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倫
一位愛心軍人的名字,在遼南城鄉(xiāng)廣為傳頌;一段新的魚水深情佳話,在古城復州大地不停地上演;一個精準扶貧項目,在瓦房店不斷地做大;一樹流光溢彩的累累碩果,在慈善人的培育下日益成熟。
瓦房店,中國著名的軸承之都和蘋果之鄉(xiāng)。她有著46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有著富饒的物產(chǎn)、迷人的風光和淳樸的人情。不過,特殊的氣候與水土,也不斷地滋生著蝕骨細菌,造成數(shù)以千計的骨病患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復州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宋國超,1991年患股骨頭壞死病以后,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病情發(fā)作時,只能大把大把地吞食止痛藥。要不是家人的防范,他恐怕早已尋了短見。
張金良,曾經(jīng)的養(yǎng)牛大戶,自1992年患上股骨頭壞死以后,他的家庭逐漸淪落成低保戶。貧窮和病痛在不停地折磨著他,他多么希望眼前能出現(xiàn)一位神醫(yī),為他“刮骨療毒”,拔掉扎在他身上的窮根……
胡光明,一位嫻熟的汽車修理工。2005年,蝕骨細菌悄悄鉆進了他的軀體,兇惡地侵蝕著他的肌骨,不到三年,就迫使他那一米七六的個頭,縮成了一米四零;幸福歡樂的家庭,也變得窮困潦倒。為了生計,他只能以手拄地,爬行著去修車……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像這樣的患者,在海邊、在山野,在村屯、在街巷,幾乎隨處可見。
這些人,不僅自己身陷絕境,而且還拖累家庭陷入貧困,成為慈善救助不容回避的課題。
隨著國家的興旺、社會的進步和慈善事業(yè)的日益發(fā)展,貧困骨病患者的黯淡人生,終于現(xiàn)出了希望的曙光……
2011年,瓦房店市慈善總會用家鄉(xiāng)走出的驕子、原北京軍區(qū)政委谷善慶上將和原北京軍區(qū)某部骨病專科醫(yī)院院長宮恩年等愛心人士的捐款,建立了專項基金,開始對貧困骨病患者實施救治。
此舉得到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瓦房店市衛(wèi)生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管理中心、農(nóng)村新型合作醫(yī)療管理中心和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與慈善機構密切配合,共同推進了這項造血扶本的扶貧工程。治療費用的90%由慈善總會、醫(yī)療保險和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承擔,受助者只需負擔10%。
德高望重的谷善慶將軍聞訊,欣喜異常。他協(xié)調宮恩年院長親自來瓦房店,為患者操刀手術。
宮恩年,一位英俊儒雅又享譽全球的骨病治療專家。他和他的醫(yī)院,每年不僅接診上萬名骨病患者,施行上千臺骨科手術,而且還攻克了許多重大骨科難題,創(chuàng)造了骨病治療史上的許多奇跡。
2011年6月17日,宮恩年院長在做了一上午手術之后,率領他的手術團隊,從北京驅車8個多鐘頭,連夜開進了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接下來的兩天,他們連續(xù)做了10臺人工假體植入手術。
從那時起,宮院長先后10次率領他的醫(yī)療團隊來瓦房店實施救治手術。他本人常常是在忙活了一整天之后,乘航班于后半夜抵達瓦房店。
手術患者的康復情況,也常常記掛在他的心頭。無論是手術期間還是在大連參加全國骨病學科研討會,他既沒有利用騰出的空間讓自己休息,也沒有去欣賞老虎灘和星海公園那迷人的風光,而是頂著烈日、風塵仆仆地來回訪他的手術患者,糾正他們消極保守的康復方法,反復對他們進行叮嚀囑咐。從他的身上,人們仿佛又看到了當年的老紅軍和老八路。
經(jīng)救治的103名貧困骨病患者,都分別在術后一個月內,恢復了肢體功能和勞動能力。為表達謝意,他們向再造恩人——宮恩年和慈善機構,贈送了一面面飽含感恩激情的錦旗。
看到一個個患者不僅康復如初,而且都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勞作,宮恩年的臉上泛出了愜意的笑容。
宋國超的手術效果好得出人意料。術后三天他就能下床走動,一個月就扔掉了雙拐,不到三個月就能挑動70斤重的一擔水。2011年八九月間,他率領皮影戲班,參加文化部在甘肅省環(huán)縣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道情文化節(jié)”調演。當年十月,為報答“軍中華佗”的救治之恩,他帶領他的戲班子,走進原北京軍區(qū)某部禮堂,為骨病??漆t(yī)院和部隊官兵,表演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皮影戲?,F(xiàn)在,他不光經(jīng)常參加各類調演,而且還定期向大連城鄉(xiāng)的小學生傳授皮影戲藝術。
