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樹梁中學 宋景全
“導學引領,對標檢測”嘗試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雞西市樹梁中學 宋景全
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各地、各校先后推出了許多教學模式成功范例。在深入學習、領會“嘗試教育理論”精髓,借鑒各地先進教改經(jīng)驗的基礎上,筆者從本校的校情與學情實際出發(fā),探索形成了“導學引領,對標檢測”嘗試教學基本模式。該模式在推進生物課堂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并收到可喜成果,現(xiàn)與同行分享。
“導學引領,對標檢測”嘗試教學模式以“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先試后導”為主要特征,其核心理念是邱學華老先生倡導的“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它的教學本質在于“教師引領”下的“學生自學”。在教學中把握的要點是突出“兩抓”:一抓“自學”,二抓“練習”,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該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流程大體包括以下六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課前演練,嘗試準備
這是開啟新課的熱身環(huán)節(jié),不同學科、不同課型,呈現(xiàn)方式和內(nèi)容都有所不同。它可以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應用與回顧,比如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重點的復習提問;也可以是結合學科的特點開展的有關學科素養(yǎng)方面的專項訓練,比如語文學科的課前演講、美文誦讀,思想品德學科的新聞播報,歷史學科的歷史上的今天;還可以是相關知識的遷移、鋪墊,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比如某一相關知識的“微課”播放,或者是一個現(xiàn)有知識尚且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提出,等等。其目的就是要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嘗試學習鋪路架橋。
第二步:出示目標,嘗試引領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認為其可有可無,筆者則認為不然。一個人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心中若無目標,行動必將盲目。因此,每一堂課開啟時,師生都必須首先明確本堂課的“教與學”目標,課終還必須要進行“對標檢測”,只有教學目標都達成的課,才能稱為有效課。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學情實際,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關知識的積累程度以及生活經(jīng)歷等。目標要全面、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達成性,通常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等三維取向,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決不能忽視。目標出示后還要通過泛讀和必要的解讀,讓師生都明確本節(jié)課要達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務,為嘗試學習指明方向,從而避免盲目性。
第三步:自主學習,嘗試探究
這是嘗試教學的最核心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學情實際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設計出自學引領提綱。提綱的內(nèi)容一方面要指向或對應學習目標,另一方面還要有科學的方法引領,要讓學生明確需要通過什么途徑完成怎樣的任務。是閱讀教材文本,從中篩取相關知識,還是觀察分析圖表、動手操作實驗,得出相關數(sh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結論;是對照例題演練,獲得解題方法,還是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到確認、達成共識等等。例如:學習《流動的組織——血液》一課時,我做了如下引領:①觀察血液分層現(xiàn)象,閱讀血常規(guī)化驗單,說出血液的組成成分;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并通過閱讀教材文本,說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tài)特點及其主要功能;等等。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密切巡視,適時點撥,調(diào)控狀態(tài),把握自學進程。
第四步:展示交流,嘗試確認
學生的自學結果有的可能不夠全面,或者還不夠確切,需要通過交流得到確認與完善。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全班交流,也可以是小組內(nèi)交流,還可以是學伴間的互助交流。交流中出現(xiàn)的不夠確切、不很完善的問題,教師要首先征得學生的補充和完善,學生確實完善不了的,教師再做必要的點撥和引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時刻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點撥者,而且要努力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一定要講在該講之處,切忌大包大攬,面面俱到。
第五步:對標檢測,嘗試評價
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完善的基礎上,教師要對照學習目標出示“當堂練習”,用以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反饋課堂教學效果。檢測題的設計要指向學習目標,突出學習重點,符合課標要求。檢測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且要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學生完成后,教師提供參考要點,學生可以對照參考要點進行自我檢測,也可以學伴之間相互檢測,最后反饋檢測結果,對共性問題做必要的強化,以便解除疑惑,布置作業(yè)或再次嘗試。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教育信息化的教學平臺(如偉東云教育的“智慧課堂”平臺,優(yōu)教網(wǎng)的班班通平臺等),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活動。這樣,既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
第六步:拓展延伸,嘗試提升
這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教師教學用書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教學平臺都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文本資源、圖片資源以及相關音、視頻資源和動畫模擬實驗等,教師若能精心篩選一些必要的內(nèi)容,適當?shù)爻尸F(xiàn)給學生,對于豐富學生的學科積累,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延伸學生的課后學習,實現(xiàn)初、高中教學的有效銜接,都將大有益處。例如:我在講授《輸血與血型》一課時,在學生學習了解了A、B、O血型后,就把“Rh血型簡介”內(nèi)容拓展給了學生;講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一課時,在學生學習掌握了食物的“六大營養(yǎng)素”之后,把“蛋白質的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種類、糖的分類以及維生素的種類”等知識一并拓展給了學生,等等。
嘗試教學的基本模式最初源于數(shù)學學科的應用與實踐,是著名的數(shù)學特級教師邱學華先生通過傾心幾十年的一線教學實踐取得的研究成果。經(jīng)歷了“嘗試教學實踐—嘗試教學思想—嘗試教育理論”等發(fā)展過程,通過學習、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該理論非常成熟,它雖然源于數(shù)學學科,但是它的基本思想同樣適用于生物學科,也適用于其他學科,具有較為普遍的應用價值。
通過幾年的應用與實踐,變式后的“導學引領,對標檢測”嘗試教學模式在廣大教師中已得到廣泛認同。在這一模式的引領下,教師們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革,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普遍鍛煉和提升,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項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生物導學案》六年級(下冊)已在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并深受好評。
編輯 /佟馨E-mail:10103812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