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淺析

        2017-02-14 07:48:22趙彥輝謝明杜曉峰張博特王瑩
        關鍵詞: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本草

        趙彥輝,謝明,杜曉峰,張博特,王瑩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600;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淺析

        趙彥輝1,謝明2*,杜曉峰1,張博特1,王瑩1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600;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目的 提供本草文獻版本研究的視角、方法,增強中藥學類專業(yè)學生的文獻分析考證能力。方法采用書目統計和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從收集文獻入手,明確研究對象為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文獻,剔除個藥考證文獻及各時期本草文獻原著、校注本、輯復本等。分析研究人員及機構,對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的年代分布、引用、

        及研究領域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結果發(fā)現針對主流綜合類本草文獻如《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本草綱目》《本草品匯精要》等的版本研究較多,研究人員多數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成果的利用方面,多集中在具體中藥的基原考證、藥圖真?zhèn)舞b別和文字校讎等。結論通過文獻學視角的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明晰本草文獻版本研究的意義,可豐富中藥學類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夯實其專業(yè)基礎功底。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

        2015年底公布實施的《普通高校圖書館規(guī)程》規(guī)定,高校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1]。適逢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成立本草研究會,通過組織中藥學類專業(yè)本科學生對本草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凝練專業(yè)傳承特色,夯實專業(yè)基礎功底。圖書館以此為契機,結合本館承擔的遼寧省圖工委“東北地產藥用植物學術資源庫建設”項目,深入調研并優(yōu)化館藏資源。通過指導學生研究本草文獻,熟悉現代檢索工具和古籍書目的使用,提高其學術能力及研究能力。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991年薛清錄主編《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收錄了 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醫(yī)藥類圖書12 124種,其中本草類圖書732種[2]。1999年出版的《中國本草全書》收錄1911年以前本草專著800余種[3]。

        經查詢讀秀電子全文圖書數據庫、書同文古籍數據庫及中國知網、萬方、維普 3個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使用高級檢索功能,將“本草”與“版本”2個主題詞進行組配檢索,檢得中文期刊題錄156條。再使用作者檢索功能逐條題錄進行擴展檢索,同時閱讀文獻的原文,針對其中引用的文獻進行深度優(yōu)先的擴展性收集。甄別其內容,保留論述對象為古籍版本知識學專著、本草文獻提要式目錄專著、本草文獻版本知識專著和期刊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 6個部分。剔除重復文獻、個藥考證文獻及各時期本草文獻原著、校注本、輯復本等,最后選擇專著29種,論文290篇,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和立論依據。各類別文獻數量統計見表1。

        表1 參考文獻類別及數量統計表

        1.2 古代本草文獻版本研究工具

        學習研究本草文獻首先要了解古籍書目。因為中國幾千年來有關藥物資料的記載,除歷代醫(yī)方、本草收錄外,還有許多非醫(yī)藥書記載的也很多。例如在《本草綱目》一書中,除收錄明以前各種方書、本草內容外,還收錄各種非醫(yī)藥書的內容?!侗静菥V目》卷一序例上所引用的書名有 1 084種,其中本草書僅42種,醫(yī)書84種,余下958種均非醫(yī)藥書[4]??梢姴粌H是中醫(yī)藥??茣?,其他非中醫(yī)藥的綜合性古籍書目也是研究本草文獻的必要工具。

        最直接研究本草文獻版本的工具是中醫(yī)藥??茣浚绕涫翘嵋街嗅t(yī)藥??茣?,如《中國醫(yī)籍考》《宋以前醫(yī)籍考》等。下面列舉2種綜合性書目和 9種中醫(yī)藥??茣?,以出版年代排序,統計其收錄本草文獻情況,見表2。

        表2 古籍書目收錄本草文獻數量統計

        1.3 現代本草文獻版本研究工具

        現代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文獻可以通過查詢各大圖書館開放公共查詢目錄(OPAC)系統、讀秀電子全文圖書數據庫、書同文古籍數據庫及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3個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獲得。為提高研究效率,可使用NoteExpress等題錄整理工具軟件。其他如類書、叢書、字辭典、醫(yī)史著作、年鑒、歷史紀念表和百科全書等也是必要的本草文獻版本研究工具書。

