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21)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建設研究
徐瑾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21)
信息化時代下,網絡日益成為青年學生日?;顒拥闹匾d體。針對網絡上出現(xiàn)的不文明現(xiàn)象,加強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建設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既要明確志愿者的角色定位,又需從有效組織和領導志愿者隊伍、積極部署志愿者的培訓、開展多種主題活動,壯大志愿者隊伍、完善志愿服務考核機制等方面著手。
網絡文明;志愿者;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網絡漸漸普及并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社會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tài),網絡文明也日益被社會關注和重視。青年群體作為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是網絡文明建設的主體[1]。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文化建設,強調要運用多種網絡手段做好思想工作,并掌握網絡文化的主動權,從而引領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共青團中央要求高校要組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的隊伍,在各網絡陣地唱響“青年好聲音”,為構建清朗的網絡環(huán)境而努力。
二十一世紀人類已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作為網絡時代的直接體驗者與受益者,青年學生享受著互聯(lián)網帶來的便利,快速掌握多種信息,更便捷地與他人溝通交流。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學生網絡文明欠缺現(xiàn)象也日益凸顯,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建設很有必要。
1)部分學生價值觀扭曲,三觀不正。西方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追求享樂的價值觀滲透進來,侵蝕學生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負面信息,都嚴重干擾了青年學生的價值選擇,造成部分學生不堅定的價值觀開始扭曲。
2)部分學生沉迷于虛擬網絡,現(xiàn)實中交往能力弱化。隨著QQ、微博、微信等多種新媒體工具的使用,高校學生人際交往形式發(fā)生變化。部分學生過多使用網絡交往工具,花費太多時間及精力用于網絡的虛擬世界,出現(xiàn)“網絡成癮”現(xiàn)象。部分學生依靠虛擬的網絡尋求精神慰藉,形成惡性循環(huán)。[2]忽視了現(xiàn)實中的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現(xiàn)實的交往變少,使得人際關系脆弱,社會責任感不高,對待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都非常冷漠。再者部分學生沉迷網絡,防范意識不高,在網絡中上當受騙時有發(fā)生,這更加增長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信任感,漸漸地偏向虛擬的網絡世界。
3)部分學生在網絡上不講道德,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人們表達觀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匿名進行,青年學生往往缺乏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并且相對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尋找存在感,所以部分學生在不考慮道德約束的情況下,隨意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使用不文明的言語攻擊他人,不經核實亂發(fā)謠言,并且錯誤地認為不講道德不會被追究相應的責任。由網絡開放性而帶來的問題,使得部分高校學生出現(xiàn)道德滑坡,甚至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青團系統(tǒng)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加強網絡宣傳引導工作,積極發(fā)揮團組織和團員青年在網絡建設、治理、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繼2014年11月發(fā)出“清朗網絡·青年力量”——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行動倡議后,2015年2月又發(fā)出了關于“廣泛組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通知。億萬青年通過網絡獲取海量信息,進行社交活動、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同時,要把先進性和擔當精神延伸到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傳播青春正能量,做網絡秩序的堅定維護者、網絡文明的堅定踐行者,為國家安全和互聯(lián)網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如果把網絡世界看作一個班級,那么參與網絡活動的每個人都是班級中的一員,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則是這個班級的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和紀律委員。
2.1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是宣傳委員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要積極參加“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圍繞中國夢、奮斗創(chuàng)業(yè)、社會公益等內容主動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理念,唱響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通過與廣大青年學生的交流溝通,引導其理性對待、分析網絡上的各類信息,用文明的語言和客觀的態(tài)度去發(fā)表評論,幫助營造和諧有序、文明健康的網絡輿論氛圍。同時,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要不斷鉆研網絡宣傳的技術,拓展新的宣傳渠道,增強網絡信息宣傳的效果,帶動更多的青年學生學會正確地看待網絡新聞和信息。
2.2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是組織委員
隨著各種新媒體手段的普及運用,高校也逐漸運用這些新手段新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運用QQ、微博、微信、網站、手機報平臺等網絡宣傳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吸引更多青年學生主動向黨團組織靠攏。另外,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還可以依托網絡平臺,借助新媒體手段,建立富有特色的為黨團建設服務的組織,通過特色組織的文化建設,引導青年學生自覺維護文明友愛的網絡環(huán)境。
2.3 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是紀律委員
隨著網絡的普及應用,高校學生越來越與網絡活動密不可分。要構建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除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約束學生的網絡言論和行為,還需要重視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對青年學生網絡言行的監(jiān)督作用。通過網絡的多種平臺監(jiān)督和規(guī)范不文明行為,及時在平臺上溝通交流,形成強烈的正能量聲音,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和諧的音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要督促身邊的同學改正不文明的網絡言行,科學合理文明地使用網絡信息資源,樹立自律意識,合理分配時間,杜絕沉迷網絡的行為。
1)可以有效營造積極的社會輿論和氛圍。高校學生是龐大的網民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網絡反應速度快、熱情高,借助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可以更多參與對熱點事務的評論。事實證明,積極的網絡輿論可以化解社會矛盾,反之,消極的網絡輿論會激化社會矛盾。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在這樣的狀況下身處其中,以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理性的態(tài)度發(fā)表正確的觀點,及時引導輿論走向,占領輿論的主要位置,把握輿論的正確方向,可以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規(guī)范地參與網絡熱點討論。
