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臘月門,父親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起雞年“鄉(xiāng)村春晚”的彩排工作來。請人搭舞臺,打電話聯(lián)系“演員”,去市里印海報……父親每天都忙得“腳打后腦勺”,累并快樂著。
發(fā)揮余熱籌辦“村晚”
父親辦“鄉(xiāng)村春晚”是從五年前的冬天開始的。那時,父親剛從鎮(zhèn)中學語文教師的崗位上退下來,一時間對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感到不適應,但他又不知道具體該做些什么。
一天晚上,父親正在看新聞聯(lián)播,妹妹哭哭啼啼地回家來了。父親問妹妹怎么了?妹妹說,這日子再沒法過了,她要和妹夫離婚。原來,自入冬以來,妹夫就和村子里的幾個青年一起賭博、喝酒,醉了回家就和妹妹吵架。于是,父親親自把妹妹送回家,并當面批評了妹夫一頓。妹夫卻不服氣地說,累死累活忙了一年,冬天又沒啥事情做,和朋友打打牌、喝喝酒有啥大不了,村子里的青年還不都這樣。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去村子里轉悠,發(fā)現(xiàn)果然如妹夫所說,村里的大部分男人冬天閑著沒事干,不是聚在一起喝酒,就是打麻將。作為一名老黨員和多年的先進教育工作者,父親想改變村子里這種烏煙瘴氣的現(xiàn)狀。央視的一檔《我要上春晚》的節(jié)目讓父親萌發(fā)了辦“村晚”的想法,把村民們聚在一塊兒有事兒干,就不會再“無事生非”了。父親辦“村晚”的想法,還得到了村支書和全家人的支持。于是,辦“村晚”的事就這么定下了。
精心策劃文化大戲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辦“村晚”第一步要招募“演員”。每天早飯后,父親便開始走家串戶“招賢納士”,村子里那些能歌善舞的少男少女,早年間的二人轉民間藝人,會表演快板、三句半和小品的村民,都被父親納入“村晚”的重點邀請對象。
村民們一聽說辦“村晚”,一個個喜上眉梢,積極響應。但也有例外的。父親在去請“模仿達人張”時就碰了一個軟釘子?!斑_人張”真名張大順,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劉能”和“趙四”,曾因參加市電視臺的“達人模仿秀”節(jié)目而聲名遠播,人送外號“達人張”?!斑_人張”可是見過大場面的,對父親的“草臺班子”根本不屑一顧,他直接拒絕了父親。但在父親的再三勸說下,“達人張”終于答應了參加“村晚”演出,但他提出要“壓大軸”。
進了臘月,父親便開始審查和彩排“村晚”節(jié)目,并力求做到歌曲舞蹈、相聲小品、雜技武術一個都不能少。父親還特地去鎮(zhèn)上請來職業(yè)學校的音樂和舞蹈老師,指導演員排練。不僅如此,父親還結合本地風土人情,編寫了一些鄉(xiāng)土小品和相聲?!按逋怼痹诟赣H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彩排著……
父親說,他想把雞年“村晚”打造成一臺本土、原汁原味的、充滿歡聲笑語的、展現(xiàn)新時代農村精神的文化大戲。村民們現(xiàn)在日子越過越好,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高了,只要村民們喜歡,他想年年都辦“村晚”。
村民合力面貌更新
父親辦“村晚”已經有五屆了,每到秋收后,父親就開始為“村晚”做準備,組織村子里那些心靈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婦們自制道具,組織村子里的青壯男子搭建舞臺,自己還親自撰寫快板、相聲等腳本。父親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父親辦的“村晚”也為農村培育出了一大批文藝人才。一些在“村晚”嶄露頭角的鄉(xiāng)村藝人,開始滿懷雄心地進軍更大的藝術舞臺,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二人轉藝人郭小寶、王新雙,連續(xù)三年參加父親的“村晚”后信心爆棚,前年報名參加了省電視臺的二人轉大賽,并獲得了最佳人氣獎。農村青年歌手韓怡晴,去年報名參加了網絡歌手大獎賽,并奪得了十佳網絡歌手獎。
“村晚”帶給小村最大的改變是,改變了小村昔日混亂的風氣。自從有了“村晚“,村子里喝酒賭博的人少了,打架斗毆的人少了,鬧家庭糾紛的人家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正在排練的演員和圍在一塊兒為節(jié)目出謀劃策的村民。村民以自己的故事和作品搬上“村晚”為榮,形成人人向上的好風氣,潛移默化中,鄉(xiāng)村風氣煥然一新。
(責編 陳 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