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青王永兵*
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社會主義公民素質的提升
黃青王永兵*
(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安慶246003)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公民素質的提升成為當務之急。公民素質的提升有待于國民素質教育的提升,有賴于學校、家庭、社區(qū)的教育,而其根本在于學校的素質教育。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對素質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yōu)勢,有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及熏陶。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人文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
在經濟騰飛的當代中國,提高社會主義公民素質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大事,它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而社會主義公民素質提升的關鍵在于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教育,尤其是學校的素質教育。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有關學者明確提出現當代文學教學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目標,并從必要性、培養(yǎng)途徑、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有關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素質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可以滲透素質教育,其中包括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及熏陶,并分別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fā)展程度。“人文素質的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即怎樣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王曉恒和王大恒,2006)。因此,人文素質的高低表現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和諧相處程度。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主要運用講授法以及創(chuàng)設情境法。人文知識需要教師在上課時系統(tǒng)地講授,然而人文精神卻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形成的。人文精神相對于科學主義而言,更注重以人為本,這正合“文學是人學”之意,它包含對人生和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對人格、個性和主體精神的高揚,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zhí)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張全之,2000)。當然,人文素質不排除科學素養(yǎng),更不排斥創(chuàng)造性思維?,F當代文學教學中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而文學作品本身是由作者、作品、世界、讀者組成的互動空間,它是由作者創(chuàng)作,被讀者閱讀及鑒賞的文本。作品是作者觀察社會生活以及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成果,而讀者的鑒賞也是讀者體驗生活、由文字向具象進發(fā)的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結果。
在人與社會方面,鼓勵學生既要融入社會,同時也要回饋社會。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另一方面,應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個體社會化。例如,《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蔡元培先生就職北大校長時做的一場演講,他針對當時北大學生浮躁、求利的學習風氣,提出一番切中時弊又語重心長的期望。即使在今日,這種學習風氣在大學依然普遍存在。在個人小我之外,學生應存一個大我,將自己的興趣與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興盛融于一體。上課不是為了記筆記,考試也不是背書背筆記,而是要把書面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與能力,改變社會上關于“大學無用論”,“專業(yè)無用論”的看法。要想讓學生了解舊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培養(yǎng)其人道主義情懷,可以引導他們閱讀夏衍的《包身工》,作者為了寫出包身工們的命運和苦難,深入生活與社會,認真體察民間疾苦,每天起早貪黑地觀察和記錄包身工非人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對于自身處境的無動于衷,從而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樣還可以推薦同學們閱讀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文章不僅可以增加同學們對數學家陳景潤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的了解,而且可以激勵他們?yōu)閲鵂幑狻樽鎳ㄔO多做貢獻的理想信念。
在人與自然方面,老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想象自然、感受生活,接受自然美的陶冶,以便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文素質。像寫景散文,沈從文、汪曾祺等的詩化小說以及散文化小說等都具有這方面的功能。比如,《邊城》的開頭就用“七個一”和頂針手法簡潔地描繪了那方水土養(yǎng)育的那方人?!坝伤拇ㄟ^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沈從文,2009)。優(yōu)秀的作家不會為了寫景而寫景,他們描寫的景物都是為表現人物和主題服務,這在學生的寫作中值得借鑒;在欣賞文本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作家筆下湘西的風物與人情,再結合直觀照片與自己的想象對照,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面對這些風景,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另外,陸蠡的《囚綠記》體現了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從愛綠-囚綠-釋綠反映了作者在不斷地觀察生活中了悟自然,同時了悟人生??傊喿x自然,不僅能給大學生自然美的享受,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從中了解和體悟社會人生,獲取更多的知識。
