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第貴
樂言LEYAN
生命時光
文/趙第貴
當孔子站在河邊對時光發(fā)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時,人類對時光的追問就已經開始。如何領悟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滴水蝕石的時光,剛學作文的小學生,關于時光引用頻率最高的名句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哲人為警示人們珍惜時光開出的“藥方”是“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佛學則認為生命時光是“六道輪回”,提倡人們要有“一顆平常心”。
光陰荏苒,滄海桑田,一天天地消失,一年年地逝去,人們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時光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人們有限的生命時光。歲月給人生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痕,時光讓青春不經意間老態(tài)龍鐘。面對時光流逝,人們有茫然、有困惑、有感嘆、有遺憾、有無奈……
所謂生命時光,不過是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坎兒,它們顛顛簸簸連綿延展著通向那終點,在徹底否定了一切樂感哲學的同時,唯一印證的只有四大皆空的佛陀智慧。這佛的教訓,是那般的空靈、沖淡而又深重無比,無法回避。你來了,我來了,赤條條、光脫脫地無可選擇地來了,就得受著,一直到那個終點,那個生命時光中的最為盛大的節(jié)日。
莫非,我們太過留戀人間,太過愛惜肉身,也太過于品嘗生之樂趣,還沒參悟到它的空虛滋味,而難以上達空靈之境,因而,反躬自省,不妨品味“門外青泥路,何自苦君留;天地與今古,人在四字中”。
世上的事多是讓人想不明白的。煩惱和痛苦就在于此,可能,歡喜和欣悅亦在于此。也罷,且將這無邊的煩惱和濃云般的憂憤,留待夜深人靜之際獨自咀嚼,當夜宵,當甜點,當安眠藥。醒來必是黎明,也許晴,可能雨,但終究又是一天。這一天天的消逝,疊加成纏繞著人生并度量著生命的時光。我們就是在生命時光里打滾、承載著那叫做人生的一個個的生命,而生命,原本就是一個向死的不可逆的旅途。
在旅程中,人們何曾跳得出這生命時光。因而,有幸趕上了這趟旅程,就放心觀賞沿途的山光水色吧,就盡情咀嚼它們的空虛與空靈吧。仰頭看天,俯首讀地,聽風聽雨,流汗流淚,這可是在你注定的生命時光里勞頓一趟來回的唯一報償。
某天,當你驀然回首,卻發(fā)現已經寫就了一首精彩輝煌的生命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