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江南水鄉(xiāng),歷來十分重視水資源、水環(huán)境問題,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之路。特別是2013年,省委、省政府著眼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jié)水“五水共治”重大決策部署,并把河長制作為一項基礎性、關鍵性的保障制度一并部署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河長制為核心的治水長效機制和責任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制度的落實,促進了水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營造了全民治水護水良好氛圍。2015年萬元工業(yè)增加值用水量29.9m3,比2013年下降21.9%。至今年11月底,全省221個省控斷面三類水以上占76.9%,比2013年提高了13.1個百分點;劣五類水斷面占2.7%,減少了9.5個百分點,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
省委出臺《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意見》,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將河長延伸到小微水體,建立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河長體系。目前共配備各級河長6.1萬多名,實現全省河長全覆蓋。明確各級河長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責任人,牽頭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承擔河道日常管理、協調推進河道治理、監(jiān)督日常清淤保潔等“管、治、?!比灰惑w職責。省級層面,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五水共治”領導小組架構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6名省級領導分別擔任6條主要河流的總河長。設立以省環(huán)保廳為主任單位、省水利廳為副主任單位的河長制辦公室,省農辦、發(fā)改、建設、農業(yè)等17個部門參與,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實體化運作。市、縣及鄉(xiāng)鎮(zhèn)黨政領導擔任境內主要河道甚至水質最差河道的河長,層層設立河長制辦公室。每位縣級以上河長還確定一個聯系部門、配備一個工作班子,落實日常具體工作。治理任務較重的河道還配備河道警長。同時,我們還大力推行民間河長、企業(yè)河長,廣泛發(fā)動基層“兩代表一委員”、志愿者、社會公眾參與,助推“河長制”工作。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進一步落實河長制長效機制》、《基層河長巡河》、《河長牌規(guī)范設置》、《入河排污口標識》等一系列長效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了河長公示、河長巡河、舉報投訴受理、重點項目協調推進、例會報告等日常工作制度。全省每條河道都在醒目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明確各級河長巡河頻次,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記錄。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置,特別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拍照建檔,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應。嚴格落實網格化監(jiān)管。
以錢塘江河長制信息系統(tǒng)為龍頭,初步實現了全省河長制信息平臺、各類APP與微信平臺等全覆蓋,搭建了融信息查詢、河長巡河、信訪舉報、政務公開、公眾參與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治水大平臺。鄉(xiāng)鎮(zhèn)以上河長還建立河長微信或QQ聯絡群,加強工作聯絡。借助這些信息化平臺,不僅各級河長巡河實現了電子化,做到軌跡可查、結果可考;而且實現了群眾投訴舉報第一時間受理交辦;河長提交任務第一時間落實承辦。我們還把平臺微信二維碼標注在河長牌上,公眾可以隨時查詢,可以舉報投訴、發(fā)隨手拍信息等,為全民參與治水提供了新平臺。
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一次全省河長制工作會議,對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進行部署。同時,將各地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并逐級對每位河長履職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問責,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近三年來,全省共有近千名干部被追責,有力地壓實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河長的治水工作責任。各級人大、政協通過執(zhí)法檢查、專題審議、專題協商、委員視察等形式,加強對河長制落實的監(jiān)督。除了30個省委“五水共治”督查組把河長制落實情況列入日常督查外,還組織明查暗訪,在浙江衛(wèi)視、浙報等主要媒體開設“今日聚焦”“治水拆違大查訪”等欄目,公開曝光問題河道、問題河長,警示督促各級河長盡責履職。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推行河長制決策部署,把此次會議特別是部長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進一步深化落實河長制,努力推動我省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