        2 結果

        2.1 研究人員

        本草文獻的版本研究由來已久。1999年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吉文輝館長主編的《中醫(yī)古籍版本學》概述了版本學的歷史[5],“在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總校群書時,已是廣搜異本,讎校一書,版本已成為必備條件之一。漢唐時期,宮廷校書,學者治學,即已講究各種不同傳本。至五代、北宋,雕版印刷術盛行,刻書成風,藏書者眾,一書有多種刻本傳本的現象也隨之增多,于是出現版本之說。至南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開始詳細記載各書版本,如成都石經本、秘閣本、舊監(jiān)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舊杭本、嚴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等,首開目錄兼著版本之先河。明代毛晉撰《汲古閣書目》,更進一步注明宋本、元本、影宋、校宋本等。清初藏書家錢曾撰《讀書敏求記》,對每種書的版本優(yōu)劣、版本源流,以及題記、特點等,一一說明。清代乾、嘉年間,于敏中、彭元瑞等編撰《天祿琳瑯書目》時,更以年代版次分類,將宋版、元版、明版、影宋版、抄本各入其類,分別敘錄,對刊刻的年代、地點、收藏家的姓名印章等都詳加考證。這些著錄內容,純系從版本角度入手,后人稱為版本目錄”。近人孫殿起1982年出版的《販書偶記》及《販書偶記續(xù)編》即是此類書目。

        中醫(yī)古籍的版本知識和研究成果一直附屬于綜合性書目文獻中,資料分散。自從日本丹波元胤《中國醫(yī)籍考》和岡西為人《宋以前醫(yī)籍考》、丁福保《四部總錄醫(yī)藥編》等輯錄性中醫(yī)??茣繂柺篮螅嗅t(yī)古籍版本知識才開始由分散變集中,為中醫(yī)古籍版本研究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20世紀 80年代初期,以馬繼興《中醫(yī)文獻學基礎》為先河,中醫(yī)文獻學不斷發(fā)展,目前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通過論文檢索,能查到最早的一篇學術論文是1955年趙燏黃發(fā)表的《本草綱目的版本》一文[6],發(fā)表在《藥學通報》(現《中國藥學雜志》)上。對290篇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進行統計,發(fā)文數量前10位的作者情況見表3。

        2.2 研究機構

        因部分題錄未顯示著者單位信息,經不完全統計參考文獻的作者單位,按科研院所、高校、醫(yī)院、企業(yè)(醫(yī)藥公司)等機構性質分類,發(fā)表的論文分別占總數的 19.4%、55.2%、6.7%、5.2%,其他單位如文化研究會、研究館、學會、雜志社等機構的論文占 13.5%。發(fā)表論文≥6篇的機構見表4。

        表3 發(fā)文數量前10位的本草文獻版本研究人員單位及發(fā)文數量統計

        表4 發(fā)表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6篇的機構名稱及發(fā)文數量統計

        2.3 年代分布

        現代的本草文獻版本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前見有零星報道,80年代以后開始增多。2000年后的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開始增多。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文獻年代分布統計見表5。

        2.4 被引用情況

        在 290篇研究論文中,被引頻次≥6次的文獻見表 6、表 7,有博士論文 6篇和期刊學術論文5篇。

        2.5 參考文獻統計

        在 290篇研究論文中,出現在文后參考文獻中頻次≥2次的文獻見表8。

        2.6 讀者推薦文獻分析

        利用 CNKI的文獻分析功能,綜合下載次數和被引用情況,表9中的10篇是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最值得借鑒的期刊論文。

        表5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專著及文獻發(fā)表年代分布統計

        表6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被引頻次≥6次的博碩士論文統計

        表7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被引頻次≥6次的期刊論文統計

        表8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論文文后參考≥2次文獻(專著、論文)統計

        2.7 研究領域分析

        將 290篇研究論文按關鍵詞統計,發(fā)現針對《本草綱目》《證類本草》《神農本草》《滇南本草》《救荒本草》《本草品匯精要》等本草著作的版本研究文獻較多,占到總數的41.03%,詳見表10。

