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然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山東德州253024)
含氟特種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應用
郭浩然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山東德州253024)
本試驗設計以工業(yè)化烷烴氟化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八氟環(huán)戊烯和三縮四乙二醇為原料,合成一種符合環(huán)保理念的可聚合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三縮四乙二醇取代八氟環(huán)戊烯,利用質譜和核磁對其結構進行表征,利用表面張力、Zeta電位測定考察該表面活性劑的實際應用性能。結果表明,目標產物的表面活性優(yōu)于對比樣品;Zeta電位絕對值>52mV,顯示該分散膠束體系的物理穩(wěn)定性良好。
含氟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Zeta電位
含有非金屬元素氟、硅、磷、硼、硒和碲等元素的表面活性劑被稱為特種表面活性劑[1]。特種表面活性劑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劑(含C、H、O、N、S、Cl、Br和I等元素)所不具備的功能型用途。含氟的特種表面活性劑的化學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優(yōu)良,可有效降低液體表面張力以及憎水、憎油的“雙憎”特性,在紡織、冶金、石油、涂料和造紙等現(xiàn)代工業(yè)領域的應用令人矚目[2]。
隨著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難以自然降解的含氟表面活性劑存在一定的生物累積性,這對生命體有不容忽視的危害[3]。因此,開發(fā)環(huán)境友好型的含氟特種表面活性劑以替代環(huán)境負荷過大的表面活性劑已經刻不容緩。
環(huán)境友好型含氟表面活性劑研發(fā)的主要方向是:在不過多地影響表面活性的前提下,減少活性劑含C-F的原子數(shù)目。目前,已有使用全氟乙烯基乙酸鹽在含氟丙烯酸乳液中聚合,以替代全氟辛酸類表面活性劑(PFOA)[3,4]。本試驗設計合成一種可聚合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工業(yè)化烷烴氟化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八氟環(huán)戊烯為合成原料,然后引入ω-二醇,合成三縮四乙二醇取代八氟環(huán)戊烯。通過核磁、質譜表征手段及相關穩(wěn)定性研究,考察該表面活性劑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
1.1 原料和試劑
八氟環(huán)戊烯(質量分數(shù),>98%),全氟烷基磷酸酯(樣品1),全氟烷基醚(樣品2),由上海某化學研發(fā)中心提供;三縮四乙二醇(AR),四氫呋喃(AR),阿拉丁試劑;KOH(AR),國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生產。
1.2 目標產物合成
常溫下將KOH(粉末)溶于10mL THF,加入8.4g三縮四乙二醇,攪拌30min后移入冰浴降至室溫;8g八氟環(huán)戊烯溶于5mL THF,冰浴下攪拌;將THF的堿醇混合物裝入恒壓低液漏斗,逐滴滴入八氟環(huán)戊烯的THF溶液中,滴加完畢后,體系為米黃色乳濁液,撤冰浴自然水浴反應30min,40℃水浴反應30min。反應結束后,過濾反應液,濾渣用少量THF洗滌3次,合并濾液和洗滌液。減壓旋蒸回收溶劑THF,得到淺黃色透明液體。
1.3 產物表征
島津GCMS-QP2010氣質聯(lián)用儀對產物進行質譜表征;美國Gemini 2000I(300MHZ)核磁共振儀進行目標產品核磁測定,最佳測試溫度為(30±0.2)℃,氘代氯仿為產品溶劑。
1.4 表面性能分析
用表面張力儀(型號:梭倫C601)對目標產物、樣品1、樣品2的表面性能進行測試。將目標產物、樣品1、樣品2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純水溶液,靜置12h,在(25±2)℃測定溶液的表面張力。
1.5 Zeta電位測定
配制目標產物、樣品1、樣品2的純水溶液,濃度分別為1.0、2.0、3.0、4.0mmol/L和5.0mmol/L,室溫靜置24h,使用Zetasizer電位分析儀測定溶液膠束界面的Zeta電位[5]。
2.1 合成產物質譜表征
將脫除溶劑后的淺黃色液體產物進行質譜表征,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此液體至少為2種物質的混合物。
進一步分析其相應的離子碎片質譜圖分別為如圖2及圖3所示。
圖1 含氟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MS譜圖
圖2 1號峰的離子碎片譜圖
圖3 2號峰的離子碎片譜圖
圖2為圖1中1號峰的離子碎片譜圖,圖3為圖1中2號峰的離子碎片譜圖。
由此分析,1號峰所對應的物質,產物1:
或者
主要離子峰解譜如下:
2號峰所對應的物質,產物2:
主要離子峰解譜如下:
本合成試驗是ω-二醇取代八氟環(huán)戊烯雙鍵上的F原子,此反應可能存在SN2’反應,即ω-二醇取代了八氟環(huán)戊烯上C-C單鍵上的F原子,反應中也存在雙取代現(xiàn)象(產物2)。由于雙取代產物環(huán)的結構并不穩(wěn)定,所以在反應過程中可進行適當?shù)募訜?,可能會發(fā)生開環(huán)反應,從而控制雙取代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2 合成產物核磁表征
根據(jù)薄層色譜法的硅膠點板試驗,選擇最佳比移值(Rf=0.10~0.75)下的展開劑體系作為混合產物分離的洗脫劑。通過試驗,選取丙酮∶石油醚=1∶5(V)的展開體系,通過柱層析對混合產物進行展開洗脫分離,達到合成產物分離純化效果。
將分離后的產物1、產物2進行核磁的13C譜、1H譜表征。圖4為產物1的13CNMR譜圖,圖5為產物1的1HNMR譜圖;圖6為產物2的13CNMR譜圖,圖7為產物2的1HNMR譜圖。
由此,可推斷合成反應過程:
2.3 含氟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性能
對目標產物、樣品1、樣品2配制不同濃度的溶液,對其進行表面張力測定,其結果如圖8所示。由液體的表面張力隨表面活性劑濃度變化曲線可知,在相同的濃度下,目標產物所配制的溶液表面張力要小于樣品1和樣品2。目標產物溶液濃度在0.05%以上時,純水的表面張力降至12mN/m,CMC為0.05%。作為對比的全氟烷基磷酸酯(樣品1),也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含氟表面活性劑,其最低表面張力為16mN/m,CMC為0.1%左右;全氟烷基醚(樣品2)的最低表面張力為15mN/m,CMC為0.1%。由此可見,本試驗設計合成的非離子型含氟特種表面活性劑有更加良好的表面活性,含C-F數(shù)目為7,相對符合當前的環(huán)保理念。
圖4 產物1的13CNMR譜圖
圖5 產物1的1HNMR譜圖
圖6 產物2的13CNMR譜圖
圖7 產物2的1HNMR譜圖
圖8 不同物質濃度下的表面張力
2.4 含氟非離子表面活性劑Zeta電位的測定
Zeta電位是用于評價微粒分散體系的穩(wěn)定性。Zeta電位的絕對值越高,粒子間的靜電斥力越大,其物理穩(wěn)定性就越好。參考相關文獻,一般Zeta電位絕對值在25mV以上,便可認為該分散體系較為穩(wěn)定[6];反之,則可認為該分散體系易被破壞凝結或者凝聚。
