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愛榮
一年之中兩度執(zhí)教《漁歌子》,分別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所以,教學拓展也截然不同,因而對語文教學的拓展有著很深的感悟。
第一次執(zhí)教對象是給四年級的學生。
教學實錄:
師:張志和不僅是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做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
(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這樣吧,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呀!
師:弟弟啊,為何不歸?(指名說)
師:是啊,張志和在太湖邊上修了一座茅草屋,他每天清晨打開窗,就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每天出門時,也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過的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樣的生活啊。
他早就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流連于山水之間,據(jù)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漁鉤是沒有魚餌的。釣魚要放魚餌,魚餌放了,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釣得到魚嗎?鱖魚會上鉤嗎?
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呢?
生:心情,
師:對,心情,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悠閑、自在。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第二次執(zhí)教的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
教學實錄如下:
師: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就有很多寫垂釣的詩歌。
(課件出示: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師:請大家讀一讀。
學生齊讀
師: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
生:為什么詩人要在大雪天去釣魚?
生:他在這樣的天氣釣魚,能釣到嗎?
生:他釣魚時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呢?
師:大家問得很好,我們就來想一想,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我們剛學的《漁歌子》,詩人在美麗的春天垂釣,有美麗的景色,那是自由自在。這首詩詩人在大雪中獨自垂釣,應該不是很開心吧?
生:我從“孤舟”“獨釣”這兩個詞中,感覺他好像很孤獨,因為沒有人陪伴他。
生:嚴寒的冬天,人們應該在家避寒,他去釣魚,一定是因為孤獨、郁悶。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的確,詩人柳宗元在這首詩中表達的就是孤獨、郁悶的心情。你看,同樣是釣魚,表達的心情卻不一樣。像張志和一樣,他的生命經(jīng)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的詩歌。要讀懂這些詩歌,我們得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教學反思】
同一首詞,因為面對不同年齡的學生,在進行拓展的時候,就有了不同的設計,但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我們也深刻地悟道一些教學的原理。
一、語文拓展因生而異
上面的兩個拓展,都是循著《漁歌子》這首詞生發(fā)出來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第一個拓展,因為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較低,所以采用誦讀的方式,拓展閱讀《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讓學生感受到詩人不愿歸去的心情,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心情。第二個拓展,是拓展閱讀《江雪》,理解《江雪》中的情感,就只能是面對六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梯度,可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不考慮年齡的因素,隨意安排拓展,有可能會讓學生無所適從,達不到拓展的目的。
二、語文拓展有根有據(jù)
說到拓展,有時讓人茫然,不知如何拓展,會出現(xiàn)盲目的拓展。其實,語文的拓展是有依據(jù)的。語文的拓展源于教材,因為教材是課程標準的體現(xiàn),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憑借。我們進行拓展,是拓寬語文學習的面,是把學生從有限的教材學習引向廣闊的資源學習。所以這種拓展,就要以教材為依據(jù),進行鏈接,這樣才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如上面的拓展,第一個是從《漁歌子》的作者引出的他哥哥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第二個則是從理解主題引出柳宗元的《江雪》。
三、語文拓展有邊有岸
面對一些漫無邊際的語文拓展,甚至有些學校,把語文拓展作為特色,大量地給學生拓展無限多的語文資料,以致大大超過教材本身的數(shù)倍,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難度,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就背離了拓展的初衷。我感覺拓展一定要有限度。這個限度,就是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時間等因素,有限度地進行拓展。
四、語文拓展非富多彩
語文拓展學習應該豐富多彩,有文章拓展閱讀、有實踐活動拓展、有學習交流、有動手體驗等。這樣讓語文的趣味性顯現(xiàn)出來,使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把拓展作為重要一點提出,我們應該積極探索語文拓展的有效策略,設計一些切實的案例,方便一線老師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志和.漁歌子[J].小櫻桃(好少年),2012(4).
[2]曾瑩.漁歌子[J].中小學作文教學(小學生版),200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