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孟敏是東漢時的一位成功人士,本是窮小子,先前從事賤業(yè),當的是鄉(xiāng)村貨郎,街頭走鬼;而十年后,高登龍虎榜,身到鳳凰棲,位列三公,演繹了一個從仆隸到高士的勵志故事。
孟敏,籍貫河北巨鹿,家里窮得叮當響,囤里無米,壇里無油,無奈何,只好往外地跑。跑到山西太原去討生活。
某天,孟敏從瓷器店批來了一擔壇壇罐罐,鉆小巷,過大街,一路叫賣。賣瓷器利潤還可以,只是這真是個瓷器活,磕磕絆絆,稍稍碰撞,一擔瓷器便報廢了。
孟敏本來是蠻小心的,奈何挑擔走在鬧市區(qū),人多,物聚,障礙難繞,“雜處凡俗”,可能也是專心致志吆喝“賣砂罐子咯”去了,沒注意腳下有塊西瓜皮,刺溜一下,屁股摔成兩瓣,滿滿一擔瓷器摔成了無數瓣。
一天的干糧沒了,或竟是一月的生計沒了。
孟敏何反應?他跳將起來,頭也不回,連碎片都沒看一眼,“徑去不顧”,大踏步地,直往前面走了。這廝好怪啊。恰好名士林宗路過此處,他先前見了“甑墮地”,碎一地,為之惋惜不已,后見事主居然沒事人一般,毫不憐惜,甚覺奇怪。林宗先生小步碎跑,追上孟敏,問他:“壞甑可惜,何以不顧?”孟敏轉過頭來反問:“甑既已破,視之何益?”對砂罐子哭,哭不回原生態(tài);補都補不回舊模樣,回過頭來看一眼,能把砂罐子看好嗎?能看好,那我一定再看一百次,回眸一千次,可是淚眼婆娑望聞問切一萬次,淚水當膠水,也糊不好一只爛砂罐。
假如把后悔比作這一擔甑,你后悔,后悔,一直后悔,蹲在原處,為你無法復原的錯誤而后悔,那么你費神費力費卻大好時光的后悔,能讓你的錯誤不再是錯誤嗎?假如把挫折比作這一地破砂罐,你傷心,傷心,一直傷心,抱殘守缺,為你已經受過的挫折而傷心,那么你把青春與熱血都灑在挫折之上,你能讓你這次挫折,不再是挫折嗎?清朝譚嗣同曾規(guī)勸我們:“世人妄逐既逝之榮辱得喪,執(zhí)之以為哀樂。過駒不留,而墜甑猶顧?!背良庞谶^去的榮光,沉湎于已逝的屈辱,你走不出過去,你如何走向前方?
能夠挽回的,自然可以花點力氣去挽回,后悔有時候也可以更好地前進。無法挽回的呢?哪怕在你生命中再重要,你也可以掉頭不顧,走,昂頭走,健步走,回眸一次,都不必。過去,如果成了你的烏云,那么你可以輕輕地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烏云;過去,如果成了你的包袱,那么你可以悄悄地扔掉,不帶走一塊碎片。
蘇軾讀了孟敏這故事,曾作詩道:“寧知事大繆,舉步得狼狽。我已無可言,墜甑難追悔。”過去犯了錯,經了挫,那么不要再把自己絆留在過去,困守在過去,世界上哪有后悔藥可吃?往者不可復,來者自可追,你不如把心力投放在來日。走吧,不回頭。
這就是灑脫,這就是決斷,這種灑脫與決斷,正是你成功的一種素養(yǎng)與潛質。林宗見孟敏雖處下賤,卻有高心,“賞其介決,因以知其德性,謂必為美士”,能勇敢地忘記過去,果決地往前走的人,不用看他八字,他定然可成為生活的強者,事業(yè)的成者,命運的王者。名士林宗,便資助了經費,叫孟敏不再在街頭賣小擔,“勸令讀書”。十年而后,“遂知名”,美名傳天下,“東夏以為美賢”。
你的未來,在來日,不在過去;你的前途,在前方,不在后面。不論過去多么英勇,不必津津樂道;不論過去多么辱喪,也不必喋喋不休。過去的都已過去,黃河水已挽不回,你還費力挽什么?未來的正在來,哪怕是空擔,你都可擔起來,往前走??論€可另裝,廢物滿滿,裝了你的擔子,除了壓迫你,還有什么?
是的,后悔使人落后,前行使人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