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比起林場和園藝場,更不要說旁邊的“五七干校”了,論好玩和有趣都比村子里差不多。比如經(jīng)常在村里竄的焊洋鐵壺的、修鐘表的、磨剪子搶菜刀的、打鐵的……這些人從不到別的地方去。
他們是干什么營生的,一進(jìn)村子都知道了:如果一陣嘶啞低沉的號角響起,那就是焊洋鐵壺的來了;修鐘表的人敲銅板,叮叮當(dāng)當(dāng);磨刀剪的一進(jìn)村就扯開嗓子大喊;只有打鐵的沒聲沒響住下,忙著壘灶生火。他們一來就不是一兩天的事,所以也就不急著宣布了。
所有的營生都好看,有時甚至不差于看電影。這真是神秘的手藝,而且誰家都離不開。比如鐘表壞了,不修能行嗎?鐵壺漏了,不讓人焊能行嗎?
鐘表家家有,如果沒有,除了老人誰也沒法知道時間。老人看看日頭就明白處于一天中的什么時候,晚上看星星也行。最神奇的是有時看一眼樹,也大致能知道一點(diǎn)兒時間。外祖母在鍋里做玉米餅,點(diǎn)上火后就看看門口的樹,過一會兒再出門看幾眼,說一聲“熟了”,掀開鍋蓋總是香噴噴的。我對媽媽說過這種怪事,她說外祖母看的是樹的影子。
鐘表壞了就等于時間壞了,得趕緊修理。每家都有一架鐘表擺在柜子上,可是它壞了時,鐘表匠就得把它打開。老天爺,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齒輪,誰看了都得眼花!我們一伙最愛看的就是修鐘表了,從頭盯住每一個細(xì)節(jié)。我覺得全世界最大的科學(xué)都在鐘表中,弄懂了它的運(yùn)轉(zhuǎn),其他的再也難不倒人了。
鐘表師傅將這里戳戳,那里擰擰,點(diǎn)一滴油,伸手撥弄幾下—所有齒輪突然轉(zhuǎn)動起來,一把小而又小的錘子就咚咚地敲起來—這是世上最動聽的聲音了,讓人聽了心醉。
焊洋鐵壺和磨刀剪也是了不起的手藝。焊匠手持一把小小的烙鐵,燒得通紅,然后在什么油膏上沾一下,又在一塊發(fā)青的鐵塊上摩擦一小會兒,一個珍珠似的東西顫顫悠悠掛上烙鐵,又飛快在鐵片上一抹,鐵片就被焊住了。至于搶刀,那得有多好的家伙啊,同樣是鐵做的,一塊鐵就能把另一塊鐵一層層削下來!“為什么菜刀是鐵,就怕另一塊鐵呀?”這是我們總要發(fā)問的問題。搶刀師傅回答:“因為這是‘搶子。”這等于什么都沒說??梢姺彩敲孛?,要打聽出一點(diǎn)兒真難。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打鐵最耐看。因為這是一伙人,住上幾天不走,我們還能鉆進(jìn)他們的鋪?zhàn)永锿?。究竟住上多少天,那要看村子里的活兒多不多。記得有一次這伙打鐵的一口氣住了二十多天,那是因為秋收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鍛一兩把子和鐮刀。
打鐵的裝束和常人不同,他們一色黑衣藍(lán)衣,干活兒熱了脫下來,里面還有一件套頭的衫子。平頭,黑臉,紅眼—這是火眼金睛,這種眼與別人不同,能看清煤火里的鐵。這和燒紅薯差不多,燒不熟就不軟,就沒法咬。咬鐵的不是嘴巴,是錘子。
他們干活兒時扎一塊黃布油裙,有時腳上也扎一塊。通紅的鐵塊夾到砧子上,一錘下去火花四濺,一團(tuán)團(tuán)落到腳上,冒著白煙。這些最少需要三人合伙才成:拉風(fēng)箱的、掄大錘的、掌小錘的。誰的錘子小誰就是老大,人人都得聽從老大。那個風(fēng)箱是最大號的,我們試著拉過,拉不動。拉風(fēng)箱那個人胳膊粗粗的,膀子上有棱子肉。他們個個力氣忒大,不說話,只干活兒。
看他們吃飯最有意思:燒鐵的灶也用來煮飯,上面放個小鍋就成了。他們永遠(yuǎn)只吃同一種飯,就是“玉米鱉”。這種食物好像只有打鐵人才吃。
“玉米鱉”的做法簡單極了:和好一盆玉米面,等鍋里的水開了,就往里投杏子大的面團(tuán),一邊用勺子攪著,一會兒就熟了。他們蹲在地上吃飯,吃得可香了。
我們一直站在旁邊看,看到吃“玉米鱉”就饞起來。那香味總往心里鉆。后來我們終于能夠嘗一碗了。吃過這種食物之后,我們覺得全身都是力氣,什么都不怕了。這使我們明白打鐵的人為什么那么厲害,原來靠吃“玉米鱉”??!
鐵砧旁有一間草棚,是玉米秸搭的。地上鋪了厚厚的麥草,又軟又暖和。這讓人一下想到了海邊的漁鋪,那也是好玩的地方。這兩種地方的最大不同,是一個發(fā)腥,一個有著濃濃的煤火氣。
草鋪不大,躺下很擠。我們緊挨著他們,他們就咕噥:“小孩子身上三把火,燒得人不行哩?!蔽覀兌核麄冎v故事,知道這些人走南闖北,故事一定多得不得了??上麄冊挷欢?,說不出什么。打鐵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故事。
但他們會做“玉米鱉”,還能將最難對付的鐵塊變成器具。有人提來一根鐵棍、一把生銹的門閂,讓他們做成鋤頭或鐮刀。他們拿在手里掂一掂說:“成。”有人提來一串廢鐵輪子,他們接過去一看說:“這個不成,這是‘生鐵。”原來鐵也有“生”有“熟”,像蘋果一樣。我們問:“燒一燒不就成了熟的?”他們不屑于回答,嘴里發(fā)出哧的一聲。
將一根鐵棍變成鐮刀,整個過程真不簡單。光做成鐮刀的模樣還不行,還要“加鋼”—“鋼”是更硬的一種鐵,就放在一旁,燒紅了截下一點(diǎn)兒,加到鐮刀刃子那兒。這樣鐮刀才會鋒利。
我們一連看了幾天,有了一個大主意,各自從家里找了一些廢鐵提過去。等四周的人散去時,我們就對打鐵的人說:“給做一支槍吧?!崩L(fēng)箱的看看老大:“這活兒不能接吧?”老大停下手里的小錘,瞥瞥說:“有什么不能接的!不過得先找來一截槍筒,沒它可做不成?!?/p>
我們很想像民兵那樣背一支槍,可惜這希望總也沒有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