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用我爸的話來說,我就是“只要有書讀,三天不吃不喝也沒事”。
在課外閱讀方面,爸媽對我管得很嚴,他們認為小孩子不能亂看書,所以我從小就浸泡在文學(xué)巨匠偉大而充滿個性的思想中?!缎⊥踝印贰逗5變扇f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書,我在三年級以前基本上就把它們翻到快散架了。
真正改變我的一本書是我四年級時從程老師家里借來的《屈原》。當時,程老師家里的茶幾上,沙發(fā)上,墻角里,過道上,滿滿當當全是書,還都是厚厚的線裝本。那些書一摞摞都堆到了齊脖高,最可怕的是,那些書堆搖搖欲墜,簡直到了老師說一句話,書堆就晃三晃的地步。我感覺,要是老師講話再大聲一點,那些書堆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轟然坍塌。
當《屈原》被我像捧著一大塊軟乎乎、晃悠悠的果凍一樣捧回來后,我的生活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當媽媽看到我努力地睜著眼睛,一臉幽怨地盯著書嘀咕“為什么書上的字這么小”的時候,她總會嘮叨一陣:“要是你能把看書的一半力氣用在學(xué)習上,你的成績就不是現(xiàn)在這樣了,還有,你究竟什么時候才能來幫我洗萊……”這時候,我往往會選擇性“失聰”,一心在和那些晦澀難懂的詩句“作斗爭”。當專心讀《屈原》的時候,我覺得牛皮紙那若有若無的氣味被放大了,很好聞,令人感到心里很平靜。
當看到屈原長嘆一聲,投江之后,我居然懵懵懂懂地覺得傷心至極,進而號啕大哭,一邊在地上打滾一邊含糊不清地念叨:“人才啊……死了可惜啊……”
據(jù)老爸回憶,我那天起碼哭了半小時。
從那以后,我再也不能滿足于那些打打鬧鬧,哭哭笑笑,最后以大團圓結(jié)局的故事,開始把目光由小說中的虛幻世界轉(zhuǎn)向了充滿深意的歷史長河中。那時候的我才八九歲,父母的書基本上放在我夠不著的地方(也許他們認為那些書不適合我讀),如果我去拿的話肯定免不了被一頓數(shù)落。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因為找不到書讀而心情低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我在物業(yè)那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圖書館。這對我來說就像海盜發(fā)現(xiàn)了寶藏,商人發(fā)現(xiàn)了商機一樣。
那個圖書館雖然不是很大,但收藏的全都是文學(xué)作品。在散發(fā)著金屬光澤的書架上,一排排書規(guī)規(guī)矩矩、安安靜靜。我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懷著虔誠的心情,用顫抖的雙手輕輕地取下被灰塵當成了歸所的書。
我在那個圖書館讀書,一讀就是兩年。后來,圖書館關(guān)閉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地站在椅子上,從父母的書架上拿書,比如《挪威的森林》,回到自己的房間讀。不過,只有在確定爸媽睡著了之后,我才敢打開燈翻開書來讀。有時候,老媽晚上起來上廁所經(jīng)過我的房間,從門縫里看到里面有光,發(fā)現(xiàn)我在偷偷地讀書,她會責怪我,然后把書沒收。然而,就算是這樣,我還是屢教不改,從開著房間的大燈讀書,換成了坐在書桌前開著小臺燈讀書,再到躲到被窩里舉著手電筒讀書,總之是偷偷摸摸、不顧一切地讀書。
我再長大了一些,爸媽開始加班,我就承擔了做晚飯的責任。當然,爸媽回到家之后,基本上需要重做一次。因為我總是想著書里的內(nèi)容,所以做飯的時候,不是炒菜忘記放鹽,就是用電飯煲煮飯忘記按“煮飯”鍵,甚至有時候用砂鍋熬湯,水都熬干了……爸媽對我無奈地搖搖頭,說:“真是個書呆子!”
雖然難免傻氣,但我通過閱讀,漸漸遠離了看看山,看看水,小打小鬧就心滿意足的生活,轉(zhuǎn)而邁向了更為幽靜而深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