張金良也有幸成為貧困骨病救治項目的第一批患者。當年秋天,他就在閑置了十幾年的牛舍里,重新養(yǎng)起了牛。他不但要摘掉低保戶帽子,而且要找回昔日的輝煌。那一年,他得到了一本宣傳宮恩年的掛歷。他把它掛在墻上,沒有事兒就小心翼翼地翻著,目不轉睛地瞅著……
胡光明在術后一個多月,也能直立著身子修車了。不到半年時間,他的身高就奇跡般地恢復到一米七六。他的人生得到了再造,他的家庭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出生于1973年的李國善,是趙屯鄉(xiāng)一位精明能干的農(nóng)民。2003年,一場車禍奪去了他的右眼;2008年,股骨頭壞死又弄殘了他的雙腿,砸碎了他的致富夢想,正在讀書的女兒,也不得不中斷學業(yè)。2012年,他接受了第三批救治手術。治愈后,他陸續(xù)栽植了800棵果樹,將來每年至少能有二三十萬的純收入,他的家園也呈現(xiàn)一派興旺景象。
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不僅救助了一個個患者,扶起了一個個勞力,挽救了一個個家庭,而且還播下了一顆顆善的種子,綻放出一枚枚愛的花朵。
這位名叫高希念的小伙子做完手術后,在親友們的幫助下,貸款購買了一臺小型挖掘機。2012年秋天,他將施工掘得的第一桶金捐給了慈善機構。
這位離土不離鄉(xiāng)的農(nóng)民工劉悅臣,病肢再造后,則領著他年方16歲的兒子,來慈善機構捐款。他不光要感恩回報,而且還要把“愛”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愛的花朵不僅在術后患者及其親友之間開放,而且在更大的空間聯(lián)芳。2011年9月10日晚,做了一整天手術的宮恩年與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簽訂了醫(yī)療技術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通過學術交流、科研攻關、信息共享和雙向轉診,開展協(xié)作。瓦房店地區(qū)的骨病患者,守家坐地,就可以得到國內一流骨科高手的醫(yī)療服務。
真水無香,大愛無垠。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不但救治了處于絕望中的貧困骨病患者,而且成為精準扶貧的一個亮點工程;不僅感動了城鄉(xiāng)百萬市民,而且開啟了人們善良美好的心靈……
六年來,三家公益機構總計承擔了750萬元的治療費用。
大連壹橋海參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創(chuàng)新齒輪箱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yè),源源不斷地為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注入“資金”。
瓦房店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看望宮恩年團隊,還到原北京軍區(qū)匯報這個軍地合作項目。軍區(qū)首長鼓勵宮恩年一定要把這件善事做好。
2016年6月,這個項目突破了100名救治大關,瓦房店市召開繼續(xù)推進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座談會。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出席并在會上講話。他說,瓦房店實施的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是改善民生、精準扶貧的成功范例,為慈善救助提供了很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瓦房店政府市長高順東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要把這個項目作為全市一項重點扶貧工程,繼續(xù)抓好抓實,讓更多的貧困骨病患者得到救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瓦房店市慈善總會牽頭實施的貧困骨病患者救治項目,蒙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籍社會各界的厚愛與配合,將在改善民生、精準扶貧的道路上,越做越大,愈行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