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璟怡
西安城投建設有限公司
PPP項目會計核算相關問題的思考
曹璟怡
西安城投建設有限公司
文章首先對PPP項目與會計核算的具體含義進行了概述,然后又對PPP項目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并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對PPP項目會計核算加以完善的建議。希望本文所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為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幫助。
PPP項目;會計核算問題;特許經營權
作為隨著社會進步而逐漸興起的融資模式,PPP模式現(xiàn)已得到了大部分人員的認可,并且在解決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時所存在問題方面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發(fā)展PPP模式的同時,還應當對會計核算問題引起重視,只有保證針對PPP項目所開展會計核算的準確與高效,才能將會計在管理、反映等方面具有的職能進行充分發(fā)揮,也才能加快PPP項目的發(fā)展速度。
PPP模式是一種通過在公共與私營部門間建立企業(yè)合作關系,對公共服務或產品加以提供,以此來達到“收益分配,風險分擔”這一目標的方式。與其他模式相比,PPP模式具有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減輕財政負擔;其次,合理轉換政府所具有職能;接下來,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最后,透明度較高,社會公眾均可對其進行監(jiān)督[1]。
會計核算的實質是以核算貨幣活動為依托,實現(xiàn)對經濟活動加以衡量的目標,利用相關理論對項目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并通過財務報告、報表將會計信息以及經濟信息向相關人員進行提供,保證利益相關人員對項目具有的控制力得以提升的活動。
2.1.1 問題
通過對以PPP項目為核心所開展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此項工作所對應主體通常分為兩部分,即政府和有關企業(y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對以特許經營權為前提所產生的利益進行核算時,核算主體應當為有關企業(yè)而非政府。企業(yè)成立階段PPP項目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對以橋梁和公路為代表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時,所應用核算方式仍以傳統(tǒng)收支核算為主,但是由于這種核算方式和政府財政收入相對獨立,因此,在對PPP項目所建造基礎設施對應的建設資產進行核對時,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在傳統(tǒng)的會計處理方式中,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所構成企業(yè)往往被視為一個主體,在企業(yè)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中,這一情況的存在具有明顯的阻礙作用。
2.1.2 解決方法
在企業(yè)成立階段遇到的諸多會計核算問題中,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即為企業(yè)無法將經濟活動對公共與私營部門所獲利益產生的影響加以反映,而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上文所提及的,在傳統(tǒng)觀念中,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所構成企業(yè)往往被視為一個主體。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所應用的會計處理方式進行改進,視公共部門、私營部門為獨立存在的核算單元,然后再結合不同單元所對應資產、收入、利潤、負債等要素進行分配以及歸集的活動[2]。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財務信息進行披露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同樣應當將所劃分的會計核算單位看作主要依據,這樣做能夠保證所反映公共與私營部門的交易情況和產權變動相對清晰、準確。
2.2.1 問題
企業(yè)建設階段所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從實質上來說主要是由于特許經營資產具有的特殊性所引起的。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擁有PPP項目資產的主體為公共部門,但是特許經營權仍舊由有關企業(yè)掌握,除此之外,無論是企業(yè)前期的建造成本還是后期的運營利潤,都需要以分攤制度為依托。對企業(yè)而言,想要利用PPP項目保證所獲經濟利潤的提升,自然需要將特許經營權作為依托,由此可以看出,特許經營權應當作為無形資產存在與企業(yè)內部,此時,特許經營權的成本指的就是對基礎設施進行建造的成本。
2.2.2 解決方法
想要保證針對PPP項目所開展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關鍵在于提升會計核算的整體質量,而想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兩點:其一,盡量提升針對PPP項目總資產所開展劃分工作的合理性;其二,嚴格按照會計核算規(guī)定將劃分后的產權以及結果作為主要依據,對固定和無形資產進行劃分。處于建設過程中的企業(yè)應當對特許經營資產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導致資產化問題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借款,因此,工作人員應當將特許經營權視為無形資產,在開展核算工作的過程中,將適用于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作為首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會計核算所具有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2.3.1 問題
處于運營階段的企業(yè)所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主要是確認運營收入以及攤銷特許經營資產。PPP項目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將其歸屬于有關企業(yè)管理的時間段被視為特許經營時間,因此,工作人員只能將這段時間視作特許經營權的攤銷年限。
2.3.2 解決方法
企業(yè)在完成建設工作后便會步入運營階段。負責對PPP項目進行初始運營的主體為投資企業(yè),也就是說,在確認企業(yè)收益時,初始運營階段帶來的收益應當被列入企業(yè)營業(yè)收入這一范圍。雖然在傳統(tǒng)觀念中,上文所提及的收益往往被視為投資收益,但是實踐結果表明,傳統(tǒng)劃分方式不僅會對企業(yè)收益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企業(yè)的經濟生產。因此,在特許經營項目達到其可使用的年限之后,工作人員便需要進行相應的攤銷處理,雖然攤銷部分通常無法在企業(yè)收益中得到實時反饋,但是在運營公共設施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保證設施能夠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tài),維護工作就顯得很有必要,為了保證維護工作順利進行而投入的資金,便需要被劃分在企業(yè)損益的范圍之內,并通過會計核算對其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證核算工作具備較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針對PPP項目所開展的會計核算工作仍舊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想要在短時間內從根本上杜絕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對會計核算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引起重視是很有必要的,換句話說,只有加大對PPP項目所對應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管理的力度,才能保證核算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也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1]羅慧君.PPP項目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33:91-92.
[2]王李平.常見PPP項目運作模式會計核算管見[J].財會月刊,2016,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