2)可以幫助處理校園各種突發(fā)事件。高校校園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事件,突發(fā)事件在第一時間會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在突發(fā)事件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只靠學校的職能部門協(xié)調處理,人手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可以及時收集、發(fā)布信息,在貼吧、QQ群等網絡陣地掌握主動,發(fā)布客觀、公正的評論,還原事件的真相,真實傳達學校的處理辦法,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恐慌和謠言,抵制消極不良的負面消息。通過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及時把控,較平穩(wěn)有效地處理突發(fā)事件,防止不必要的連鎖反應。
3)可以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傳播網絡正能量。網絡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的特點,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積極正面、消極負面的信息并存。另外,網民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有的人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在網絡上隨意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不注意網絡文明,使網絡環(huán)境不斷惡化。加強高校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讓網絡志愿者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其他學生,可以幫助優(yōu)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促進校園文化的和諧發(fā)展。
4.1 有效組織和領導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
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建設,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實行學校黨委宣傳部門領導、共青團組織指導、二級學院負責的管理方式。[3]堅持這樣的管理模式,需要制定詳細的管理辦法,明確志愿者的組織原則、權力和義務。例如,在眾多的網絡文明志愿者中,選拔一批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人才,做這支隊伍的組織領導者,務必使每個團支部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將黨團的工作與網絡文明工作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提升。
4.2 積極部署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培訓
高校要在學校總體工作計劃中考慮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指導與培訓,不斷提高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的整體素質。[4]首先要定期召開志愿者的會議,學習黨和國家關于倡導網絡文明的文件,充分認識到網絡文明志愿者在網絡文明建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定期開展志愿者工作交流會。志愿者們相互分享具體工作中比較成熟的經驗和技巧。比如,讓優(yōu)秀志愿者對新聞的評論時間和方式進行指導,就微信、微博、貼吧等平臺上發(fā)表文章的要求和注意事項進行交流。通過這些方式,使得高校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增強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
4.3 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引導更多學生加入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
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要不斷壯大,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契機開展主題活動,吸納各類優(yōu)秀學生,為網絡文明建設事業(yè)服務。[5]例如清明時節(jié),通過共青團微博、微信,開展“緬懷先烈、勵志青春”的活動,以接地氣和新穎的方式傳播正能量,推廣志愿者的活動,吸引更多的高校學生推進網絡文明建設。
4.4 完善志愿服務的考核機制,增強網絡文明志愿者工作實效
高校要根據(jù)本校具體情況,制定網絡文明志愿服務考核的具體辦法,并完善獎勵和淘汰機制。[6]例如,在志愿者考核中,可以綜合考慮志愿者在服務中的各項任務完成情況、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大小、老師和學生的評價等方面,采取量化的方式,評選出年度優(yōu)秀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給予適當?shù)奈镔|和精神獎勵,并且召開表彰和頒獎大會,積極宣傳優(yōu)秀志愿者的先進事跡,以榜樣作用促進志愿服務。對于一些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要及時淘汰,真正保證志愿者隊伍的先進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志愿者們更加努力地為網絡文明建設服務。
[1]張瑜,吳倬.試論網絡文明對當代青年思想意識成長的作用[J].教育與研究,2006(4):73-79.
[2]高歡.高校團建工作中的網絡安全及網絡文明問題[J].林區(qū)教學,2014(4):120-121.
[3]趙爭,冉昆玉.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角色定位及發(fā)展路徑探究[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5(30):87-90.
[4]劉玲.高校網絡志愿者隊伍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2(5):46-47.
[5]劉玉.自媒體時代校園網絡文明建設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1):13-15.
[6]杜晶晶.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服務體系建設對策研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52-53.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volunteer team of network civil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Jin
(Wuxi Institute ofTechnology,Wuxi,Jiangsu,China 214121)
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Aiming at the uncivilized phenomenon appeared on the network,strengtheningthe construction ofthe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 team is ofgreat significance.Building the university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 team not only needs to define the role of volunteers,but also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and lead in a volunteer team,actively deploy volunteer training,carry out various theme activities,expand team of volunteers and perfect volunteer service evaluation mechanism,etc.
network civilization;volunteers;construction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1.017】
G641
A
2095-7661(2017)01-0055-03
2016-10-31
2015年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年會立項項目“新媒體條件下高職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建設”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djsz20150604)。
徐瑾(1980-),女,江蘇江陰人,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