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武
【名將榜中榜】
二戰(zhàn)中的巴頓將軍
●西 武
1942年10月24日,美國“奧古斯塔”號上,一位將軍正面色凝重地望向大海。他深知自己此行身負特殊使命,盟軍北非戰(zhàn)場的成敗在此一舉……
“奧古斯塔”號周圍,還有100多艘艦船同行,上面運載了2.4萬名西線特遣部隊官兵。艦隊浩浩蕩蕩,十分壯觀。根據(jù)“火炬行動”安排,美軍最遲要在30日前登陸北非,登陸點分別為薩菲、穆罕默迪亞和費達拉,到時登陸部隊將兵分三路。
這位率領美國特遣部隊直抵北非的將軍,正是喬治·巴頓。此時的巴頓卻被一件事困擾著。這次分派給他的士兵都很不“給力”,四個師的人都未經(jīng)歷過實戰(zhàn)。而維希法國在摩洛哥的軍隊不但訓練有素,對當?shù)氐匦我彩质煜ぁ?/p>
再加上之前的幾次會議并沒有完全將“火炬行動”的具體細節(jié)確定下來,導致上級最終甩給了巴頓三份不同的協(xié)議書:第一份是在對方“友好停戰(zhàn)”情況下用的,第二份是在對方“輕微反抗后投降”時用的,第三份則是在對方“抵抗到底被迫停戰(zhàn)”時用的??上攵?,協(xié)議的內(nèi)容自然大有不同。
可是,情況為何如此復雜,竟然要提前準備三個方案呢?原來,目的地摩洛哥屬于法屬地界,法國軍隊的態(tài)度,將決定巴頓使用哪套策略。在船上的這幾日,巴頓心里一直打鼓,雖說有消息傳來,摩洛哥境內(nèi)的法國軍隊已經(jīng)被控制,但他仍不放心。
畢竟,跟自己帶來的美國軍隊相比,摩洛哥的法國士兵優(yōu)勢很大,而且作戰(zhàn)能力也十分強,真打起來,一定會有無數(shù)場艱難的戰(zhàn)斗。
事實證明,巴頓的直覺非??孔V。美國原先安排在摩洛哥的人失手了,這就意味著以后的工作得靠他自己來搞定。
知識卡
維希法國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占領下的法國傀儡政府,它還被稱為維希政權、維希政府等。國家元首為亨利·菲利浦·貝當,他支持納粹主義。
費達拉是摩洛哥三個登陸點中的一個,位于卡薩布蘭卡以北1515英里。巴頓將親自率領第三師完成費達拉的登陸任務,然后向南進攻卡薩布蘭卡。
“火炬行動”實施當天凌晨1 1點左右,巴頓下達登陸命令。美國海軍艦炮齊鳴,對法軍瘋狂轟擊,成功壓制了對方火力。緊接著,美國登陸部隊發(fā)起攻勢,8 8點左右終于完全控制了這一區(qū)域的制空權。
但幾小時的戰(zhàn)斗換來的勝利并不穩(wěn)固。登陸艇剛打算離開“奧古斯塔”號時,艦船后方突然響起震天的炮聲。
不知從哪兒沖出來七艘法國軍艦,瘋了般朝美國海軍猛烈射擊。意識到情況危急,“奧古斯塔”號跟其他艦艇立刻投入戰(zhàn)斗。彈片四處飛落,魚雷呼嘯著掠過“奧古斯塔”號。風浪也越來越大,法國軍艦很頑強,被趕走后又再次出動,好在美國海軍實力猶在,中午時分,他們終于拿下了這場戰(zhàn)斗。隨即,巴頓與隨行人員登上了費達拉海岸。
情況依然很糟糕——甚至可以說更加糟糕。
海灘上,法軍仍沒有停止炮擊,飛機也在時不時配合掃射,總之,就是要不遺余力地阻止美軍進行下一步行動——拿下卡薩布蘭卡顯然十分棘手。
“火炬行動”的根本目的是盟軍要在北非戰(zhàn)場上建立立足點,從這里向歐洲戰(zhàn)場發(fā)起反攻。巴頓知道,再這樣下去,戰(zhàn)機勢必會被延誤,說不定還會為軸心國在北非戰(zhàn)場上帶來可乘之機。
一番思索后,巴頓決定速戰(zhàn)速決,立即對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卡薩布蘭卡發(fā)動全面進攻。按照之前的任務指示,他們在攻占卡薩布蘭卡港及其附近的飛機場后,“將會在這里建立足以對西屬摩洛哥進行地面和空中打擊的力量,以便在必要時奪取西屬摩洛哥”。因此,拿下卡薩布蘭卡港尤為重要。
眼下,另外兩個登陸點不斷傳回捷報,巴頓不能再等了。
巴頓親自上陣指揮,部隊彈藥裝備終于安排完畢。與此同時,他又收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己方人員已全數(shù)控制利奧特港機場。這表明,從現(xiàn)在起,巴頓完全掌握了摩洛哥的制空權,他終于能夠為盟國海軍提供相應的空中支援了!
