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暉
“他以為他是首選,其實他是備胎。他以為他是備胎,其實他是千斤頂。她以為他是她永遠的備胎,其實他是云備胎?!?/p>
前一陣無意中聽到了一個段子:羅先生是“北上廣”的白領,正在追求一位空姐董小姐。董小姐最近快要過生日了,所以羅先生打電話到廣播電臺的節(jié)目中讓主持人曉君借節(jié)目的聲音祝董小姐生日快樂。可是……萬萬沒想到,當主持人曉君打電話給了這位董小姐,試探性地發(fā)問后,董小姐卻自稱身邊有15個追求者,而自己并不想和他們戀愛,只想保持普通朋友的關系……羅先生在得知此“噩耗”后則“癡情”地表示:早就知道董小姐的追求者眾多,自己只是其中一個,而自己并不會就此放棄,希望董小姐多給自己機會。故事的最后,主持人曉君送給羅先生一首歌曲《沒那種命》,用來哀悼羅先生的漫漫求愛之路……
也許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羅先生只是這15個后宮中的一員,他的備胎之路是任重而道遠的。在愛情中或許沒有絕對的公平,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總有這樣一群人心甘情愿地在愛情中成為完全被剝削的階級,而不知自愛呢?
1.他們也許擁有的是“討好型”的人格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tài)度絕大部分是由那個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的,即如果在關系中你不愛護自己,那對方也不會來愛護你。因為“備胎”們在愛情中采用的溝通姿態(tài)通常是討好型,不珍惜自己本身的感受,而希望用乞求的方式來得到愛,所以他們通常無法得到所追求的對象的珍惜。
2.他們也許是“癡迷型依戀”的患者
癡迷型的人害怕獨處,希望在親密關系中投入全部的情感,會對沒有親密關系感到不安。當一個人無法與自己和平共處,對單身的狀態(tài)感到不安時,TA會更容易去依賴一個不適合自己也不愛自己的對象,而在發(fā)現(xiàn)對方對自己不感興趣時,由于他們害怕再次陷入單身的狀態(tài),所以會害怕從關系中脫離出來回到孤身一人的狀態(tài)中。
3.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很低
在親密關系中,一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潛意識里對于自己的評價通常如下所述——“我不值得被愛”、“我一無是處”、“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等等。這樣的自我評價通常會導致TA在親密關系的相處中感到焦慮,并且害怕自己不被珍惜,被遺棄,這種對于關系的錯誤期待很可能會變成現(xiàn)實,陷入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備胎”們該如何改變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甜蜜愛情呢?
1.改變討好型的人格和在親密關系中的溝通姿態(tài)
我們需要養(yǎng)成一致型的溝通方式,在言語中尊重現(xiàn)實、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在情緒上穩(wěn)定、樂觀、開朗、自信。首先先從尊重自己當下的感受和情緒開始,在親密關系中形成表里一致的溝通方式。
2.做自己的父母,重新評價自我的價值
從現(xiàn)在開始,做自己的父母,從身體上和心靈上好好地照顧自己,在產生情緒、想法的時候給予自己接納和鼓勵,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3.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不高攀也不低就,“備胎”們需要接納當下的自己,并且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來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愛情的開始,從來就不是依靠乞求得來的,而是在你情我愿的模式下譜寫的一段雙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