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目前法律援助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在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法律援助發(fā)揮著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重要作用。本文從法律援助對我國各地法制建設的重要作用出發(fā),深度分析了河北省保定市法律援助制度的現狀和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以期法律援助的地方發(fā)展以及各地法制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 和諧社會 法律援助 法制建設
作者簡介:杜寧,河北農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yè)學生。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16
一、和諧社會與法律援助制度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對于中國社會做了全面分析,明確當下國家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工作的新要求,進而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的工作任務。和諧社會是指,個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社會各系統(tǒng)、各階層之間的和諧;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
(一)法律援助制度推進民主法治
法律援助制度是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基本原則。法律援助這一司法制度,對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高人民的維權意識具有推動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法制建設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彰顯了一個國家對于國民個人民主權利的重視,體現了社會對于人民民主權利的高度保護。
(二)法律援助制度保證社會公平
公平是人們這么多年來追求的最高目標,而在實現公平的過程中并不是盡如人意。法律援助作為重要的救濟手段,有利于實現人民個人權益的保護,從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大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唯有社會每個成員的利益都得到有力的保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才會得到實現。
(三)法律援助制度促進法制建設
法律援助可以保障社會民主,維護公平正義,有助于弘揚誠信友愛社會風氣。法律援助對于我國司法實踐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有困難的人民無法進行訴訟的問題,使其獲得免費的司法幫助,更好的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避免了社會的沖突和動蕩,有助于培養(yǎng)人民的法制意識,大力推進我國法制建設。
二、國外法律援助發(fā)展趨勢
(一)英國法律援助發(fā)展趨勢
英國法律援助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法律援助委員會對于法律援助申請審批范圍進一步限制,同時建立審查監(jiān)督機制;二是加大對于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工作的改革力度,優(yōu)化制度流程;三是順應發(fā)展的潮流,通過網絡技術的革新,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
在2010年,英國司法部出臺了相關建議,進行法律援助工作改革:限制法律援助案件范圍和類型、對于民事家庭法律援助申請的資格條件進行嚴格控制、降低民事家庭案件報酬、引入專家證人費用新機制、新增其他資金的來源。
(二)美國法律援助發(fā)展趨勢
美國法律援助外來發(fā)展重點為民事訴訟。一是完善法律援助體制,為訴訟當事人提供更便捷的幫助。例如:開設司法課程,為自代理訴訟當事人普及法律、法庭開庭程序等相關知識。二是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搭建與多方協(xié)作的平臺。例如:開展了法律結合醫(yī)療的合作方式,法律援助律師通過醫(yī)療搭建法律援助的醫(yī)療平臺,幫助醫(yī)患及其家屬解決相關的法律問題。
(三)挪威法律援助發(fā)展趨勢
挪威法律援助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斷對法律援助體系進行改革。在 2009 年,挪威司法部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法律援助的改革意見,擴大了法律援助的事項,簡化了法律援助的程序,從實質上推進了法律援助的進程。二是完善法律援助的保障體系。其主要內容是控制法律援助律師辦理案件數量、制定相關的法律援助質量的標準、確立法律援助律師及法律援助服務人員審批制度、對法律援助案件進行具體分類以及監(jiān)督審查法律援助案件。三是與各大高校進行合作,建立法律援助診所,為法律需求未得到滿足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三、保定地區(qū)法律援助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一)法律援助宣傳力度不到位
我國的法律援助中心多設在大中城市,保定地區(qū)由于經濟等方面因素影響,加之法律援助的宣傳力度不足,法律援助這一司法制度的發(fā)展受到一定限制,很多市民并不完全了解法律援助,對于如何尋求法律援助的幫助更是無從而知;對于生活在農村或者偏遠地區(qū)的人民,絕大多數人們是從未聽說過法律援助的,這種情況下,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也不能得到完全合理的運用,這對于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司法的浪費。
