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拔河比賽,是學校經常舉行的集體活動,也是常見的作文題材。我們來比較下面兩個片段:
(一)
由于大家齊心協(xié)力,繩子中間的紅綢子慢慢向我班這邊移動了。對方見情況不妙也不甘示弱,一個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于使繩子上的紅綢子又移向了他們那邊。眼看到手的勝利又離我們遠去,我班隊員繼續(xù)使勁兒拉,終于看到紅綢子再次向我們這邊一點點地移動?!班健 辈门械纳谧右豁?,任憑對方怎么使勁都無濟于事了。
(二)
繩子中間的那條紅綢子時左時右,極不穩(wěn)定,牽動著兩班同學的心。拉了好久,那條紅綢子還是不偏不倚地停在正中間,場上出現了僵局。相持了好一陣后,紅綢子忽然向我班移動,而且離勝負線愈來愈近了。這時,我班的啦啦隊可激動了,有的鼓著腮幫喊,有的跳著腳喊,有的用勁拍手,有的跑來跑去,都在為隊員加油助威。對方的同學也不灰心,奮力往自己那邊拉,還真把紅綢子一點點地拉過去了,眼看勝負馬上就要見分曉了!這時,我班的隊員不灰心,不松懈,用勁把繩擺正,不讓它左右搖晃,拼出最后一把力……突然,奇跡出現了,紅綢子漸漸往我們班移動,任憑對方的同學再怎么拉也無濟于事了?!班健币宦暻宕嗟纳陧?,裁判員老師把小紅旗揮到了我班這邊。
對比總結
兩相比較,第二個片段的優(yōu)點非常明顯。第一個片段中,繩子上的紅綢子先是“慢慢向我班這邊移動”,接著“又移向了他們那邊”,最后“再次向我們這邊一點點地移動”,看似曲折,實際上就像是幾頁介紹過程的連環(huán)畫,缺乏充分的描寫。第二個片段雖然同樣是敘述拔河比賽的過程,但文中不僅對象征勝負的紅綢子作了詳細描寫,還對隊員、啦啦隊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賽場的氣氛都作了細致的描寫,比如,用“有的……有的……”句式列舉了啦啦隊隊員不同的表現,烘托出比賽現場熱鬧而激烈的氛圍,這樣就把“連環(huán)畫”變成了“錄像片”,生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