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牧醫(yī)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不同消毒劑抑菌效果觀察
王潔瓊,趙玉杰,周薇帆,周云飛,陳盼盼,李新生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牧醫(yī)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針對3種常見的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選取3種消毒劑,檢測對比其抑菌效果。方法:使用普通肉湯對3種消毒劑進行不同比例稀釋,分別接種10 μl 1×1011CFU/ml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沙門氏菌菌懸液和大腸桿菌菌懸液,培養(yǎng)8 h和24 h后,根據(jù)OD值測定結(jié)果判斷其抑菌效果。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在低濃度下即可抑制3種細菌生長,為綜合效果較好的消毒劑,稀戊二醛溶液需適當提高濃度或延長時間才能有效抑菌;聚維酮碘溶液在高濃度下才可有效抑菌,低濃度下存在抑菌無效的情況。3種消毒劑對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相對較好,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相對較差。
消毒劑;稀釋度;OD值;抑菌效果
消毒劑是指能夠殺滅傳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從而使之無害的制劑[1]。其主要作用機理是改變微生物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致使微生物的內(nèi)外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主要代謝機能出現(xiàn)障礙,生長發(fā)育受阻,從而喪失活性失去致病力。不同類型的消毒劑有不同的消毒效果[2]。消毒劑按照其作用水平可分為滅菌劑、高效消毒劑、中效消毒劑、低效消毒劑。近幾年,消毒劑已廣泛應用于工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農(nóng)業(yè)等各個行業(yè),人們對消毒劑的應用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
該試驗選取了聚維酮碘、稀戊二醛、戊二醛癸甲溴銨3種消毒劑。目前聚維酮碘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皮膚黏膜消毒劑和外用藥已被許多國家藥典收錄[3];戊二醛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和滅菌劑,廣泛用于石油開采、醫(yī)藥衛(wèi)生、生物化學、食品化妝品的防腐等方面;戊二醛癸甲溴銨可以廣譜、高效殺滅各種細菌及芽孢、病毒、支原體、真菌、霉菌和衣原體。隨著消毒劑的頻繁使用,抗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有必要定期測定評價不同消毒劑的消毒效果,為此筆者開展了相關(guān)研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消毒劑 3種消毒劑,實驗室編號分別為A、B、C,其中A為聚維酮碘溶液,B為稀戊二醛溶液,C為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
1.1.2 菌種 3株標準菌株:致病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沙門氏菌(ATCC 13076)、大腸桿菌(ATCC 25922),編號分別為P、S、D。
1.1.3 培養(yǎng)基 普通肉湯、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
1.2 操作過程和方法
1.2.1 培養(yǎng)基制備 普通肉湯、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配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標準進行[4]。
1.2.2 平板菌落總數(shù)測定 將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菌液分別進行10倍倍比稀釋,選取稀釋至107、108、109、1010的菌液進行平板計數(shù)。分別用1 ml滅菌吸管移1 ml稀釋液于滅菌皿內(nèi),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稀釋液移入平皿后,及時將涼至46℃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注入平皿約15 ml,并轉(zhuǎn)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傾入加有1 ml滅菌水的滅菌平皿內(nèi)作空白對照;待瓊脂凝固后,翻轉(zhuǎn)平板,置37℃溫箱內(nèi)培養(yǎng)48 h后記下各平板的菌落數(shù),求出同稀釋度下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shù)。用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將3種菌懸液稀釋至1×1011CFU/ml。
1.2.3 測定試驗所用3種菌株的OD值與菌落總數(shù)的關(guān)系 將15個試管分成3組,每組5個,分別加入10 ml的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第1組中分別加入未稀釋葡萄球菌菌液,稀釋至1010、109、108、107的葡萄球菌菌液各10 μl;第2組中分別加入未稀釋沙門氏菌菌液,稀釋至1010、109、108、107的沙門氏菌菌液各10 μl;在第3組中分別加入稀釋至1011、1010、109、108、107的大腸桿菌菌液各10 μl。在37℃恒溫培養(yǎng)振蕩器內(nèi)培養(yǎng)24 h時每管取2 ml運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600 nm波長下測定其OD值,繪制曲線圖。
1.2.4 稀釋 用高壓滅菌的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分別對A、B、C3種消毒劑進行1∶100、1∶200、1∶500、1∶1 000、1∶2 000、1∶5 000、1∶10 000、1∶20 000 8個稀釋度稀釋,總量定為10 ml。各分別稀釋3組。
1.2.5 接菌 向第1組消毒劑A、B、C的8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第2組消毒劑A、B、C的8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沙門氏菌菌液;第3組消毒劑A、B、C的8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大腸桿菌菌液。同時分別設(shè)置陰性對照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10 μl LB培養(yǎng)液,陽性對照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10 μl對應菌液。所接菌液均為1× 1011CFU/ml。
