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興
高二那年的夏天,我站在校門口的高考光榮榜前發(fā)呆許久。我發(fā)現除了體育生和藝考生,學?!凹兇狻鄙弦槐镜奈目粕瓉碇挥卸俗笥遥谝幻膶W霸考取的也只是一所不算出眾的“985高?!薄?/p>
年輕的我們心比天高,總覺得自己配得上最好的,但事實并非如此。那天,我心驚膽戰(zhàn)地查閱了自己在校內的排名,才發(fā)現自己雖然能踏上一本分數線,但考上好學校的概率很小。
從前優(yōu)哉游哉的我突然有了緊迫感,我覺得自己不能再坐井觀天了,必須跳脫出學校的排名,向外尋求進步。
在河北,或者說在國內,“衡中”兩個字對高中生來說是如雷貫耳。我想,衡中的學霸們之所以能考得高分,主要在于他們惜時和注重效率。于是,我努力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從不熬夜,以保證第二天能精神抖擻地學習;零碎的時間都被我用來復習零散的知識點了,睡前背幾個單詞才能讓我睡得心安;錯題本上標滿了五顏六色的注解,我按錯因將錯題進行歸類,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轍”……
當時班主任總說,節(jié)假日是高三生超車的“拐點”。于是,我也開始在假期里“加速”,經常上網找省內重點中學的原創(chuàng)模擬題、沖刺題來做,自己為自己評分。那段時間,我就像是不斷地和自己抗爭,然后不斷地和自己和解。
每次考試過后,我都會到老師辦公室打印一張全市的成績單,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審視自己究竟可以走多遠、跳多高。
高考那年,我是學校文科生中的第三名,雖然沒有考上心心念念的北大,但這是我用努力換來的成績。我也終于明白,學校、班級提供的不過是一個環(huán)境,把普通中學(班)當成重點中學(班),普通的我們同樣可以抵達自己喜歡的遠方,畢竟成功從不會在意英雄的出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