至于卡薩布蘭卡港,這一仗巴頓勢在必得。
11 11月11 11日,凌晨3 3點,巴頓被人喚醒。原計劃進攻時間是清晨7 7點3030分,現(xiàn)在叫他起來是有什么緊急情況嗎?
原來,兩名法國軍官突然跑來請求?;鹫勁辛?!
就在大家激動不已時,巴頓卻依然堅持,“不,繼續(xù)打下去?!倍螅謱Ψ降恼勁写斫衼?,義正詞嚴地說,“告訴你們的司令官,如果他不愿意徹底毀滅的話,最好馬上投降,因為我即將發(fā)動進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兩小時后,法軍仍未做出答復。
清晨6 6點2525分,美國船艦、轟炸機、炮兵全都到位,隨時待命準備進攻??ㄋ_布蘭卡港上空,幾架飛機正在盤旋。
也許是迫于美軍的壓力,清晨6 6點4545分,法國宣布投降。此前,另外兩個登陸點也已經(jīng)取得勝利。隨著巴頓西線部隊任務的結束,“火炬行動”終于完成。
知識卡
軸心國是指在二戰(zhàn)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lián)盟,包括納粹德國、意大利、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占領國。
11月11日上午,美法雙方指揮官召開“和平會議”,地點就在費達拉巴頓的司令部。法國代表分別是總督諾蓋、米什利埃上將,美國代表則是巴頓和休伊特將軍。
會議開始后,巴頓將上級給他的三份協(xié)議書拿了出來,從中選取當對方“抵抗到底被迫停戰(zhàn)”時采用的那份,交由翻譯宣讀。
協(xié)議書宣讀完畢,會場上的氣氛降至冰點。協(xié)議書要求“收繳法國人的武器,并將軍隊解散”,米什利埃上將當即表示否決,諾蓋總督則眉頭緊蹙,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如果依照本協(xié)議書執(zhí)行,那么法國將完全失去在摩洛哥的保護權。法軍一旦被解散,這里的法律和秩序也隨之被廢棄,這樣一來,當?shù)刂伟脖銜幱诨靵y狀態(tài),盟軍在北非的交通線也將無人防守。你們剛來這里,對此處并不熟知,在我看來,這不是明智之舉。”
諾蓋的話并不是沒有道理。巴頓心知自己來這里,就是為了繼續(xù)和軸心國作戰(zhàn)的,如果當?shù)刂伟蔡幱跓o政府狀態(tài),對他在北非戰(zhàn)場的工作勢必會帶來障礙。
想到這里,巴頓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他宣布:“在上級機關確定最后條件之前,雙方先交換戰(zhàn)俘,帶走傷病員和陣亡人員尸體。法軍可以保留武器,但雙方不得相互使用武力。法國方面要全力維護摩洛哥的治安和秩序?!本o接著,巴頓嚴肅地站起身,將那份擬定好的協(xié)議書撕成碎片。
北非登陸戰(zhàn)役,令巴頓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也使他成為美軍在摩洛哥的最高代表。然而巴頓卻很不開心。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因此而得到盟軍最高司令部的重用,更沒有晉升。
那段時間,二戰(zhàn)正處于關鍵時期,世界各大戰(zhàn)場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戰(zhàn)斗。摩洛哥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暫時遠離了外界的侵擾。可這種生活顯然并不適合巴頓,在他心里,仍有一顆重回戰(zhàn)場的心。
1943年3月4日,巴頓突然收到一封急電,是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發(fā)來的,要求他立刻動身前往阿爾及爾(非洲北部國家阿爾及利亞的首都)。
巴頓接到電報時,正在準備另一項工作。前不久,盟軍司令部做出決定,英美軍隊將聯(lián)合進攻西西里,雙方各出一半兵力,美國方面的兵力正是由巴頓負責指揮。眼下,艾森豪威爾態(tài)度堅決,巴頓只好放下手頭工作,按指示趕往目的地。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讓艾森豪威爾改變了原有計劃呢?
