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中市油坊中心小學 徐小娥
關注學生課堂生存狀態(tài)提高學習參與度
江蘇揚中市油坊中心小學 徐小娥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是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是呵護學生的生命成長,是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就是學生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表現(xiàn)。針對小學生課堂上幾種參與度不高的狀態(tài),探究其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采用適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改善其生存狀態(tài),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課堂 學生參與度 有效學習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笨梢姡逃谋举|就是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呵護學生的生命成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因此,我們的教學首先應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存狀態(tài),讓課堂凸顯生命關懷,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打下基礎。
筆者通過長期的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普通的家常課上,總會有20%~30%左右的學生參與度不高,從而影響學習效率。主要分為四種類型:(1)搭便車型;(2)三心二意型;(3)虎頭蛇尾型;(4)天馬行空型。
對于這四種類型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從心理學角度可以大致歸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神容易渙散。從人為的角度看,形成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1.教師的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釉唬骸坝H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教學方式,如果不能讓學生喜歡,教師的人格魅力如果不能感染學生,學生自然不會對學習活動產生興趣?,F(xiàn)今,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大部分教師都能更新觀念,先學后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也有部分教師,固守自己多年的一言堂或問答式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參與權;也有些老師,目中“無生”,不能夠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設計適合的教學,造成了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時,感到學習內容難,學習方式枯燥。當然,教師的先天條件,個性特點,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也有影響。
2.學生的因素。
有一種學生,他們對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坐在課堂上,能懂則懂,不懂就過。
也有這樣的學生,學習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分心,原本良好的參與狀態(tài)被打破,注意力不受控制地被轉移。而課堂40分鐘,少部分時間能主動積極參與,時間長了,就不能堅持,屬于先天的注意力品質差導致的自控力較弱,不能持之以恒。
還有一種學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導致學習成績差,自信心不足,自暴自棄,對于學習活動無動于衷,時間久了,要么打瞌睡,要么想著法子玩,這就是上述第四種生存狀態(tài)產生的原因。
針對上述幾種原因,我覺得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需要作如下努力:
1.以生為本,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提高參與的“溫度”。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從興趣上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
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堂的組織策略,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游戲活動、運用多媒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例如:一位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一次體驗活動的習作時,就把“吹泡泡”這一游戲引進課堂,教師首先用泡泡機吹出泡泡讓學生去抓、去玩,然后分給學生泡泡水和泡泡棒,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自體驗吹泡泡的快樂。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吹過泡泡,但在課堂上回憶吹泡泡的體驗,不免有些隔岸觀火、不痛不癢的感覺,而教師把真實的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在活動中,身臨其境,吹泡泡時的動作、泡泡的顏色、泡泡的形狀、泡泡的動態(tài),呼之欲出。在快樂的體驗活動中,學生情動而辭發(fā),把活動寫成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當然,活動的設計還應根據課堂的變化調節(jié)使用的時間和頻率。當學生參與度很高時,就沒有必要再去使用過多的游戲;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疲累時,來一個故事或活動,必能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教師要能觀察到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的參與狀況,因時因地制宜地調節(jié)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保證學生能持續(xù)保持良好的課堂學習熱情。
2.小組合作探究,互幫互學,降低學習坡度,降低參與的“難度”。
針對部分因自身因素感到學習困難,于是有點自暴自棄的后進學生,我認為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夠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意識,提高參與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接受學習任務后,小組成員之間要民主交流,產生互動,而不是由優(yōu)等生唱獨角戲,尤其要安排并保證留有后進生發(fā)言的機會。教師適當?shù)亻_展小組之間的評比,比一比小組中后進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避免了后進生是永遠的觀眾”的現(xiàn)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小組成員中優(yōu)質資源的效用,從而讓部分后進生也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民主輕松的同伴學習團體中,學生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參與意識都增強了。
3.反饋及時,評價多元,提高參與的“長度”。
課堂反饋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幫助學生后續(xù)的學習。
我覺得,課堂上的評價除了及時外,還應注意多元性。
首先,評價的內容多元。除了評價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等內容,還應評價與學習有關的習慣養(yǎng)成,學習的熱情,如前面提到不良狀態(tài),教師應該及時提醒,通過相應的課堂常規(guī)來約束其行為,而對于課堂上小臉通紅,小手高舉,兩眼發(fā)光,學習熱情高漲的學生,則應該及時表揚。
其次,多元評價還應該體現(xiàn)在評價方法、評價主體的多樣上。評價方法多樣性,就提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相應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在喜歡的評價下,學習的熱情繼續(xù)保持高漲;而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就是指除教師外,學生也可以參與評價,微課動畫也可以參與評價。
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
一定的“知識沖突”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浪花的有效手段;課堂中,學生生成的“認知沖突”是可貴的,因為那是學生們樸實的思想最真實的暴露,其中蘊含著對問題的思考,我們教師就要憑借我們的教學機智,適時的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并將學生生成的認知沖突合理利用起來,向深處挖掘,那課堂會因此而精彩!
總之,學生課堂上參與度決定了他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作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課堂生存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針對影響參與度的內外原因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