在人與自我方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重視讓學生正視自我內心的矛盾沖突。外部世界大多與我們內心的期望不一樣,我們需要適應這個世界,這其中當然會有深切的矛盾與痛苦的掙扎。其次,還要重視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他人猶如一面鏡子,能幫助自我更好地觀照自己,并從中學會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還能讓自我看清楚缺點并加以改進。比如,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主人公林震就是通過對單位現狀的觀察與思考,發(fā)現單位里存在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有利于幫助他更好地思考到底是與之同流合污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這些問題學生們將來走入職場可能也會碰到,這就會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正確認識社會打下基礎。巴金先生晚年寫的《小狗包弟》希望通過對包弟的懷念及歉意總結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還清心靈上的欠債。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這樣深切地剖析和拷問自己,并將此昭之于天下,這樣的文章對于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無疑有著巨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以把握與發(fā)揮。再如,《超人》中的何彬原本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不與任何人來往,也不愛任何有生氣的東西,但卻被慈愛的程姥姥和純真可愛的祿兒改變了那副冷心腸,喚醒了他對母愛的重溫,消除了他與他人之間的隔閡。人最重要的特性是社會性,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我。此外,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視自己與他人,以及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大量優(yōu)秀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合理地運用和發(fā)揮,十分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審美的心理結構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評價。文學之所以能感動讀者,就在于它是語言藝術,具有審美作用,文學藝術的美是美的一種,是審美活動的對象之一。因此,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審美素質的教育。自然美,如果審美主體沒有審美的意識,或者沒有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的話,那么它就只是自然,沒有構成審美活動。同樣的,文學作品中的藝術美,如果不會欣賞,那么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只會看小說情節(jié),而不懂欣賞。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涵泳”藝術美呢?曾國藩在其《家書》中連用精當的比喻解析“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yǎng)而渤興。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曾國藩,1985)。涵泳,就是沉潛其中,反復推敲,以獲得其中之味。多閱讀文學作品,就是學習現當代文學,涵泳文學作品藝術美的最好方法。在現當代文學審美教學中,主要運用陶冶法和探究法。陶冶法,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并量化考核,讓學生欣賞與課文相關的圖像、音頻、視頻,在長期的涵泳中熏陶他們的藝術細胞。探究法是指組織小組討論,一起探討某個問題,讓他們各抒己見,集各人之所長,集思廣益。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有針對性或者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讓大家從各方面進行思考,或者分成兩組進行辯論。當然,題目要適合學生的學習層次以及他們的邏輯思維。
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來鍛煉。文學作品按文體可以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每種文體都有它獨特的審美方式。以新詩來說,要注意詩歌的韻律和意象。和古代詩詞不同,文言文主要是單音節(jié)詞,而現代漢語是雙音節(jié)詞。古代詩詞多用自然之美景等意象入詩,而新詩則融入多樣的平常的生活意象?!队晗铩肪瓦\用了丁香般的姑娘這一意象,反復地嘆詠主人公對未來的迷惘以及對理想的追求。這需要學生運用審美想象去設想當時的情景,并代入作者的情感,體會作者的心情?!对賱e康橋》大家都會覺得很美,它是徐志摩對母校的依依惜別之情的抒發(fā)。這首耳熟能詳的詩選取的意象是非常平常的,但同時又是非常新穎的,平常常見之物象被詩人敏感地發(fā)掘出來并加以詩化地表現。他表達的意境是非常唯美的,如夢如幻,設色字的使用以及陌生化的處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散文來說,《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等名篇就從月色、秋以及綠中著手,找到了文眼,也就能理解文章脈絡之所在。月色之變化可以反映作家心情之變化,秋的不同景色因為作家心境的不同而多樣,圍繞囚綠-釋綠體現了作家思想的改變與升華。月色、秋韻、綠意都是現實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景色,然而如果沒有審美的意識,那么他終將只是外在的景色,不能進入我們的審美范圍,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感受自然,把握自然。
從戲劇和小說來說,主要欣賞的是情節(jié)的敘述方式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戲劇重的是臺詞,甚而是潛臺詞。如《雷雨》中周樸園和侍萍重遇的那一段,二人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他的對白,體現了周樸園對侍萍虛無的依戀以及虛偽的掩飾,對侍萍可能還在世的惶恐,怕她出現破壞他現在的家庭與社會地位。而侍萍對于再次重逢內心非常地震動,她痛恨周樸園對他始亂終棄,但是其家里的擺設還和以前一樣,讓她產生一絲的幻想。然而當周樸園露出他虛偽的真面目后,又毅然決然地要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同學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這種情境,體味潛臺詞下豐富的情感沖突。而鑒賞小說的重點則是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思想內涵及藝術特征?!哆叧恰肥窃娀≌f的代表作。通常的小說重視情節(jié)的波瀾,而《邊城》沒有眾多的矛盾沖突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它通過對景物及風俗的描寫映襯人物的生長環(huán)境,烘托人物的性格,把詩歌和小說這兩種文體的特質融為一體。翠翠如靈動的小鹿,率真、敏感,遇到感情問題卻有些躲閃。與她相依為命的爺爺正直、簡樸,面對翠翠的感情問題也是欲言又止,明知故問。這也從一方面體現出現代人交流的困難。另外,對文藝評論隨筆的鑒賞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寫作能力。如《咬文嚼字》以及《說“木葉”》就從一個個字的推敲說起,文學作品中漢字的選擇不僅要緣于情,發(fā)于心,而且必須再三推敲,才能寫出具有風采的文章。
面對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加以提升。學校內的自殘事件以及傷人事件時有報道,而且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也有一些因心理素質不夠而導致慘劇發(fā)生。對于年輕人,在大學階段就應當重視對他們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yǎng)鍛煉,而中國現當代文學就能在這方面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首先,要從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興趣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目的。其次,文學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其更加熱愛自然、尊重師長、關愛同學及親朋好友,愛惜自己。再次,使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消除矛盾,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負面情緒,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日常的生活及學習。