原來,北非戰(zhàn)場上發(fā)生了一件令盟軍極為震驚的事。盟軍第二軍被德意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可以說是以慘敗收場。率領德意軍隊的不是別人,正是德國將領隆美爾。在最近的一次對戰(zhàn)中,美軍傷亡達到3000多人,被俘3700人,損失坦克200輛。對于盟軍而言,這是北非戰(zhàn)場上極為恥辱的慘敗。
為此,盟軍地面部隊司令亞歷山大將軍親自做出指示,建議艾森豪威爾趕緊換人,找一位優(yōu)秀的美國軍官,重振第二軍。就這樣,艾森豪威爾想到了他的得力干將巴頓。
巴頓是喜歡挑戰(zhàn)的,尤其聽到對方是隆美爾,他更是按捺不住了,巴不得早些將第二軍訓練好,然后在戰(zhàn)場上跟隆美爾較量一番。但巴頓沒想到,隆美爾因為在剛結束的梅德寧戰(zhàn)役中失利,竟然選擇返回歐洲。
聽聞這位強大的對手離開,巴頓有些失落,但他并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按照司令官亞歷山大的計劃,兩周后,蒙哥馬利的部隊將向隆美爾的馬雷斯防線發(fā)起進攻,到時,巴頓的部隊要對蒙哥馬利穿越加貝斯平原的任務施以支援,從而牽制軸心國的力量。
從現(xiàn)在開始算起,巴頓只有11天的時間整頓軍隊。
知識卡
埃爾溫·約翰內(nèi)斯·尤根·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一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了優(yōu)秀的軍事天分,也是二戰(zhàn)中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他曾獲得普魯士軍隊的最高勛章,后來更為軸心國建立無數(shù)戰(zhàn)功。僅從軍事角度講,隆美爾有著杰出的才能,他驍勇善戰(zhàn)、智謀過人,而且并不戀戰(zhàn),懂得把握戰(zhàn)爭的最佳時機,尤其在北非戰(zhàn)場上,隆美爾將他多變的戰(zhàn)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難怪被人稱作“沙漠之狐”。
他先是對士兵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須按時到食堂吃飯,半小時內(nèi)吃完,食堂則在1小時后關閉。有誰錯過早飯,那就只能餓著肚子訓練。
其次,巴頓還在著裝上做了規(guī)定,只要在戰(zhàn)區(qū),每位軍人都要戴鋼盔、系領帶、打綁腿,后勤人員也不例外。對于這一點,廚師意見很大:“做個飯還戴鋼盔,這不是神經(jīng)病嘛!”士兵中也有人在抱怨,畢竟上廁所時也戴著鋼盔,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不適應。對此,巴頓有高招,他說:“你們不戴可以,那就乖乖交罰款,軍官一次50美元,士兵一次25美元?!?/p>
一涉及錢,很多人都閉嘴了。不過,軍隊中總是有人樂于挑戰(zhàn)權威,還會偷偷地搞小動作。巴頓對于違紀的人絲毫不留情面。他把這些人集中起來,然后狠狠訓斥一番。士兵顏面無光,更對巴頓產(chǎn)生了畏懼之情。一段時間的接觸讓他們明白,在第二軍,只有巴頓說了算。
巴頓的做法雖然過于嚴厲,但由小事入手嚴明軍紀收效甚好,第二軍徹底擺脫了以往遲到早退的懶散作風。他們著裝整齊,士氣高漲,已經(jīng)完全進入了“戰(zhàn)斗狀態(tài)”,時刻準備著沖向戰(zhàn)場。
