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濁世的豐子愷,是頑強地將童心葆養(yǎng)一生的人。他身上那種對萬物的愛,那種對生活的肯定和修復態(tài)度,那種對美的義務,是如此穩(wěn)定,不依賴任何條件。兒童,是他的畫材,也是他的宗教;是他的兒女,也是他的偶像;是他的作業(yè),也是他的課本;是他心靈的糖果,也是他思想的字母。兒童的游戲、兒童的邏輯、兒童的愛憎、兒童的簡易與自由……都讓他深深癡迷。
我欣賞豐子愷和孩子建立起來的那種關(guān)系,更理解他對兒童被成人社會俘虜后的那份痛惜。初為人父,有報紙采訪我的育兒想法,我說:對童年而言,美學意識的蘇醒和啟蒙,或許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自然審美等。我擔心的是,社會環(huán)境和你幫孩子搭建的心靈環(huán)境太不匹配,太厚黑和太唯美,太雜蕪和太純凈。但我不后悔,因為孩子有一個合格的童年。童年是獨立的,有尊嚴的,它不能作為成人的預備期被犧牲掉。當年,自選集《精神明亮的人》出版時,我在封面上題寫了這樣一句話:“讓靈魂從嬰兒做起,像童年那樣,咬著鉛筆,對世界報以純真、好奇和洶涌的愛意……”
大師已去,卻把他的孩子獻給了全世界:阿寶、軟軟、瞻瞻、阿韋……豐子愷作品,我最喜愛的是50年代前的,之后的畫,孩子們戴上了紅領(lǐng)巾,脖子有點硬了。
【素材解讀】
豐子愷是那種長大成人卻保持一顆童心的人,是讓你對熱愛生活投贊成票的人,可稱之為精神上的和平主義者和綠色環(huán)保者。
【適用話題】
找回童年、家庭教育、純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