        2.7.1 《本草綱目》 李載榮[4]在其博士論文《〈本草綱目〉版本流傳研究》中認為,除祖本金陵本外,可將后世已知的《本草綱目》各版本系統大致分為3個:江西本、杭州本及合肥本。并把這種情況比作中醫(yī)學經絡理論中的沖任督“一源三歧”。劃分3個版本系統的標準,主要來自于其圖版的變化。截止到2002年為止,《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已超過百種,大致每隔5~6年就有一種新版本出現。首次出版的金陵本目前存世的數目至少有 7部:中國 2部(現分別存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日本3部、德國1部、美國1部(此部為日本學者森立之的批校本,尤為珍貴。原存北京圖書館,抗戰(zhàn)時期被移往美國,現存美國國會圖書館)。

        盛世修典,后世又有許多《本草綱目》的簡編本、改編本及補編本問世。如張三錫的《本草選》(又名《本草發(fā)明切要》)、倪朱謨的《本草匯言》、郭佩蘭的《本草匯》、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汪昂的《本草備要》、張璐的《本經逢原》等,據粗略統計約 280多家。一本醫(yī)學著作能以如此之快的頻率重印、如此之多的版本出現,說明了《本草綱目》的廣泛影響和重大價值。劉山永先生繼承父志,以金陵本為底本,在人衛(wèi)本的基礎上悉心??保霭媪四壳岸宰罴训摹侗静菥V目》版本—華夏版新校釋本[7]。

        錢超塵在《筆耕本草 嘉惠后學》[8]中論述了《本草綱目》問世之后,迅速在國外傳播開來,并成為我國有史以來被譯成外文最多的醫(yī)學著作之一。1606年,《本草綱目》首傳日本,400年間,傳入日本的各種版本達數十種。1783年和 1929年,日本先后出版了影響最大的《本草綱目說》和《類注國譯本本草綱目》2部大部頭豪華本。另外,他們還陸續(xù)出版了許多簡編本和改編本,使《本草綱目》成為對日本影響最大的本草著作。朝鮮對《本草綱目》的研究也較早,1613年已出版了該書的簡編本,以后又陸續(xù)有多種版本傳世。

        1659年,波蘭人卜米格首先把《本草綱目》譯成了拉丁文,開創(chuàng)了歐洲人研究該書的先河。后來《本草綱目》又陸續(xù)被譯成法文、德文、英文等眾多版本,其中英文本最多。1882年,俄國駐北京使館醫(yī)師布米希德詳細研究了《本草綱目》,并把其中的植物藥 358種全部收入他的著作《中國植物》,對該書在俄國的傳播起了積極作用。1953年,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李時珍畫像被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的代表之一,鑲嵌在該校大禮堂的走廊上,蘇聯的《醫(yī)務工作者報》還刊出了專門的紀念文章。可以看出,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深受世界人民的重視和愛戴,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它已經遠遠超越了國界和醫(yī)學的范圍,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表9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最值得借鑒的10篇期刊論文

        表10 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文獻中前6位關鍵詞及論文篇數統計

        2.7.2 《證類本草》 《證類本草》是宋代唐慎微所撰《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及其各種刊本的通稱。該書從1082年成書開始,經宋、金、元、明、清各代都有翻刻本。《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載有 4個不同版本。分別是《經史證類大觀本草》31卷,艾晟(shèng,叔來)校補;《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30卷,曹孝忠校;《新編證類圖注本草》42卷,序列5卷,寇宗奭(shì)衍義,許洪校正;《經史證類備急本草》31卷,王繼先等校定。