(二)法律援助立法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涉及法律援助主要的法律法規(gu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與《律師法》,對我國相關的法律援助做了一定的規(guī)定。保定市也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地方性法律援助實施辦法。但是這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大多數還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由于城市和鄉(xiāng)村不論在發(fā)展還是在歷史條件上都有一定的區(qū)別,并未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未作出詳盡解釋。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的相關體系未完全建立起來,在保定地區(qū),現行法律很難全方位地調整國家、公民、法律援助機構與社會律師多方之間的關系。
(三)法律援助專職人才空缺大
據中國法律援助網的統(tǒng)計分析,2014年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案量再次超過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案量。在保定地區(qū),專職從事法律援助服務的人員很少。在保定地區(qū)承擔法律援助這一社會工作的主要是律師,但律師由于特殊的職業(yè)原因,無法為法律援助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即使有部分工作人員是法律援助中心專職人員,但是往往會因缺乏專業(yè)的基礎知識、豐富的辦案經驗、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得辦案的效果不佳。
(四)法律援助經費支出短缺
我國現在處于經濟發(fā)展轉型的重要階段,與發(fā)達的、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僅2009年,我國法律援助經費中財政撥款為74875.03元,人均法律援助財政撥款僅0.56元;省級地區(qū)為194.94萬元,地市級地區(qū)為45.47萬元,區(qū)縣級地區(qū)為13.61萬元。在保定地區(qū),法律援助的需求日益增長,由于法律援助事業(yè)缺乏經濟支撐,導致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搜集證據困難,調查案件艱難,很多花銷不能報銷,嚴重打擊了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積極性。
四、保定地區(qū)法律援助改革措施
(一)加大法律援助宣傳力度
就保定地區(qū)目前情況而言,廣大人民群眾并不了解這一司法制度。在保定市區(qū)、鄉(xiāng)村以及偏遠地區(qū),應該加大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知識講座、廣播宣傳以及專家律師當場解答案例等方式,把法律援助的使用范圍、適用對象和實用程序,將這一司法制度在保定地區(qū)進行推廣,將法律援助做大、做強、做好。
(二)完善法律援助立法體系
要完善法律援助立法體系。應當遵循如下路徑:
首先,應在保定的相關法律制度中,明確規(guī)定法律援助這一重要權利。
其次,逐步修改和整合保定地區(qū)現有的法律援助的相關法律和條例,將相關制度具體化、規(guī)范化,為日后適用法律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最后,起草并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guī),明確法律援助的責任、性質及其動態(tài)運作過程,為當地法律援助的相關法律行為提供依據。
(三)培養(yǎng)法律援助專業(yè)人員
目前,我國法律援助體系中,能夠獨立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多數為職業(yè)律師。專職律師較少,從事法律援助的律師又少之又少。在保定地區(qū)諸多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高校師生等有意愿參與法律援助人,只要通過法律援助的相關培訓之后,都是法律援助事業(yè)的后備軍。在保定地區(qū)獲得律師資格或司法資格的律師,但是需要實踐的律師不在少數,可以聘用這些律師,為法律援助事業(yè)做貢獻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充分調動當地法學院校師生的積極性,部分高校建立了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的法律援助工作機構,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此做法可以大力推行。
(四)拓寬法律援助經費渠道
目前,我國法律援助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社會各個方面亟需建設和發(fā)展,不可能大幅度加大法律援助撥款,所以必須要尋求其他籌措經費的途徑。在保定地區(qū),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
其一,積極倡導社會各界人士對法律援助事業(yè)進行捐款,建立法律援助公積金等組織。
其二,可以向接受法律援助的人適當地收取部分費用,或者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以減輕國家財政和當事人的經濟壓力。
其三,在民商案件中,可以要求未接受法律援助的敗訴方承擔法律援助的費用。
其四,可以為律師設定級別,并將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作為律師級別的重要考核標準。
參考文獻:
[1]馮博.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才智.2012(2).
[2]荊培才.農村法律援助問題探究.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
[3]古瑞華.論農村法律援助的民間化參與.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8).
[4]薛新紅.農村法律援助面臨的困境與解決辦法.農業(yè)考古.2011(3).
[5]張顯文.加強法治,促進和諧——論法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