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自閉癥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

        2017-02-23 11:18:56瑋雷秀雅肖印軍金燦燦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年2期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心理

        彭 瑋雷秀雅△肖印軍金燦燦

        ①中國.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北京) 100083 ②北京市石景山第二小學 100000 E-mail:1481333639@ qq.com △通訊作者

        ·論 著·(發(fā)展心理)

        自閉癥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

        彭 瑋①雷秀雅①△肖印軍②金燦燦①

        ①中國.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北京) 100083 ②北京市石景山第二小學 100000 E-mail:1481333639@ qq.com △通訊作者

        目的:探討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及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心理復原力量表、自我和諧量表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對122名自閉癥兒童父母和327名一般兒童父母進行測量。結果: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t=-4.59,P<0.05)、自我和諧(t=8.30,P<0.001)和主觀幸福感水平(t=-5.90,P<0.001)均顯著低于一般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正相關顯著,而自我和諧與心理復原力、主觀幸福感均為顯著負相關(r=-0.47,-0.51;P<0.01);自我和諧均在自閉癥兒童父母和一般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自閉癥兒童父母的中介作用更為顯著。結論:提升自閉癥兒童父母的主觀幸福感,其心理復原力和自我和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自閉癥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主觀幸福感;中介效應

        自閉癥是一種發(fā)生于兒童早期(多起病于3歲前)的廣泛性發(fā)育障礙(PDD),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有了顯著地增長[1]。隨著自閉癥兒童的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父母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研究顯示,自閉癥兒童父母比一般兒童父母有更多的焦慮、失落和挫敗感,并在自尊、婚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處于更低的水平[2-3]。因此,關注自閉癥兒童父母的身心健康,幫助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

        主觀幸福感是反映個體心理狀態(tài)以及衡量自己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有研究表明,積極的應對方式(如尋求支持,積極地思維建構)[4]、子女的行為表現(xiàn)和外界支持[5]、患兒親社會技能[6]、自閉癥兒童父母對康復的評價與干預狀態(tài)等會顯著地影響自閉癥兒童父母的主觀幸福感[3]。心理復原力對主觀幸福感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7]。心理復原力,也稱為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即使面臨困境與挫折,也能夠重新振作并回復到之前積極心理狀態(tài)的現(xiàn)象。心理復原力水平高的個體生活方式更為積極樂觀,更具有自信和適應性[8],心理復原力有助于積極情緒的提升,也對主觀幸福感的增強有著積極的影響[9],心理復原力高的個體往往表現(xiàn)出更高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但在心理復原力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方面,還需進一步探討。

        自我和諧對主觀幸福感有著積極的預測作用,并與心理復原力之間存在著顯著相關。自我和諧是指個體自我與經驗之間協(xié)調一致,處于內心不矛盾的狀態(tài)。當個體知覺到自我與經驗之間存在差異時,就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將會影響到個體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也有研究指出,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之間聯(lián)系緊密,趙冰潔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負相關顯著,而與自我的靈活性正相關顯著,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心理癥狀的變異量[10];湯雅婷等人對大學生與高職學生的研究表明,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直接存在著顯著的相關[11]。同時,心理復原力對個體的自我和諧具有預測作用,如雷鳴等人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復原力水平越高的個體,其自我和諧程度越高[12]。

        心理復原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自我和諧,而自我和諧作為主觀幸福感的一種體現(xiàn),由此,可以推測自我和諧可以在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本文將以此為假設,在調查自閉癥兒童父母在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的特征表現(xiàn)的基礎上,對其內在關系進行探究,以期待為改善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狀態(tài)和提高其主觀幸福感水平提供啟示和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來自于北京市某自閉癥干預中心自閉癥患兒父母作為被試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50份,有效回收122份(81.33%),其中,父親31人,母親91人,父母的年齡在26~57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7歲9個月。同時在北京地區(qū)某小學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一般兒童父母作為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0份,有效回收327份(93.43%),其中父親175人,母親152人。

        1.2 方法

        1.2.1 心理復原力量表(CD-RISC) 該量表由美國Duke大學Connor和Davidson教授編制,并經中科院于肖楠博士修訂而成。共有25個項目,包括堅韌、自強、樂觀3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方式(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偟梅衷礁弑砻餍睦韽驮皆礁摺A勘砭哂休^高的信度,α系數為0.91[13]。

        1.2.2 自我和諧量表(SCCS) 該量表由北京大學王登峰教授根據Rogers量表設計編制,包括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和自我刻板性3個分量表,共有35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方式(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對自我的靈活性分量表采用反向計分方式,3個量表的得分相加,數值越高自我和諧程度越低。各量表的同質性信度在0.64~0.85之間[14]。

        1.2.3 主觀幸福感量表 該量表由Diener等人編制,包括整體生活滿意度(5個題項)、積極情感頻率(6個題項)、消極情感頻率(8個題項)3個分量表。量表均采用7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滿意度越高。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3個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789、0.771、0.815[15]。