        據李健的詳細考證[9],《證類本草》應劃分為《大觀本草》和《政和本草》兩大版本系統。《新編證類圖注本草》雖符合《證類本草》傳本特征,但從內容上看,命名為《證類本草》的節(jié)略本較合適。(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31卷本是《大觀本草》的傳本,而《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是《大觀本草》和《政和本草》2個版本的拼湊版,具備 2個版本各自的部分特征?!吨匦拚徒浭纷C類備用大觀本草》應歸入《政和本草》版本系統。將(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22卷本歸入《證類本草》衍生著作。

        劉大培、尚志鈞認為蒙古定宗四年己酉年(1249年)平陽張存惠晦明軒刻本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藥圖質量最佳[10]。

        在源流和內容研究上,尚志鈞認為《證類本草》墨蓋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實際出自《蜀本草》,而非《唐本草》[11]。

        而《證類本草》中梁陶隱居序被李時珍當作《名醫(yī)別錄》序看待。不僅李時珍如此,連清代本草學家及目錄學家姚振宗等人,均作同樣的觀點。直到 1900年,敦煌出土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序錄》,其內容和《證類本草》“梁陶隱居序”基本相同,才知《證類本草》“梁陶隱居序”不是《名醫(yī)別錄》序,而是《本草經集注》序。序中所講“名醫(yī)副品”的含義,是指吳普、李當之等在《本草經》中增錄的資料,不是指一本《名醫(yī)別錄》定型的書[12]。

        2.7.3 《神農本草經》 尚志鈞《諸家輯本〈神農本草經〉皆出于〈證類本草〉白字》稱[13],《神農本草經》原書早已失傳,但它的內容通過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蘇敬《新修本草》、劉翰《開寶本草》、掌禹錫《嘉佑本草》等被保存在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中。最早輯《神農本草經》的是宋代王炎,未傳,僅有一序留存于王氏《雙溪文集》中。

        現存的輯本有9家,共26種版本。⑴盧復《神農本草經》(簡稱盧本),不分卷,成書于1616年,1種抄本,2種刊本。⑵孫星衍、孫馮翼合輯《神農本草經》(簡稱孫本)3卷,成書于1799年,1種抄本,7種刊本。⑶顧觀光《神農本草經》(簡稱顧本),成書于 1844年,4種刊本。⑷王闿(kǎi)運《神農本草經》(簡稱王本),3卷,附本說1卷,成書于 1885年,1種刊本。⑸姜國伊《神農本草經》(簡稱姜本)1卷,成書于1892年,1種刊本。⑹黃奭(shì)《神農本草經》(簡稱黃本)3卷,成書于1893年,3種刊本。⑺林屋洞仙九芝《神農本草經摘讀》(簡稱林本)成書于 1894年,1種抄本。⑻日本森立之《神農本草經》(簡稱森本)3卷,附序錄1卷,考異1卷,成書于1854年,3種刊本。⑼日本狩谷望之志輯《神農本草經》(簡稱狩本)3卷,澀江籀(zhòu)齋訂,成書于 1824年,1種抄本。

        解放以來刊印的《神農本草經》有 3種:1955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的顧本,商務印書館重印的孫本,1957年群聯出版社影印的森本。江國榮認為,森本最接近《神農本草經》舊觀。

        2.7.4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系明代云南醫(yī)藥學家蘭茂所著,該書是一本地方性本草專著。成書較《本草綱目》早140年。經明、清兩代醫(yī)家增訂、補注,以及有關志書收編和民間傳抄,版本各異,現已發(fā)現版本 13個,其中刊本 6個,抄本 7個[14]。《滇南本草》的各種版本中收載藥物,以“務本堂”刻本的品種最多,計458種[15]。

