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水
印象深刻的乞討者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北海教育集團實驗小學623班丁宇軒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們來來往往,人群中有富裕者,有工人,有普通的老百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衣衫襤褸的乞討者。
一天晚上,我和我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買書。剛走到門口,我就看見一位乞討的老爺爺。他拄著拐杖,手里拿著一個陶瓷碗。他佝僂著身子,單薄的身子弱不禁風,額頭和眉毛已被長發(fā)蓋住,臉上布滿皺紋。他的衣服和鞋破爛不堪,看起來十分落魄。
他直起身,蹣跚地走向我,捧著那只陶瓷碗,朝我這邊抖了抖,嗓子里發(fā)出沙啞的聲音“哇……啊……”,我明白了:他是個不能發(fā)出聲音的人。我趕緊從口袋里掏出了五塊錢,投入了他那僅有三個硬幣的碗里。他和藹地朝我笑了笑,哼哼了幾聲,可能是對我表示他的感謝吧,我也朝他友好地笑了笑,走進了書店的大門。
小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用了許多概括、抽象的敘述句,描寫不夠細致,人物形象仿佛是模糊的“影子人”或“紙片人”,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1.在觀察人物的時候要多幾個“關注點”,也就是我們要對人物進行“全人”觀察,既觀察人物的頭、身軀、四肢等各個部分的長相特征,又要留意人物各部分的衣著打扮,而不能顧此失彼,如上文就缺少對乞丐臉部五官的模樣及衣服、鞋的樣式的展現(xiàn);2.對于最能表現(xiàn)人物地位、職業(yè)、性格特點的臉、手等重要的形象“關注點”,我們可以采用掃描式觀察、聚光燈式刻畫,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3.為了能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關注點”的特征,可以在句中的重要的名詞、人稱代詞前面添加適當?shù)男稳菰~。
印象深刻的乞討者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們來來往往,人群中有衣著時尚的年輕人,有穿著樸素的中老年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衣衫襤褸的乞討者。
一天晚上,我和我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買書。剛走到門口,我就看見一位乞討的老爺爺。他拄著一根已有些褪了色的拐杖,手里顫顫巍巍地拿著一個有點粗糙硌手的灰褐色陶瓷碗,指甲縫里藏著泥污。他佝僂著身子,凌亂枯黃的卷發(fā)在冷風中飄揚,單薄的身子弱不禁風,額頭和眉毛已被長發(fā)蓋住,黝黑的臉上布滿皺紋,雙眼大而無神,鼻子有些下垂,嘴唇大幅度下斜。他的衣服也算不上一件衣服,像是一塊輕而薄的布,披在身上,這塊布看起來是由許多破布用針線縫制而成的。他的鞋也破爛不堪,一只與另一只的碼數(shù)、樣子也不同,有一只還破了一個洞,看起來十分落魄。
他直起身,蹣跚地走向我,捧著那只陶瓷碗,朝我這邊抖了抖,在那黝黑的臉上,我看到了希望和乞求,但他并沒有像其他乞丐那樣在嘴里碎碎念,而是從嗓子里發(fā)出沙啞的聲音“哇……啊……”,我明白了:他是個不能發(fā)出聲音的人。我趕緊從口袋里掏出了五塊錢,投入了他那僅有三個硬幣的碗里。他和藹地朝我笑了笑,哼哼了幾聲,可能是對我表示他的感謝吧,我也朝他友好地笑了笑,走進了書店的大門。
修改后的習作增添了對“指甲縫”“卷發(fā)”“雙眼”“鼻子”等“關注點”的刻畫,并且在描寫人物相貌局部特征的時候,還在適當?shù)牡胤教砑恿嗽S多形容詞,如在拐杖前面添加了“已有些褪了色”,在卷發(fā)前面添加了“凌亂枯黃”等,從而全方位為我們塑造了立體化的乞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