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黑龍江省獸藥飼料監(jiān)察所,哈爾濱 150069)
初生仔鹿幾種常見病的防治
孫 丹
(黑龍江省獸藥飼料監(jiān)察所,哈爾濱150069)
仔鹿剛出生時,呼吸發(fā)生障礙,或無呼吸,但有心跳,即為初生仔鹿窒息,也叫假死。如不及時采取挽救措施,往往就真的死亡了。
1.1 病因
分娩時由于產(chǎn)道狹窄、胎兒過大或胎位異常、助產(chǎn)遲緩、強迫胎兒產(chǎn)出等均會發(fā)生仔鹿窒息。或者倒產(chǎn)時胎兒娩出緩慢,臍帶受到壓迫,臍帶纏繞及子宮痙攣性收縮等,可使胎盤血液循環(huán)減弱或停止,引起胎兒過早呼吸,以致吸進羊水而發(fā)生窒息。
胎兒產(chǎn)出后由于尿膜、絨毛膜未破,又未及時人工撕破,胎兒吸入羊水,或因溫度過低受凍,或因出生胎兒鼻端有障礙如抵住墻角等,影響呼吸而發(fā)生窒息。
母鹿患熱性病、過勞、大失血和高度貧血時,由于自身性缺氧也可引起胎兒窒息。
1.2 癥狀
輕度窒息也叫紺色窒息,癥狀較輕。表現(xiàn)仔鹿呼吸微弱,心音正常,舌脫出口外呈藍紫色,口鼻內充有黏液或羊水,全身較硬,預后良好。重度窒息也叫蒼白窒息,是由輕度窒息惡化而來。仔鹿呈半假死狀態(tài),呼吸停止,黏膜蒼白,心音微弱,脈搏摸不到。全身松軟,反射消失,預后不良。
1.3 治療
第1步,要清除口鼻腔黏液及羊水,可提起仔鹿后肢使其倒控,拍打胸廓,甩動頭部,抖動身體,使仔鹿排除呼吸道中的黏液和羊水,必要時可用吸球吸出呼吸道中的黏液和羊水。第2步,肌肉或皮下注射強心劑,如安鈉咖2 mL,1%鹽酸山梗菜堿0.5~1.0 mL;或皮下注射25%尼可剎米1.5 mL,以興奮呼吸中樞。第3步,進行人工呼吸,按壓胸腹腔,大幅度伸展仔鹿四肢和背腰,或用草把、毛巾等搓擦皮膚,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最后,若仔鹿仍沒有呼吸,可用手壓閉一側鼻孔和口唇,由另一鼻孔插入導管,甚至可以插進氣管,有節(jié)律地往肺里吹氣,同時配合節(jié)律性按壓胸廓,有時能救活仔鹿。仔鹿呼吸后,為防止感染,可適當注射抗生素,為防止或糾正酸中毒,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50~100 mL。
2.1 病因
初生仔鹿的臍帶呈0.4~1.0 cm的中空管狀,直通腹腔與肝臟相連。生后2~3 d不會干癟,是病菌侵入的通道。鹿產(chǎn)仔時一般不作臍帶斷端消毒,當圈舍泥濘,衛(wèi)生條件不好,潮濕,會使臍部感染而發(fā)炎。2.2 癥狀
仔鹿發(fā)蔫,不吃奶,不愛動,體溫41℃以上,臍孔發(fā)炎紅腫、濕潤,能擠出膿汁,炎癥可沿臍帶脈管向腹腔擴展,臍脈管變粗呈索狀,有壓痛,并可引起動脈管炎和臍靜脈管炎,甚至引起肝化膿,嚴重時可導致膿毒敗血癥,進而死亡。
2.3 治療
一旦發(fā)現(xiàn)發(fā)蔫不食的仔鹿,首先應檢查臍部看是否發(fā)炎,輕度發(fā)炎,可局部涂抹碘酊,用青霉素作臍孔周圍皮下封閉,效果較好;形成膿腫的要切開排膿,有全身癥狀的要肌肉注射青霉素8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拜有利0.5 mL,早期治療效果較好。
3.1 病因
初生仔鹿鼻腔短小,血管、淋巴管密集,咽周圍淋巴結發(fā)育不全,肺組織軟弱,對疾病抵抗力差。加上圈舍潮濕,衛(wèi)生不良,氣溫驟變,棚舍氨味重,塵埃多,容易引起仔鹿上呼吸道感染。仔鹿感冒、體抗力下降,呼吸道常在微生物乘機繁殖,引起繼發(fā)性感染,使病情加重。
3.2 癥狀
仔鹿精神不振,眼無神,不吃奶,不愛運動,喜臥,顯著消瘦,呼吸加快,輕度咳嗽。聽診肺有干、濕啰音,體溫40~41℃。抓摸仔鹿耳,有熱的感覺。
3.3 治療
早期治療,靜脈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50~300 mL,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10 mL,每天兩次。肌肉注射拜有利注射液0.5 mL,每日1次。肌肉注射青霉素80萬單位,鏈霉素注射液100萬單位,均每天兩次,連續(xù)3 d。早期治療預后良好。
4.1 病因
仔鹿下痢多發(fā)生在6~7日齡之后,以及斷乳期間。消化性下痢,是由飼喂管理不當,消化機能紊亂而引起的;或因圈舍衛(wèi)生不好,母鹿奶水不足或營養(yǎng)物質缺乏,仔鹿吃糞、舔墻、啃臟物等感染輪狀病毒、大腸桿菌而引起下痢。