進攻的日子到了,巴頓和他的第二軍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不但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而且還迫使德軍精銳部隊調(diào)離了馬雷斯防線。這次戰(zhàn)斗令巴頓在國內(nèi)名聲大震,他本人也正摩拳擦掌打算參加最后的進攻,這時卻又傳來一個新消息。
4月14日,艾森豪威爾發(fā)出通知,巴頓將重新回到摩洛哥,繼續(xù)制訂進攻西西里的計劃,第二軍軍長則由他人接替。
攻占西西里計劃,又稱“赫斯基行動”。5月中旬,具體的行動方案終于確定,日期定在7月10日,到時英國第8集團軍會在西西里島東面登陸,美國第7集團軍則在南部登陸。
當日凌晨2點45分,“赫斯基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一切都在按計劃實施,登陸部隊的行動十分順利。在盟軍面前,意大利軍隊的防守不堪一擊。不過,這才只是剛開始而已。很快,對方的古佐尼將軍率領軍隊開始反擊,戰(zhàn)斗持續(xù)了一整天。第二天清晨,巴頓決定親自上陣指揮。
巴頓趕到時,美軍和德意軍隊正在杰拉市(西西里島南部)大街上打得火熱,敵人甚至出動了坦克和轟炸機,整座城市被炮聲和濃煙徹底包圍。巴頓下令,立刻從別處調(diào)來10輛坦克進行強勢攻擊,并讓軍艦配合進攻,用重炮猛轟。中午時分,敵人攻勢大減,殘余部隊從市內(nèi)撤退。
與此同時,美軍海灘陣地正遭受德軍康拉特坦克部隊的猛烈進攻。美軍的艾倫師長率領第一師奮勇抵抗,與第32野炮營、第2裝甲師聯(lián)合將敵人擊退。
直到傍晚,巴頓才終于緩了口氣,杰拉市的灘頭陣地算是守住了。可好景不長,夜晚的一次空降行動,卻為盟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原來,載著空降兵的飛機在西西里島降落時,被地面的美軍炮手當作敵方,雙方持續(xù)交火,損失慘重。巴頓得知此事,差點兒氣暈過去。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血流成河,這算什么事兒?。?/p>
更糟糕的是,蒙哥馬利突然提議,要求修改方案,讓英軍作為主攻。上司亞歷山大已經(jīng)點頭同意,巴頓也不能過于強硬地反對,作為軍人的他當然知道執(zhí)行命令的重要性??上?,計劃修改后,蒙哥馬利那邊的情況簡直糟糕透頂,先是因改變路線而耽誤了時間,后來又被德軍占據(jù)有利地形而陷入困境。
相比起來,巴頓的部隊卻是捷報連連,他們沒用多久便拿下了阿格里琴托和恩佩多克萊港。對此,亞歷山大肯定了巴頓的指揮才能,并同意他率領美軍完成主攻任務。
美軍擺脫了“配角”身份,不再有所顧忌。在巴頓的指揮下,他們只用了5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巴勒莫(意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在此之后,美軍更是勇猛無比,為盟軍攻下了一個個堡壘。8月17日凌晨,軸心國軍隊全部被趕出了西西里島,清晨6點30分,美軍先遣隊進入西西里島上第三大城市墨西拿,西西里戰(zhàn)役終于結束了。
巴頓在本次戰(zhàn)爭中,將他卓越的指揮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為世界展現(xiàn)了一支優(yōu)秀軍隊最完美的狀態(tài),也為人類戰(zhàn)爭史留下了寶貴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