1.2.6 培養(yǎng)及OD值測定 在37℃恒溫培養(yǎng)振蕩器內(nèi)培養(yǎng),分別在培養(yǎng)8 h和24 h時每管取2 ml運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600 nm波長下測定其OD值[5]。
1.2.7 確定最佳稀釋度 ①用高壓滅菌的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對消毒劑A進行1∶10、1∶20、1∶40、1∶60、1∶80 5個稀釋度稀釋,對消毒劑B、C進行1∶100、1∶200、1∶500、1∶1 000 4個稀釋度稀釋,總量均定為10 ml。各分別稀釋3組。②向第1組消毒劑A1、B1、C1的各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第2組A2、B2、C2的各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沙門氏菌菌液,第3組A3、B3、C3的各個稀釋度分別接種10 μl大腸桿菌菌液。同時分別設(shè)置陰性對照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10 μl LB培養(yǎng)液,陽性對照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10 μl對應菌液。③在37℃恒溫培養(yǎng)振蕩器內(nèi)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8 h和24 h時每管取2 ml運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600 nm波長下測定其OD值。確定3種消毒劑的最佳稀釋度。
2.1 平板菌落總數(shù)測定結(jié)果
通過平板菌落總數(shù)測定可得葡萄球菌的細菌含量為2.43×1011CFU/ml;沙門氏菌的細菌含量為1.34×1011CFU/ml;大腸桿菌的細菌含量為4.88×1014CFU/ml。
2.2 不同稀釋度的3種消毒劑抑菌效果的OD值測定結(jié)果
消毒劑A的8個稀釋度下OD值測定顯示8 h和24 h時均有大量細菌增殖,對3種菌均無抑菌效果;消毒劑B的8個稀釋度下OD值測定顯示8 h時在1∶100和1∶200下對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有抑菌效果,在1∶100下對大腸桿菌有抑菌效果。24 h時在1∶100下對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在1∶100和1∶200下對沙門氏菌仍有抑菌效果,而在8個稀釋度下對大腸桿菌均無抑菌效果;消毒劑C的8個稀釋度的OD值測定顯示8 h時在1∶100、1∶200、1∶500下對3種菌均有抑菌效果。24 h時在1∶100和1∶200下對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在1∶100、1∶200和1∶500下對沙門氏菌有抑菌效果,在1∶100下對大腸桿菌有抑菌效果。
2.3 最佳稀釋度測定結(jié)果
通過對培養(yǎng)8 h和24 h時OD值的測定結(jié)果分析可得:消毒劑A的最佳稀釋度為1∶10;消毒劑B的最佳稀釋度為1∶100;消毒劑C的最佳稀釋度為1∶200。
消毒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目的是消滅被傳染源散播于外界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疫病繼續(xù)蔓延。隨著我國養(yǎng)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畜產(chǎn)品市場流通日趨頻繁,病原微生物傳播概率大大增加;同時隨著國外引進畜禽優(yōu)良品種的渠道、途徑多樣化,疫病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嚴重威脅了我國畜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很多養(yǎng)殖場的衛(wèi)生防疫工作已經(jīng)做得很好,但仍然不時有傳染病的發(fā)生,主要原因是養(yǎng)殖環(huán)境已經(jīng)受到污染。
該試驗采用OD值(光密度值)法對3種消毒劑的抑菌效果進行了快速有效的評價。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在低濃度下即可抑制3種細菌生長,為綜合效果較好的消毒劑,稀戊二醛溶液需適當提高濃度或延長時間才能有效抑菌;聚維酮碘溶液在高濃度下才可有效抑菌,低濃度下存在抑菌無效的情況。3種消毒劑對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相對較好,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相對較差。
聚維酮碘溶液在最大稀釋度1∶100時尚無抑菌效果,因此對消毒劑A重新選擇稀釋度稀釋。在實際消毒中,考慮到部分消毒劑具有逐漸揮發(fā)或避光保存等特點,而且該試驗中細菌是完全浸泡在一定濃度下的消毒劑中,與實際的應用環(huán)境有些許差別。因此,建議3種消毒劑的工作濃度為100%殺滅細菌的稀釋度,即消毒劑A 1∶10;消毒劑B 1∶100;消毒劑C 1∶200。另外,在實際消毒環(huán)境中細菌的含量各不相同,結(jié)果的準確性也有待進一步研究。故在具體消毒時,可根據(jù)消毒的對象性質(zhì)、受污染的程度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有效的濃度、足夠的作用時間,以確保達到很好的消毒效果。理想的消毒劑應該是高效、低毒、價廉[6]。目前市場供應的消毒劑要達到這一理想標準是很難的,就毒性而言,許多消毒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毒性,因此,正確選擇與使用消毒劑對畜禽生產(chǎn)者來說就顯得比較重要[7]。
[1]邱梅,郝智慧,龐云露,等.國內(nèi)外獸用消毒劑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獸藥雜志,2011,45(6): 43-47.
[2]陳小強,王晶鈺,張中航,等.規(guī)?;u場消毒劑的篩選與消毒效果評價[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1,32(11):85-89.
[3]巴劍波,劉玉明,殷明,等.聚維酮碘的理化性能及其消毒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5):548-550.
[4]中國獸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M].2010年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1.
[5]喬軍,孟慶齡.運用OD值法進行細菌計數(shù)的研究[J].中國家禽,1996,(4):26-27.
[6]甘孟候,趙余放,周蛟,雞病防治[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2.
[7]計慧琴,王丙云,陳志勝,等.常用消毒劑對 H3N2豬流感病毒的殺滅效果[J].畜牧與獸醫(yī),2014,46(1):89-91.
S859.79+9.1
:B
:1004-5090(2017)01-0006-02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