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內蒙古華地方圓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
張曉偉
內蒙古華地方圓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的水資源非常匱乏,水資源對我們來說極為寶貴。但是與之相對,近些年國內許多城市都遭受了洪澇災害,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構建有效的排水工程已成為城市建設者所關注的焦點,因此,海綿城市理論隨之出現(xiàn)。本文首先介紹了海綿城市的建設原則與建設理念,進而探討了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
海綿城市;城市道路;應用
海綿城市,指的是將城市建設的像海綿一樣能夠把水吸走,將城市建筑、道路、排水體系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海綿城市的有效載體,并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可靠運行以及居民用水的有效保障,通過滲透、蓄留等技術手段,使得城市既能夠免除洪水造成的損害又能夠充分利用水資源,從而構建起健康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而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重要交通網絡,更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支撐。下面就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因其建設特點,在遭遇強降雨的時候,海綿城市能夠將雨水蓄留下來,達到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目的。像濕地、草坪、樹林等都能將雨水吸收并蓄存起來,如此既免除了城市的洪澇災害,又能最大化的利用水資源,從整體上解決了城市的排水、用水問題。下面就海綿城市的建設原則與建設理念進行分析。
海綿城市的建設原則就是堅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并做好設計規(guī)劃,依據(jù)城市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城市整體上進行建設。要建成真正的海綿城市,就必須堅持這一建設原則。因為城市是構建海綿城市的基礎載體,因此在設計規(guī)劃過程中要對城市的現(xiàn)實情況充分考量,要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劃都做到位,首先要對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構成影響的重點位置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開發(fā)建設時要盡可能的避開;其次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盡量減少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不要破壞環(huán)境。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海綿城市的建設。
要建成海綿城市,就要轉變以往的城市建設理念,比如在常規(guī)的城市建設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是硬化路面的建設,主要通過水溝等設施進行城市排水,建設理念相對落后。因此,在遭遇強降雨的時候極易引發(fā)洪澇災害,給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困擾。而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則是要將城市建設為可循環(huán)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利用大自然的排水形式來杜絕內澇等災害,例如通過種植草坪、建設濕地等,使得雨水能夠被自然蓄存,需要時還能再利用。
要建設海綿城市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一是保護好自有的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二是要盡量恢復城市生態(tài);三是要盡量減弱城市建設造成的影響。在開展城市建設時,要對原有的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做好保護工作,防止對其帶來損害,在開發(fā)建設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不損傷大自然原有的江河、湖泊、綠地等;并對多年來遭到損壞的自然生態(tài),比如江河、湖泊、綠地等實施恢復,使城市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運行;要在水資源貧乏的城市地區(qū)建設蓄水設施,比如蓄水式綠地、雨水花園等的創(chuàng)建,有效的利用自然水資源。此外,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多建廣場、綠地等,盡量拓展城市綠化面積。比如,還可以在城市樓頂上建設綠化設施,如此還能夠有效的降低熱島效應。
城市道路系統(tǒng)作為城市的重要交通網絡,也是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重要支撐。夏季雨水的科學合理排放更是對城市交通通暢、洪澇災害的防治以及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首先,城市道路的雨水流量非常大,且混合多種污染物,是城市水資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假如將夏季降雨直接排放入道路兩旁的溝渠既是對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又造成了水資源的污染;其次,近些年每到夏季都會報道各大城市因為遭遇強降雨,而出現(xiàn)城市內澇的情況,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遭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這與城市道路的過于硬化以及道路管網建設不合理密切相關。所以,很有必要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到城市道路建設中來。
我們要有效利用城市道路的滲透作用,比如“透水鋪裝技術”的運用。主要包括:透水瀝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等。城市道路進行透水鋪裝之后,道路非常耐滑,由于雨水落到道路上之后,就會立即順著通道排走,不會留下任何的水汽,使得路面并不會水汽的影響而減弱摩擦力,而且此類路面因為不會有水汽留下,因此能夠有效的降低晚上汽車燈光照射引發(fā)的炫光,使得車輛駕駛員不會出現(xiàn)過于的疲勞,增強車輛夜晚行駛的安全性。此外,這類道路還能降低行車時的各種噪音,降低噪音污染。并且這類道路能夠避免水漂,有極強的實用價值。
在城市道路的建設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非常重要,一是,在選取建設材料的時候,要依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可靠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要好,例如瀝青磨耗層,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等。二是,在進行施工時,要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增強路面空隙性,提升路面的透水性,使得遭遇強降雨時可以迅速排放,避免雨水沉積導致的打滑、炫光等,還要在道路兩邊做好綠化,以增強水資源的有效蓄存,這樣,海綿城市建設就能做好。
海綿城市并是一個簡單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而是要實現(xiàn)一個整體性的建設目標,是一種全新的城市創(chuàng)新理念,是一種有效的城市建設方案,它的最終目標在于構建起健康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有效防止城市洪澇災害并不斷提升城市水資源的蓄存能力。而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道路建設時要構建起一個完善的雨水循環(huán)利用布局,并處理好自然生態(tài)與城市供排水的關系,這樣,海綿城市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1]孫慶東.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J].建設科技,2016(11):84-85.
[2]周延偉.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5(6):59-64.
[3]宋利.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guī)劃中的運用[J].低碳世界,2016(11):122-123.
張曉偉(19830729-),性別:男,民族:漢,內蒙古赤峰市,當前職務:項目負責人,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