        1.2.4 施測 對自閉癥兒童父母被試進行個體施測,一般兒童父母被試由心理學系研究生擔任主試在小學教室內進行團體施測。

        1.3 統(tǒng)計處理

        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主要運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 兩類兒童父母在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上的差異

        兩類父母在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主觀幸福感量表上的總得分都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兩類父母各量表得分情況及差異檢驗(±s)

        表1 兩類父母各量表得分情況及差異檢驗(±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因 子自閉兒童父母一般兒童父母t心理復原力總分60.25±18.09 68.73±15.34-4.59*堅 韌30.99±9.81 35.63±8.50-4.62*自 強19.16±5.67 22.10±5.41-4.96樂 觀10.11±3.51 10.99±2.98-2.47**自我和諧總分106.59±12.58 96.19±9.45 8.30***不和諧47.09±8.75 39.84±3.67 8.86***靈活性40.03±5.34 40.68±8.07-0.98刻板性19.47±4.46 15.67±3.46 8.50***主觀幸福感總分79.45±20.48 91.37±14.52-5.90***生活滿意度18.30±6.40 25.13±5.37-10.48**積極情感頻率23.17±7.48 30.80±5.88-10.17**消極情感頻率37.98±11.49 35.44±9.42 2.18**

        2.2 兩類兒童父母在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

        兩類人群各自的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量表的得分正相關顯著,自我和諧與心理復原力、主觀幸福感量表的得分均為負相關顯著,三者間關系緊密,見表2。

        表2 自閉癥兒童父母與一般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r)

        2.3 兩類家長的自我和諧在心理復原力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家長和一般兒童家長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均達到顯著水平,符合進行中介效應檢驗需要的前提條件。因此,以心理復原力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對自我和諧進行中介效應分析,具體分為3個步驟:①以心理復原力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②以心理復原力為自變量,自我和諧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③以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同時進入方程進行回歸分析。由表3可知,自我和諧在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和主觀幸福感之間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5.22%(-0.411×-0.313/0.510)。這表明,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既能直接影響主觀幸福感,也能通過自我和諧對其產生間接的影響。

        一般兒童父母的中介效應分析也采用相同方法,見表4。一般兒童父母的自我和諧也在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但與自閉癥兒童父母相比,中介效應較弱,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11.09%(-0.261×-0.144/0.339)。

        表3 自閉癥兒童父母自我和諧的中介效應檢驗

        表4 自閉癥兒童父母自我和諧的中介效應檢驗

        3 討 論

        3.1 自閉癥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狀況

        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均顯著低于一般兒童父母,表明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令人擔憂的狀態(tài)。自閉癥兒童父母與一般兒童父母以及其他障礙類型的父母相比,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壓力,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情緒、社會隔絕、婚姻危機等不良事件[16]。而且,伴隨自閉癥兒童一生的行為障礙和照料負擔使其父母持續(xù)面臨著長期的慢性應激,應激方式多為消極且生活質量較差[17]。且目前仍存在康復機構和專業(yè)人士缺乏,治療費用高昂、治療效果并不顯著、上學困難等諸多問題。這些都會影響自閉癥兒童父母自身的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這與陳瑜[18]和楊振[3]等人以往的研究結論一致,此研究結論啟示關注自閉癥兒童父母的身心狀況已變得刻不容緩。

        3.2 自閉癥兒童父母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

        在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相關顯著。這與國內外的很多研究結論一致。Cohrs等人的研究指出,心理復原力有利于積極成長和個體適應[19],而高水平的主觀幸福感正是積極成長和適應的一種體現(xiàn),因而心理復原力對主觀幸福感有預測作用;心理復原力水平較高的個體,更能夠積極地應對困難與困境[20],而良好的適應過程和恢復能力就有利于個體更好地調節(jié)自我與經驗、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促成自我和諧狀態(tài)的達成;自我和諧的個體多通常人際關系較好,能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因而也具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水平[21]。

        3.3 自我和諧在兩類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和主觀幸福感中的作用

        本研究的中介效應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父母和一般兒童父母的自我和諧在心理復原力和主觀幸福感之間能起中介作用。心理復原力水平高的個體在應對不確定性事件時往往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更容易獲得外界支持,能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22]。主觀幸福感包括了認知與情感的成分,而作為個體人格核心的自我和諧與認知發(fā)展、情緒調節(jié)等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自我與經驗的協(xié)調一致能影響個體的適應狀態(tài)[23],當自我處于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時,其適應狀態(tài)和幸福感狀態(tài)也會表現(xiàn)更佳。但中介檢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兩類父母的心理復原力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存在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影響程度上,心理復原力和自我和諧對自閉癥兒童父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大于一般兒童父母。相比于一般兒童父母,自閉癥兒童父母面臨著更多的現(xiàn)實壓力和困境,心理健康狀態(tài)易受到影響。由于長期處于壓力和負面情緒中,自閉癥兒童父母們通過自身的心理復原力來調節(jié)主觀幸福感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因而自我和諧對此關系中的緩沖作用更大。自我和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父母們主觀幸福感的水平,使其更能體驗到積極的情緒并對生活感到更滿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以及主觀幸福感均處于欠佳的狀態(tài);自我和諧能在心理復原力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到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重要的干預啟示:首先,引導自閉癥兒童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復原力,積極地面對困境,克服壓力事件;其次,引導自閉癥兒童父母理性、客觀地看待并接納其子女,調節(jié)自我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進而間接地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促進其主觀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1]Baroncohen S,Scott F J,Allison C,et al.Prevalence of autismspectrum conditions:UK school-based population study[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2009, 194(6):500-509

