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晶(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酒泉輸油氣分公司,甘肅 酒泉 735000)
天然氣長輸管道點多線長,具有分區(qū)域管理的特點,為了在長輸管道發(fā)生事故時,能快速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防止事故擴大,基層一線站場的應急管理工作就尤為重要。應急演練就是一種有效檢驗和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的方式,通過開展演練,進行事故預演,發(fā)現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應對突發(fā)事故的能力。
應急演練是指預先設定事故情境,應急組織機構的各個成員針對假設的事故情況,按照預案中制定的應急響應程序和措施履行各自職責和任務的團隊訓練活動,簡單地講就是一種模擬應急響應的實踐活動。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可以增強全員的憂患意識和警惕意識,學習和鞏固專業(yè)知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提高部門、人員間的協同合作能力,提高應急隊伍的實戰(zhàn)能力,為快速有效地開展應急響應積累經驗。同時,還可以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為預案修訂提供參考,使其更符合實際。
近年來,為了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管道企業(yè)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工作,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演練多是按照既定的預案開展,演練內容、演練時間、演練地點都是事先確定的,且演練情境設置過于簡單,處置過程過于機械化,沒有真實事故發(fā)生時的突發(fā)性和不確定性,一切都是“規(guī)定動作”,把演練變成了“演戲”,影響了演練的真實性,沒有發(fā)揮應急演練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的作用。
在應急演練過程中,員工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很低,演練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抱著“做完了事”的態(tài)度參加,演練時態(tài)度不嚴肅、行動不積極、匯報不及時、處置不到位,沒有把演練當成實戰(zhàn)對待,演練的效果甚微。
管道企業(yè)雖然建立了應急響應機制,但是缺少應急人員的培養(yǎng)制度和專業(yè)的培訓師資力量,演練人員未掌握應急救援的專業(yè)知識,只能生搬硬套應急預案,不能根據不斷變化的事故情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應對。專業(yè)知識的缺失也導致演練組織形式單一、照搬照抄,演練人員不能正確認識應急演練的作用,導致演練流于形式,不能發(fā)揮暴露問題的作用。
雖然建立了演練評估機制,但是由于專業(yè)知識的缺失,評估人員僅能根據個人工作經驗和既定的評估檢查表對演練過程、人員表現、預案適用性進行點評,缺少靈活性,評估效果受限于人員的經驗水平,不能正確地反映演練人員的真實水平和演練的效果。同時,評估人員來自演練單位內部,思維具有局限性。
應急預案與生產實際不符,事故場景、預案啟動條件僅有一個籠統(tǒng)的描述,沒有具體詳細的說明,使預案的適用面過大,缺乏針對性;處置措施高度概括,缺乏細節(jié),演練人員不清楚具體的操作步驟;人員素質能力不足、評估效果差導致應急演練不能暴露預案中存在的問題,無法為預案的修訂提供有效的建議。
針對上述應急演練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應急演練的質量,充分發(fā)揮應急演練的作用,促進應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針對長輸管道特點開展應急人員培訓體系的研究,做好培訓內容的設計與規(guī)劃,特別是有關壓力決策、危機溝通、演練方法等應急專業(yè)知識,還可以針對以往事故開發(fā)標準的教學課件,建立案例數據庫,使應急演練流程規(guī)范化、標準化;重視應急培訓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培訓師資隊伍,特別是要加強基層單位的培訓師資力量。
企業(yè)要加大對應急演練重要性的宣傳,使員工充分認識到應急演練是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事故損失、保護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通過演練,可以提高自身在突發(fā)情況下的應急能力,妥善地處置事故或者安全地撤離危險區(qū)域,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員工的參與熱情,增強演練效果。
改變以往演練預先告知的模式,實行“雙盲”演練,即不預先告知演練時間與地點、不預先告知事件類型,而用“突然襲擊”的方式開展演練,從而真實反映出員工的應急能力和站隊的應急管理水平,充分暴露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并且,可以用日常工作模擬突發(fā)事件,以干代練,提高員工的應急能力。
貼合實際、實用性強的應急預案是做好應急演練的基礎。在編制應急預案時,可結合以往的事故經驗、演練評估、風險評價結果等內容,并邀請有關專家共同參與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完善,使其與生產實際相符,增強預案的實用性。同時,要明確預案的啟動條件和處置方法,方便學習和掌握。
通過高質量的應急演練,檢驗和改進應急預案,提高基層站場應急管理能力,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環(huán)境破壞、財產損失,保障天然氣長輸管道的可靠運行。
[1]劉華成,蘇志遠,劉美君.應急預案演練存在問題與改進建議[J].石油化工安全環(huán)保技術.2010.26(01):11-13.
[2]楊新坤.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訓體系的現狀與發(fā)展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 .2014(1S):210.
[3]張紅莉.對當前煙草行業(yè)應急演練的幾點思考[J].中國職工教育 .2013(3X):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