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娟
摘 要:2010年始,為了充分發(fā)揮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對于現(xiàn)代新昆明建設的助推作用,該市啟動了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工作。截至2014年底,該市共認定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18家。經(jīng)過幾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促進了科技知識的廣泛傳播和普及,為全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普 建設 調研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076-02
為了總結2010—2013年科普精品基地建設的經(jīng)驗,查找存在的問題,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昆明市科技局安排開展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設調研課題,現(xiàn)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 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認定工作的主要做法
1.1 明確了認定工作的組織領導
出臺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實施方案》,成立了由昆明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政策法規(guī)處負責具體工作的工作領導小組。
1.2 采取評審、認定及授牌的管理模式
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采取書面審查和實地考察的方式,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審,形成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議名單,經(jīng)市科技局審定同意后授予“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稱號,并進行授牌。
經(jīng)認定的市科普精品基地每年11月底以前上報年度工作總結,每3年考核1次。對考核不合格的單位,撤銷其“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稱號,并收回牌匾。
1.3 提出了資助方式
《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實施方案》明確了:經(jīng)認定的科普精品基地,按照昆明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給予支持。
2 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2.1 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初具特色
目前,昆明市18家科普基精品基地(名單見附件),涵蓋了:天文、動物、植物、太陽能、電信、航空、地質、氣象、環(huán)境、生命科學、水資源利用等領域,代表著昆明市行政區(qū)域內在某一學科(技術)領域,科普主題鮮明,科普宣傳教育內容豐富。
2.2 科普精品基地類型初現(xiàn)成效
目前,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總數(shù)量達到18家,初步形成科普場館、科普主題公園、研發(fā)單位等三大類型的科普精品基地,其中科普場館類7家,科普主題公園類7家,研發(fā)單位類4家,在近幾年的建設過程中,通過積極引導,18家科普精品基地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拓展功能、提供服務,積極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
2.3 科普精品基地積極開展相關科普活動
18家科普精品基地根據(jù)其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積極參與地方政府和有關單位組織的各類科普活動,通過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科普展覽、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利用科普展品、科普宣傳欄、科普專題片、電視科普欄目、科普期刊等多種手段傳播科技知識。
2.4 科普精品基地積極為中小學生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近年來,部分科普精品基地特別針對大、中、小學校學生,采取潛移默化喜聞樂見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愛好。
3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3.1 對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
(1)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工作的重視和領導。
(2)部分科普精品基地承載單位在認識上有偏差,認為科普精品基地建設投入大,使用效率低,經(jīng)濟效益差。
3.2 對科普精品基地的投入還需進一步加大
(1)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對科普精品基地的投入較低,2010—2013年期間,市級財政對科普精品基地建設的經(jīng)費投入為零,由于經(jīng)費沒有保障,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2)部分科普精品基地承載單位對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和維持的投入非常有限,導致了科普精品基地的科普內容新意不多、對外開放接納參觀不足、接待能力不夠、發(fā)展緩慢等一系列問題。
3.3 對“精品”的打造力度有待提升
(1)2010—2013年期間,昆明市認定科普精品基地的數(shù)量僅18家,昆明行政轄區(qū)內的豐富的科普基地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顯現(xiàn)。
(2)對于經(jīng)認定的科普精品基地缺乏有效的管理,促進科普精品基地功能提升的平臺還需進一步搭建,以此來提升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的特色和水平。
3.4 科學有效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有待建立
(1)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多數(shù)科普精品基地的運行呈現(xiàn)出高成本、低收益的狀態(tài),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2)多數(shù)科普精品基地存在著科普人才數(shù)量不足,水平不高,專職科普人才少,兼職科普人才隊伍不穩(wěn)定等問題。
3.5 科普精品基地的公眾參與度有待提高
18家科普精品基地普遍存在著公眾參與度較低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科普精品基地宣傳不夠,公眾不知道其存在和其特色;其次是有的科普精品基地交通不便,公眾不愿前往。
4 工作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的建設,今后一段時期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設的思路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整合資源、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為此,提出如下6點建議。
4.1 加強對科普精品基地工作的領導
科普精品基地是推動全市科普工作社會化、群眾化、經(jīng)?;挠行лd體,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普精品基地工作的認識和領導。具體來講:一是強化市、縣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二是市、縣相關職能部門重視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工作;三是相關科普精品基地承載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對科普精品基地的認識,加強領導,重點解決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隱形效益與顯形效益的問題,形成單位業(yè)務與科普工作之間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認識,以此促進科普精品基地作用的發(fā)揮。
4.2 充分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加大對科普精品基地的經(jīng)費投入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設立科普精品基地建設工作專項經(jīng)費,發(fā)揮引導作用,帶動相關單位加大對科學技術普及的投入力度;二是充分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相關科普精品基地承載單位應當按照市場規(guī)則加強管理,實現(xiàn)科學運營,加大經(jīng)費投入,擴大科普的規(guī)模,不斷提高科普水平。
4.3 政府引導,加強管理,打造精品
一是采取“認定、扶持、年檢”的管理模式,每年集中認定一批科普精品基地,并給予扶持,對經(jīng)認定的科普精品基地,在有效管理期內施行年檢制度,通過加強管理,引導科普精品基地不斷提高科普水平和科普接待能力;二是隨著科普精品基地數(shù)量的增加,研究分析不同科普精品基地的功能和特點,探索不同類別科普精品基地的建設模式、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樹立“精品”典型,加強示范,打造更多“精品”。
4.4 加強培訓,提高科普人員素質,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科普人才
積極搭建科普精品基地工作研討、人才培訓和業(yè)務交流的平臺,要通過定期開展培訓學習和交流等方式加強科普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的自身素質,以滿足公眾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科普需求。
4.5 加強服務,引導精品基地與旅游文化發(fā)展相結合
加強服務,引導各科普精品基地抓住建設文化旅游強省的契機,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包括財力、物力的支持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等,爭取把各精品基地辦成影響力大、吸引力強的科普和旅游基地,為豐富基地內容,吸引更多的群眾體驗和參與。
4.6 加強宣傳,為科普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科普精品基地是昆明最優(yōu)秀的科普資源,也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是推動全市科普工作社會化、群眾化、經(jīng)?;挠行лd體,是昆明創(chuàng)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隨著該市對科普精品基地工作的重視,科普精品基地面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作用將得到充分發(fā)揮,對于建設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鐘文.共同推動校地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N].成都日報,2016-07-05(1).
[2] 王中偉.七涉煤項目入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N].中國煤炭報,2016-0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