4.2 癥狀
精神不振,毛焦,蜷縮,不愛動,不食或少食。體溫、脈搏、呼吸變化不大,如是細菌引起的下痢,體溫上升到41 ℃以上。病仔鹿口色發(fā)紺,結膜潮紅,排出稀粥樣糞便。消化性下痢稀便黃白色、酸臭,有泡沫和未消化好的食物顆粒及腸黏膜;細菌性下痢稀便黃白色或黃綠色,有時混有血液,惡臭。有時由于消化不良性下痢繼發(fā)引起細菌性下痢,迅速出現(xiàn)脫水癥狀,眼窩塌陷,皮膚失去彈性,肛門及尾根被糞便污染,病勢嚴重。
4.3 治療
對于消化不良性下痢,首先要調整飼料。治療以整腸、健胃、收斂為主,加喂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和酵母等,每日2~3次,適當補給維生素A和B。中藥黃連、黃柏、白頭翁、陳皮、烏梅、柯子各10~15 g,煎服。脫水的仔鹿可靜脈注射5%糖鹽水300~500 mL,維生素C 10 mL。為控制感染,可靜脈注射5%葡萄糖溶液300~500 mL,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10~20 mL。
對于細菌性下痢,要靜脈注射糖鹽水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300~500 mL,恩諾沙星(乙基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10 mL(50 mg)。肌肉注射拜有利0.5 mL,1天1次,連注3 d,內服抗生素類藥物,如內服鏈霉素1支或卡那霉素1~2支或慶大霉素1~2支,或內服磺胺類(SD、SG、SMP等)0.5~1.0 g,痢特靈每次0.1~0.2 g,每天3次,連用不超過3 d。
4.4 預防
主要是加強護理與飼養(yǎng),母鹿妊娠期就應給以富含維生素與蛋白質飼料,飼料盡量作到多樣化,以保證仔鹿發(fā)育良好。圈舍要清潔、干燥,經(jīng)常消毒。對仔鹿要加強補飼,鍛煉消化器官機能,斷乳后不致于發(fā)生消化障礙。
5.1 病因
初生仔鹿防衛(wèi)機能不健全,加上環(huán)境衛(wèi)生不好,陰雨天氣氣溫驟變,感冒時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被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出血性敗血菌、布氏桿菌、腸炎沙門氏桿菌等感染,以及出生時臍帶感染、不潔的人工哺乳等都能引發(fā)本病。
5.2 癥狀
體溫升高到40℃以上,心跳、呼吸加快,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少食或不食,卷腹弓背,喜臥,厭動,常伴發(fā)腸炎,糞便黃色或白色,有的有血液,有的黏膠樣、水瀉、有惡臭。伴有肺炎的輕度咳嗽、呼吸促迫;伴有關節(jié)炎的,跗關節(jié)、腕關節(jié)腫脹、疼痛,跛行。本病急性經(jīng)過預后可疑,糞便中帶血的多在2~3 d內死亡。伴有肺炎、腸炎、臍炎的多呈慢性經(jīng)過。
5.3 治療
早期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一般效果良好。青霉素80萬單位或120萬單位肌肉注射,鏈霉素10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注3 d;拜有利0.5 mL肌肉注射,1日1次,連注3 d;20%磺胺噻唑鈉注射液,肌肉注射10~20 mL,1日2次,連注3 d;伴有關節(jié)炎的可向關節(jié)腔注射鏈霉素50萬單位,氫化可的松2 mL(50 mg);伴有腸炎、肺炎、臍炎的可參考腸炎、肺炎、臍炎等對癥治療。
有高熱和脫水的,應靜脈注射5%葡萄糖溶液300~500 mL,加維生素C 20 mL;糖鹽水300~500 mL,加喹諾酮類合成抗菌藥物,如環(huán)丙沙星、恩諾沙星、氧諾沙星等,也可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300~500 mL,以解除酸中毒。
S829.2
: B
: 1005-2739(2017)05-0039-02
2017-06-08
孫丹(1975-),女,本科,高級獸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