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問候的價值
2200世世紀(jì)紀(jì)3300年代的德國,有一個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xiāng)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誰,他總會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起初,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nóng)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很反感。然而,他的冷漠,并未改變傳教士向他問候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會向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聲“早安,米勒先生”。終于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回了傳教士一聲:“早安?!?/p>
好幾年過去了,德國納粹黨上臺。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納粹軍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眰鹘淌啃睦镏溃恢赶蜃筮叺闹挥兴缆芬粭l,被指向右邊的則有生還機(jī)會。
輪到傳教士了,他渾身顫抖地走上前去,無助地抬起頭,眼神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神相遇了。
傳教士習(xí)慣性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p>
米勒的表情沒有變化,但嘴唇動了動,還了一句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的問候:“早安?!比缓?,米勒大聲地說:“右。”
傳教士也許永遠(yuǎn)都不會預(yù)料到,是一句問候救了他。
一一句句問問候候,,在特殊年代里顯示出了它的巨大威力,足見其價值不菲。其實,在我們平日生活里,問候也很重要,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贏得他人的好感。問候要注意什么呢?
1.注意距離。如果遇見長輩或老師時,為了表示尊重,我們應(yīng)該走到他們身邊,停下腳步后再問好,三四步遠(yuǎn)是最好的距離。如果相隔較遠(yuǎn),可欠身、點頭、微笑、脫帽或招手,萬不可大聲喊叫,以免影響旁人。如果熟人身邊有陌生人,為不打擾他們,可用眼神示好。
2.注意先后順序。順序一般是:學(xué)生先向老師致意,晚輩先向長輩致意,男性先向女性致意,下級先向上級致意。如果別人先向你致意,一定要應(yīng)答還禮,不可置之不顧。
3.注意后續(xù)行為。打完招呼后,如果雙方?jīng)]有其他事,可以彼此繼續(xù)行進(jìn)或做各自原來的事。如果你見到對方拿著東西或行動不便,應(yīng)上前幫扶一把。如果雙方還想進(jìn)一步交流,應(yīng)一起走到角落或不妨礙別人的地方再繼續(xù)。
“你吃過飯了嗎?”“有空來喝茶啊?!薄@類話語,你肯定經(jīng)常聽到,它們是中國式的問候語,就像英國式的問候“今天天氣如何”一樣。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不妨和同學(xué)們一起就此展開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