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江蘇蘇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防范措施
陳 偉
江蘇蘇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為計算機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平臺,現(xiàn)代社會互聯(lián)網和計算機應用人數(shù)不斷攀升,數(shù)據(jù)信息的快速傳播,為計算機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弱點,而普通的社會公眾卻往往缺乏有效的計算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計算機在運行和使用過程中,會不斷受到各種病毒和黑客的攻擊,在計算機應用軟件研發(fā)和設計的過程中,安全弱點就隨著產生,對其防范措施進行探討,對于營造安全網絡技術應用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人們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交流平臺,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網絡騷擾,信息被盜,網絡攻擊,網絡詐騙等各種網絡危害,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為了保障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使用,更好的服務于人們,本文就如何防范計算機網絡危害進行探討,并給出一些應對建議。
要想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進行防范,使計算機網絡安全得以保障,首先就應意識到強化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體現(xiàn):第一,通過強化計算機的網絡安全管理,不僅可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還可給更多人創(chuàng)建安全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以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另外,通過網絡環(huán)境的凈化,可使人們的資產安全和信息安全得以保障,確保計算機網絡技術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第二,通過強化計算機的網絡安全管理,可對違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更利于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守護正義,確保高效的安全的網絡運行,同時能夠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為便捷的網絡服務,提升網絡整體水平。
計算機網絡受到病毒侵襲,在計算機常規(guī)化運行過程中,病毒的破壞性較大,直接影響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在計算機日常應用體系中,軟件單元、硬盤結構、光盤以及網絡體系都是病毒留存以及傳播的主要路徑,會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這對于計算機用戶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不僅僅會嚴重降低計算機的工作效率,也會導致計算機的使用人群信息被竊取、文件被損壞,甚至會出現(xiàn)財產損失。計算機病毒最容易侵襲系統(tǒng)硬盤,使得信息和數(shù)據(jù)丟失,產生較為惡劣的后果。
計算機在使用的過程中,系統(tǒng)存在安全漏洞也是造成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計算機應用者對網絡安全疏于管理或者應用盜版應用軟件,都會造成系統(tǒng)內部的安全漏洞,用戶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主觀感受對安全防御工具進行選擇,而不同的安全防御工具都會有相應的設置程序,以保證使用效果的最理想化,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程序設置,便會造成安全防御程序的漏洞,給不法程序的侵入留下可乘之機。
用戶有時會訪問未授權的網站,即使防火墻發(fā)出危險警告時,還是堅持要訪問。這些網站不在防火墻控制范圍內,如果這些網站含有病毒,那么這些病毒就沒有任何阻礙得侵入我們的計算機,導致信息流失,或者計算機被劫持。
數(shù)據(jù)加密技術是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有效保護措施,用戶對自身的文件以及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加密保護設置,能夠防止黑客的非法入侵,避免其對計算機信息文件竊取或者篡改等不法行為。進行數(shù)據(jù)加密技術是通過數(shù)據(jù)的交換或者位移設置,形成網絡秘鑰對計算機進行安全管理控制,應用范圍較為普遍的為公開秘鑰以及非公開秘鑰,兩者之間不能夠相互通用,非公開秘鑰能夠對公開秘鑰的計算機網絡進行認證操作,而公開秘鑰卻不能通過非公開秘鑰的身份認證,進而無法使用該計算機網絡。
另外,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加快對于計算機安全的法律保障體制構建,加大對侵犯計算機用戶網絡安全人員的打擊力度和懲罰力度,促使不法分子能夠認識到這些不法行為對于計算機用戶以及自身造成的危害,減少網絡不法侵害行為的發(fā)生,使計算機用戶能夠在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中應用網絡。
當前,許多網絡用戶的計算機普遍存在著操作系統(tǒng)的漏洞,針對這一情況,應設置網絡防火墻到計算機系統(tǒng)當中。實踐證明,通過網絡防火墻的利用,除了可對危險內容有效攔截,還可對惡意軟件攻擊網絡起到抑制作用,而為了充分發(fā)揮防火墻的作用,在網絡安全得以保護的前提下凈化網絡環(huán)境,應科學設計防火墻。這是因為,一旦設置的網絡防火墻達不到相應標準,極易出現(xiàn)無法訪問正常網絡情況。所以,要合理設計網絡權限,對多種等級的權限進行設計,得到多種等級的內容。在進行設計時,應要同實際所需相結合,設計等級權限。一般而言,中等級別的權限設計就可使一般性需要得以滿足,與此同時還可使網絡服務應用需要得以滿足。
入侵檢測技術可有效對入侵行為進行防御,確保計算機系統(tǒng)整體的安全性,一旦有不法分子或黑客入侵計算機內部和外部時,借助入侵檢測技術就可對計算機所發(fā)生的異常情況進行檢測,在第一時間報告給報警系統(tǒng),讓其提供實時保護,從而更好地防御入侵行為。與此同時,可借助入侵檢測技術對入侵行為進行記錄,這樣更便于相關人員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從而以資料為依據(jù),分析并采用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盡可能地降低用戶所遭受的損失。軟件以及硬件兩部分組成了完善且系統(tǒng)的入侵檢測技術,通過應用入侵檢測技術可監(jiān)測入侵行為的發(fā)生,還可有效保護用戶的數(shù)據(jù)以及信息。
總而言之,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網絡安全效果,就要積極落實更加系統(tǒng)化的管控措施和網絡管理機制,提高警惕性的同時,保證相關技術結構和應用體系的完整程度,加強用戶賬號的安全保護效果,提高防范措施的應用價值,從根本上保障計算機網絡安全的處理效果。
[1]牛方華.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管理與維護[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4):216.
[2]劉洋.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其防護對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4):218.
[3]意合巴古力?吳思滿江.分析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隱患及管理方法 [J].電子測試,2016,(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