應用于英語教學符合當今大學生的文化心理特征和英語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
為制作優(yōu)質的英語微電影,本項目在分析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按照《新標準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單元主題,借鑒教材原版視頻的故事情節(jié),選取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作為場景,由本校師生及外籍演員自編自演15集英語微電影,實現(xiàn)教材內容的本土化和國際化。這套英語微電影以四名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主線,講述他們與留學生、中外教師和海外親友之間的故事,主題涉及:迎新處留學生、中餐和茶文化、外教的辯論課、師生的微信群、表白愛慕之情、網購與實體店、海外家庭連線、油田社會實踐、思鄉(xiāng)病的治愈、校園防偷絕技、石油工程大賽、石大的青教賽、炫劇之夜演出、應聘跨國公司、石大畢業(yè)典禮等。
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校本學習資源,這部英語微電影具有三個特征。1. 情境性:直擊校園的各項常規(guī)和熱點事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使英語交際活動延伸至更廣闊的時空。2. 相關性:貼近本校大學生的真實生活,從根本上激起學生的興趣,因為從實踐中學習知識總能給人啟發(fā)。3. 融合性:融合中西方文化,致力于以最真實的方式讓中國校園文化走出去,與國際接軌。總言之,這部微電影旨在創(chuàng)造真實的英語交際情境,再現(xiàn)教材中的重點語言知識和功能,示范英語口語交流的自然過程,為英語使用提供充足的實例,使學生在觀看和模仿微電影時進行自主學習。
基于課程目標的英語微電影發(fā)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英語視聽說交互平臺(http://123.103.85.163:8080),為探究英語微電影的教學功能,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并分析數(shù)據(jù),問卷項目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其中1分為最低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為最高分表示完全同意。2016年3月問卷以網絡鏈接的方式發(fā)放給研究對象,即使用英語視聽說交互平臺學習了一個學期以上的學生,截止至2016年12月收到有效問卷486份。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如表1):基于課程目標的英語微電影不僅在形式上收到學生的歡迎,而且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首先,約有79.01%(384名)的學生認為英語微電影制作精良并對此感到滿意。1.在拍攝質量方面,微電影時長適中,其畫質、音效、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學生的認可。2.在校園情境方面,微電影角色多樣化,劇中情境與現(xiàn)實生活相匹配,真實地反映了大學生活,語言使用和情境設定具有實用性。3. 在語言知識方面,微電影語言精練,知識點集中,提供了標準的語音范本。其次,學生認為觀看和模仿英語微電影促進了自己的英語學習。1.在英語聽力理解方面,通過觀察劇中人物對白和專業(yè)講座,81.48%(396名)學生提高了日常對話的理解能力,77.78%(378名)學生認為提高了學術講座的理解能力。2.在英語口語表達方面,79.01%(384名)學生認為微電影有助于他們在相似情景中運用英語,口語表達更加地流利、準確和復雜。最后,學生認為英語微電影對文化素養(yǎng)有積極影響。1.在跨文化交際方面,77.78%(378名)的學生認為微電影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與不同國籍的友人進行交流時,他們能夠較好地處理雙方在價值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達到交流順暢的效果。2.在學習策略方面,由于受到劇中人物的啟發(fā),學生開始發(fā)現(xiàn)身邊的學習資源,熱衷于尋找英語交流的機會。3.在學習成就感方面,學生觀看了同學原創(chuàng)的微電影后,增強了英語學習信心和興趣,也嘗試著自編自演英語視頻。
基于課程目標的英語微電影提供了貼近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本土化情境。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發(fā)生的, 情境是構建知識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資源,是運用知識的不可替代的現(xiàn)實場景;情境學習理論對學習進行了重新的界定,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huán)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學習不可能脫離具體的情境而產生, 只有通過參與情境中的活動,在知識實際應用的真實情境中呈現(xiàn)知識,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把學與用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掌握知識。
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微電影作為輔助手段時,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方面,英語微電影要為英語學習提供豐富的語境,將學習課本知識與參與英語實踐結合起來。例如,《新標準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介紹了世界名校的大學文化,講解了決策、計劃、建議、陳述故事等常用句型,而英語微電影則借鑒教材故事情節(jié),圍繞本校的文化傳統(tǒng),涉及提議、計劃、描述油田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置于實際的學習和生活場景中,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他們恰當?shù)厥褂糜⒄Z。另一方面,英語微電影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將傳播中華文化與理解西方文化結合起來。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即已有的本族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把他們的本族文化和目標語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通過文化對比,激活和重建學生的原有文化認知圖式,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fā)展到新的高度,增強學生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建構得體的第三類文化。
[1]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M].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
[2]陳鳳軍.微電影 — 動人的故事怎么講[N].沈陽日報,2011-4-11.
[3]鄭軍,王以寧,白昱. 新媒介語境下微電影的后現(xiàn)代敘事特征初探[J]. 東北師大學報,2012(6):265-267.
[4]姚奇富,朱震,馬華林.網絡環(huán)境下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教學實踐與創(chuàng)新[J]. 中國高教研究,2014(2):107-110.
[5]蔡坤,李曉. 建構主義與學生第三類文化的培養(yǎng)第三類文化[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10):90-93.
本研究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點項目高效外語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敘事探索(項目編號:01JB0529)、大學英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課程建設(項目編號:21G16022)的階段性成果。
蔡坤(1979.5- ),女,籍貫:遼寧錦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英語教學、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