        [2]Meadan H,Halle J W,Ebata A T.Families with children who hav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Stress and support[J].Exceptional Children,2010,77(1):7-36

        [3]楊振.父母干預狀態(tài)、主觀幸福感與其對自閉癥子女康復評價的關系[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

        [4]Pottie C G,Ingram K M.Daily stress,coping,and well-being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A multilevel modeling approach. [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9,22(6):855-864

        [5]Barker E T,Hartley S L,Seltzer M M,et al.Trajectories of emotional well-being in mothers of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47(2):551-561

        [6]Vasiliki T,Richard P H,Eric E,et al.Prosocial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and their mothers'psychological well-being: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5,10(3):25-31

        [7]He F,Cao R,Feng Z,et al.The impacts of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burn patient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J].Plos One, 2013,8(12):e82939-e82939

        [8]Swanson J,Valiente C,Lemery-Chalfant K,et al.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s'academic achievement,social competence,and physical health from parenting,Ego resilience,and engagement coping[J].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11,31(4):548-576

        [9]湯雅婷,鄒錦慧,崔青,等.高職學生心理復原力和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校醫(yī),2013,27(6):404-409

        [10]趙冰潔,陳幼貞.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6):478-480

        [11]湯雅婷,鄒錦慧,李敏,等.團體心理訓練對護理大專生自我和諧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7): 1038-1040

        [12]雷鳴,楊張祥,朱珊珊.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復原力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457-459

        [13]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6,35(1):19-30

        [14]王登峰.自我和諧量表的編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1994,3(1):19-22

        [15]王曉丹.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壓力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16]Schuntermann P.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and parental adaptation:Previewing and reviewing atypical development with parents in child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J].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2002,10(1):16-27

        [17]王新剛,王俊鳳,于東嶺.孤獨癥兒童父母生活質量和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1063-1064

        [18]陳瑜,裴濤,張寧.自閉癥譜系障礙患兒父母的復原力與心理健康[J].中國特殊教育,2015,22(2):53-58

        [19]Cohrs J C,Christie D J,White M P,et al.Contribu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peace:Toward global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2013,68(7):590-600

        [20]但俊辰.大學生復原力與適應狀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7):869-872

        [21]Sheldon Kennon M,Elliot Andrew J,Ryan Richard M,et al.Self -concord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four cultures[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4,35(2):209-223

        [22]張靈,鄭雪,嚴標賓,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3(2):116-121

        [23]Christian E Waugh,Tor D Wager,Barbara L Fredrickson,et al.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trait resilience when anticipa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threat[J].Social Cognitive&Affective Neuroscience,2008,3(4):322-332

        Relations between Resilience,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and Subject Well-being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PENG Wei,LEI Xiuya,XIAO Yinjun,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silience,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Methods:Using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th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GWB)to test 122 autistic children's parents and 327 normal children's parents.Results:The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resilience(t=-4.59,P<0.05),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t=8.30,P<0.001),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t=-5.90,P<0.001)than the parents of normal children;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but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ie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resil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r=-0.47,-0.51;P<0.01);Both for the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 and for the parents of normal children,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erves 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but for the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it is a more significant mediator.Conclusion:It is vital to improve resilience,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for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Resilience;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Subjective well being;Mediating roles

        R395.6

        A

        1005-1252(2017)02-0282-04

        10.13342/j.cnki.cjhp.2017.02.032

        2016-10-30)

        http://www.cjhp.com.cn/

        中央高?;鹂蒲袠I(yè)務專項資金(編號:2016ZCQ11)

        猜你喜歡
        自閉癥兒童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關愛自閉癥群體應從消除誤解開始
        “基因剪刀”或可減輕自閉癥癥狀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自閉癥是個什么鬼?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閉癥孩子畫作中國美術館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精品黄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自拍欧美日韩|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一区| 日韩人妻系列在线视频| 伊人加勒比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97性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乱码毛片| 日本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下载| 亚州无线国产202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无码喷潮a片无码高潮| 亚洲学生妹高清av|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青青草免费手机直播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有码精品一二区在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亚洲精品字幕| 日韩av二区三区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人吃奶|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日韩高清毛片|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成人国产乱对白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_k频道|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