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
(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責(zé)任編輯:周丹】
【語言與文化】
薩滿文化英譯翻譯的錯誤及對策研究
吳 迪
(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經(jīng)歷漫長的歷史時期,滿族信仰繼承了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教。以薩滿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具有神秘色彩,廣泛存在于東北亞地區(qū),由此而形成的薩滿教文化一直延續(xù)發(fā)展至今。本文從薩滿文化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入手,著重探究其翻譯策略,以期為我國的文化宣傳貢獻力量。
文化翻譯;翻譯問題;創(chuàng)新策略
薩滿文化翻譯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劃分成兩種類型,即詞匯翻譯問題和句子翻譯問題。
(一)詞匯翻譯問題
薩滿文化內(nèi)容豐富,包含有大量的北方民族特色文化詞、薩滿教專用語。由于英語中沒有現(xiàn)成的詞匯與之相對應(yīng),所以翻譯這些簡單的詞匯時通常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甚至?xí)霈F(xiàn)翻譯錯誤。常見問題一,薩滿專用語的翻譯不當(dāng)。薩滿教專用語也稱為文化負載詞,即“零等效詞”。意思是某特定文化中一個單詞在源語言中表示的含義在目標(biāo)語中沒有等效或?qū)Φ鹊脑~。例如:“薩滿法師”譯文(1):Shaman Master;譯文(2):Shaman Witch。從字面意思來看,兩個譯文并沒有什么錯誤。但“master”意思是“法師”“大師”。而“witch”意為“巫師”,專指“裝神弄鬼,以替人祈禱為職業(yè)的人”。薩滿教形成于原始的母系社會,符合條件的男女均可做薩滿法師。因此,在將薩滿文化介紹到外國時,應(yīng)采用更貼近中文意思的譯文二。常見問題二,標(biāo)題的翻譯復(fù)雜。標(biāo)題就像一篇文章或一段話的眼睛,通常可明確地指出主題,幫助讀者了解文章或段落大意。例如:小標(biāo)題“圖騰崇拜”的翻譯,譯文(1):Worship of Totem;譯文(2):Totemism。標(biāo)題翻譯要遵循簡潔易懂的原則,因此譯文(2)的翻譯更合適。由此,“自然圖騰崇拜”“動物圖騰崇拜”分別可翻譯為“Natural Totemism”“Animal Totemism”。
(二)句子翻譯問題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是分析型語言,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是綜合型語言。在漢譯英過程中不但要進行語言類型轉(zhuǎn)換,還要按照英語思維重新整合句子。常見問題一,漏譯關(guān)聯(lián)詞。例如: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薩滿被認為是溝通人神兩界的“神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譯文一:In the early human societ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is relatively low, the shama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odly man”.The “Godly man” communicates the gods and the peopl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譯文二:In the early human society, where the productivity levels remain relatively low, the shaman was considered as “Godly Man” who can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god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漢語句式松散,短句偏多,形散意不散;而英語句子較長,成分復(fù)雜,邏輯緊密。英語中,指代前面出現(xiàn)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的關(guān)聯(lián)詞使用頻繁;而漢語中較少使用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關(guān)聯(lián)詞。譯文一只是逐字對譯,并沒有理解原文的邏輯指代關(guān)系;但譯文二卻巧妙地運用關(guān)聯(lián)詞“where”“who”將原本松散的句子連接在一起,邏輯清晰、符合英文習(xí)慣。常見問題二,漏譯因果連接詞。如:(因為)他不是薩滿法師,我不相信他說的話。譯文一:He is not Shaman Witch, I can’t believe what he said.譯文二:Because he is not Shaman Witch, I can’t believe what he said.漢語是分析型語言,可通過語境了解文章大意,因此很少出現(xiàn)因果關(guān)系詞,但英語屬于綜合型語言,目標(biāo)語讀者將根據(jù)句子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理解原文,因此為準(zhǔn)確傳遞原文信息,翻譯時要根據(jù)語境增譯因果關(guān)聯(lián)詞。譯文一明顯地遺漏了因果連接詞,不符合英語的語用習(xí)慣。
(一)詞匯翻譯策略
在傳播薩滿文化,將其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若遇到專用詞,譯者要翻閱詞典、借助網(wǎng)絡(luò)資源,根據(jù)中西方文化差異選取恰當(dāng)?shù)膯卧~。[1]若目標(biāo)語中沒有對等詞匯,最好將其解釋完整,采用“意譯”的方法翻譯,以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例如“法器和法服”的翻譯,譯文:“the canonical garments and instruments of Shaman Master”?!胺ㄆ骱头ǚ北硎舅_滿法師按照薩滿教規(guī)定所用的工具和所穿的衣服。其中“canonical”意思是“按照教會規(guī)定的”,采用“意譯”解釋了特定的工具的譯文,譯文準(zhǔn)確地傳達了信息。
(二)句子翻譯策略
薩滿教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若翻譯不當(dāng),會削弱文化傳播的效果。[2]英譯長句策略(1)解讀、斷句、分譯。漢語為一個長句,英譯時首先要進行漢語解讀,了解本句的主要含義,找到主語、謂語、賓語;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斷句;最后采用分譯的方法將漢語譯成英語。英譯句子策略(2)由于東西方國家思維和表達句式的不同,英譯時要適當(dāng)增譯;并根據(jù)語境將主動譯為被動。英譯句子策略(3)宣傳薩滿文化的外宣文本中可釆取如音譯加注、意譯和直譯的翻譯方法,既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語詞匯的文化信息,又可增加譯文的可讀性,為其他譯者在翻譯此類文本時提供有益的借鑒。例如:“瑪虎面具”直譯為“Mahu mask” means that Shaman master used for praying, also called “grim mask”.就采用了音譯加注釋的翻譯方法,詳細地解釋了面具,準(zhǔn)確地傳達了信息。
[1]黃建玲.論文化對翻譯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0,(1):58-59.
[2]李寒冬.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1):82-84.
H315.9
A
1673-7725(2017)10-0177-02
2017-07-05
吳迪(1993-),女,黑龍江訥河人,主要從事英語筆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