目標產物、樣品1、樣品2的Zeta電位測定結果見圖9。由圖9可知,同種物質在不同濃度下的Zeta電位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總體變化幅度并不大,3種物質的Zeta電位均>25mV,但目標產物的Zeta電位52mV以上,明顯高于樣品1(36mV)、樣品2(42mV)。這充分說明了試驗合成的分離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穩(wěn)定的膠束分散體系。
圖9 3種物質的水溶液Zeta電位
2.5 應用
利用含氟烯烴容易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使用ω-二醇化合物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對于端基羥基還可以進一步進行修飾[7]:
本試驗設計合成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制漿造紙過程中的添加劑,已應用到制漿造紙的小試驗中[8,9]。特種紙抄造過程中,目標產品與紙漿纖維充分混合,機械碾壓干燥成型后,成紙有一定的抗折和抗靜電吸附效果。目前,此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及其衍生物在高端食品包裝領域的相關應用也在逐步研發(fā)中。
含氟表面活性劑具有的獨特理化性能,是一般表面活性劑不可替代的,其應用前景廣泛。由于制備合成成本較高,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0,11]。
以八氟環(huán)戊烯、三縮四乙二醇為原料合成的非離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劑,符合當前的環(huán)保理念。通過質譜和核磁對合成產物進行結構表征,并對目標產物和對比樣品進行表面張力和Zeta電位測定,結果表明目標產物的水溶液濃度>0.05%時,水的表面張力降至12mN/m左右,其表面活性優(yōu)于對比樣品;Zeta電位絕對值>52mV,也證明了該分散膠束體系的物理穩(wěn)定性良好。針對此類含氟表面活性劑的工業(yè)應用正在逐步研發(fā)過程中。
[1]王培義,徐寶財.表面活性劑合成性能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97-98.
[2]郭風,葛成利,張爐青,等.含氟表面活性劑的研究進展[J].日用化學品科學,2009,32(2):25-30.
[3]陳龍,陳文亮,趙景平,等.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替代物——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劑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5,34(5):1412-1421.
[4]徐于嬌,趙萌,李慧,等.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劑的制備及其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應用[J].涂料工業(yè),2011,41(8):17-21.
[5]佘賽,殷綠,鄧瑾妮,等.可聚合陽離子含氟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性能[J].精細化工,2014,31(6):703-706.
[6]王慧云,崔亞男,張春燕.影響膠體粒子zeta電位的因素[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0):28-30.
[7]徐運歡,鄭成,林璟,等.新型含氟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表面性能[J].化工進展,2014,33(2):439-444.
[8]Yan Wang, Yiming He, Qinghua Lai, et al. Review of the progress in preparing nano TiO2: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teria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26(11):2139-2177.
[9]Min Sha, Ping Xing, Biao Jiang. Strategies for synthesizing nonbioaccumulable alternatives to PFOA and PFO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5,26(29):491-498.
[10]Jianling Li, Decai Li. Research of Preparation Nanosized Fluorocarbonbased Magnetic Fluid[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Volume 2)[C].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9:1499-1504.
[11]黃橙.Study on Polyacrylates and Fluoropolymer and Perfluoroalkylacrylate Modified Polyacrylates[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Guo Hao-ran
(Grade 2014 Class Five,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De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Dezhou 253024)
This experiment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non-ionic containing fluorine surfactant. The structures of this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MS,13CNMR & 1HNMR. This fluorocarbon surfactant’s actual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by surface tension and Zeta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target produ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sample,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Zeta potential was greater than 52mV, which proves that the dispersed micellar system has good physical stability.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Surface tension; Zeta potential
TQ423
A
2096-0387(2017)01-0044-07
郭浩然(1998-),男,山東德州人,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有機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