最后,要通過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現在是競爭的社會,在學校就要鍛煉出好的抗壓能力,以備學生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的節(jié)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克服困難,鍛煉堅強的意志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一個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完整輪廓介紹,可以降低初學的難度。同時,可以在文學史的教學中穿插介紹一些名篇引起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廣泛涉獵現當代文學名家名篇。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并以巨大的熱情將對現當代文學的這份熱愛傳遞給學生。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是第一步,鍛煉學生對于困難及失敗的意志力則是第二步。每個人的生存都需要意志力。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會經常遭遇失敗,只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使他們勇攀學業(yè)及生活的高峰,而文學就有這種力量。史鐵生在輪椅上寫出了人生之書《我與地壇》,從消極自憐到積極面對世界,他也是在寫作中不斷成長,而他的書也在不斷地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現當代文學中的主人公面對無常的命運以及挫折的人生多是不斷奮爭的,也常常為他人著想而不顧自己的利益得失。我們能從主人公的身上得到正能量,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文藝的凈化功能”。同時,我們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善良的人,做對社會有意義、有貢獻的事情,而一個人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他便會覺得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隙ㄗ晕沂情_啟人生新的航程的動力,超越自我則是人生不斷進步的基石。
在生命意識方面,沈從文的湘西小說有很好的體現。沈從文在他筆下的妓女身上寄予了很深的同情。即使是為了生計而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家庭的延續(xù),但是她們一切都做得坦然。沒有傳統(tǒng)禮教世俗眼光的限制,她們在自己的命運面前尊嚴地活著,坦然地承擔著生活給予她們的一切。同時,我們還要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看到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他人的身上照見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同時也與自己和諧相處。了解了自己的長處就不會自卑,妄自菲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就不會自負,一味地以自己為尊。
在大學的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為大一新生開設了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文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課程;大二開設了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現代文學名著選讀,當代文學名著導讀,沈從文研究,魯迅研究等課程;大三開設了文學批評方法論,西方文論選,文藝心理學等課程。目的就是先給本科生一個文學史的印象,同時在授課中講解一些名篇,使學生對于史的學習有更直觀的了解。第二學年開設名著欣賞的課程,對文本進行精讀精講,使學生真正地閱讀文本、分析文本。同時,也開設古代文學及外國文學的課程,使學生打通中外,縱橫古今。前兩個學年開設的美學課程以及文學概論課程為第三學年文學批評的課程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評價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而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學生自己上臺講課的教授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講課的實踐能力,大家一同學習,一起評價,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公民素質的提升,有賴于新一代的成長,有賴于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已經深入人心,有關素質提升的公益廣告等媒體投入逐步增大,作為教育根本的學校教育也在加大步伐,與時俱進。尤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審美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yōu)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注意使學生正視自我、關愛他人、感受自然,理論聯系實踐,深入社會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抗壓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抓住時代的機遇,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沈從文.2009.沈從文全集9·邊城[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61.
王曉恒,王大恒.2006.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應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02):116-118.
曾國藩.1985.曾國藩全集·家書[M].長沙:岳麓書社.
張全之.2000.人文教育:商海大潮中的自救之舟——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研究[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06):96-99.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Socialist Citizens' Quality
HUANG Qing;WANG Yong-b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 246003,China)
ract:In contemporary China,ascension of the socialist citizens'quality become the urgent matter.It subjects to promo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depends on education of schools,families,communities,fundamentall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school.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eaching enjoys exceptional advantages to quality education,is conducive to education and ed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aesthetic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rds: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teaching;humanities quality;aesthetic qu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G416
A
1671-055X(2017)01-0072-04
10.16595/j.1671-055X.2017.01.016
2015-09-11
2013年安徽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3JYXM146)。
黃青(1984-),女,湖南衡陽人,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E-mail:honeystar2008@qq.com.
*通訊作者:王永兵(1968-),男,安徽和縣人,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