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蟲
眾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我的兒子確實很像我,吊兒郎當?shù)模鍪氯涡?,是個空想家。他很少能待在家中,只要一出門,兩三天都不回來,跟我一模一樣,也許這是因為兒子從小時候起就一直盯著我學的緣故吧。
我不太記得自己什么時候直接教育過兒子,只有一次有印象,那還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當時兒子很喜歡奧特曼的玩具,我便帶他去買。偏偏這款玩具缺貨了,兒子死纏爛打,我只好帶著他去新宿、神田一家一家地尋找。我們一直找到半夜還沒有找到,只好失望地回家。
回到家后,我跟兒子說:“今天我們一直在四處找你想要的那個玩具,雖然沒有找到,但至少我盡到了自己的義務(wù),所以你一定要感謝我喲。放棄那個玩具吧,好嗎?與其讓我?guī)湍阗I這種東西,不如你考慮一下哪些事情我們必須做?!?/p>
那應(yīng)該是兒子上小學二三年級時的事情,當時他思考了一會兒,點頭“嗯”了一聲。
兒子一直注意著我拼命為他尋找玩具的過程,肯定覺得爸爸很辛苦,所以放棄了。我至少是在和兒子商量這件事,這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的協(xié)商,絕不是父母發(fā)號施令般的強迫。
我的性格非常孩子氣,每當收到很多玩具時,都會樂呵呵地拿給孩子玩?!胺堑冒堰@些給孩子,你心里才舒服?”妻子每每發(fā)現(xiàn),總是全給沒收,孩子自然會嘟著嘴。妻子疼愛孩子,恨不得事事順著他,同時又不得不管教他。身為父親,我的職責是盡量讓孩子進入我的工作場所,讓他看到我在工作。和孩子談話時,比起父子關(guān)系,我更重視從社會人的角度出發(fā),站在前后輩關(guān)系的立場上教他社會上的基礎(chǔ)知識。
然而,父親在家中的權(quán)威好像總是容易對孩子實施暴力教育。我小時候經(jīng)常被父親扔到外面,有時候還被扔進池塘。我被扔到外面后,家里的木板套窗也關(guān)上了,我站在外面號啕大哭一兩個小時。這時候,母親總是悄悄打開木板套窗,探出頭來給我遞點心或飯團,然后再關(guān)上木板套窗。在小孩子看來,若母親要幫忙就應(yīng)該讓我進屋,可母親不會為我做到這一步。我明白了母親在家中的弱勢地位,同時,父親的懲戒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了怎么都無法撫平的傷痛。
父親身上最受孩子尊敬的應(yīng)該是勤勞吧,讓孩子看到在勞動的父親有助于其性格的形成。只不過我從早到晚拼命畫漫畫的工作狀態(tài),在孩子的眼里好像只是在玩,他會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好。不過,當我接連兩三天徹夜趕工畫漫畫,胡子拉碴、渾身癱軟地出現(xiàn)在飯桌前時,孩子好像也都能夠理解了——原來爸爸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