        2.7.5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原書2卷。明永樂四年(1406年)由作者刻行于開封,書前有作者長史卞同寫的序文,此即為初版。但其本因久遠而現已亡佚。嘉靖四年(1525年)山西都御史畢昭和按察司蔡天佑重刊于太原。此即第二次刻本,也是現今流傳最古的刻本。傳刻時每卷分為前后,共成 4卷,即上之前、上之后、下之前、下之后,書前有山西提刑按察司金事李滾序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開封人陸柬又根據第二次刻本重刻。這無疑對于此書的流傳是有益之舉,然而陸柬在序文中誤認此書為周憲王所著。周憲王名朱有墩,是朱嘯之子,此后李時珍《本草綱目》和徐光啟《農政全書》受此影響,引用此書時亦稱之《周憲王救荒本草》?!毒然谋静荨烦醢姹逋瑢懙男蛭闹忻鞔_地記錄了該書問世的年代“永樂四年歲次丙戌秋八月”。重刻《救荒本草》李鐮序文中亦曰“救荒本草二卷乃永樂間周藩集錄而刻之者”。據此可以認為其作者為周定王朱棣?!毒然谋静荨穱鴥痊F有六七種不同的版本[16]。

        2.7.6 《本草品匯精要》 《本草品匯精要》系明孝宗敕命太醫(yī)醫(yī)院院判劉文泰等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編修的官定本草。由于歷史原因,書成以后秘藏明清兩朝內府 400余年未獲刊行。曹暉[17]將現存版本分為全本留存類和殘本留存類。全本流存類計有 5種版本:⑴日本大阪武田氏藏本(武田本)。此即弘治原本,原名《御制本草品匯精要》。全36冊,凡42卷外卷首1卷。2 600頁,有圖 1 318幅,彩繪抄本。⑵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羅馬本),改訂為洋裝 17冊,較武田本少 1頁,多 2圖,彩繪抄本。⑶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yī)學綜合研究所大冢恭男藏本(大冢本),洋裝全10冊,缺卷首部分。彩繪抄本。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本(故宮本)。此即康熙時王道純之校正本。全 14冊。凡《正集》42卷外卷首 1卷,《續(xù)集》10卷外附《脈訣》《考證》2卷。朱墨精抄本,無圖。⑸商務印書館刊本。此即以故宮本為底本的鉛印本。原刊本全7冊。凡42卷外卷首,《續(xù)集》10卷。附1冊《檢勘記》。重刊本有3冊本,1冊本。

        殘本留存類計有7種版本(其中包括 2種易名傳抄本):⑴柏林國家圖書館藏本(柏林本)。只存 23冊 26卷,缺卷 7~8、18~33。彩繪抄本。⑵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藏本(中藥所本)。只存 8冊 11卷(卷 7~15、17~18),外目錄 1冊。彩抄節(jié)本。⑶北京圖書館明抄繪本(北圖明抄本)。只存 13冊 11卷(卷 l~2,13、24、28~34、40)。⑷北圖清抄繪本。此即康熙重繪本,只存13冊12卷(卷1~12)外卷首1卷。⑸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中科院本)。只存 26冊 26卷(卷 l~26)。抄本無圖。⑹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明萬歷轉抄本)。易名為《金石昆蟲草木狀》凡 27卷 2冊,有圖 1 316幅。彩繪抄本。⑺北京圖書館和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藏本(明末清初傳抄本)。易名為《本草圖譜》,只存 5冊,有圖73幅。彩繪抄本。

        2.7.7 其他本草文獻版本的研究 其他本草文獻如《本草備要》《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秘錄》《本草新編》《本草匯言》《本草發(fā)明》《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等的版本研究也零星見諸報道。

        3 討論

        曹之[18]在《中國古籍版本學》中提到研究古籍版本的意義有 5點:弘揚民族文化的需要,讀書治學的需要,發(fā)展現代出版事業(yè)的需要,發(fā)掘、保護文物的需要,圖書館工作的需要。李致忠[19]《古書版本鑒定》講版本學的功用有讀書治學、藏書校書、整理出版、保護文物、圖書館采選編目幾方面。吉文輝[5]在《中醫(yī)古籍版本學》中,將中醫(yī)古籍版本學的作用歸納為讀書治學、古籍整理、管理編目、收藏與流通 4個方面;將中醫(yī)古籍版本學的功能細分為區(qū)別古籍真?zhèn)巍姹救?、鑒別版本優(yōu)劣、理清版本源流、了解版本價值等5個方面。

        古籍文獻在流傳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書商作偽和鑒定失誤的現象,同一古書,由于其版本不同,在反映該書的原始面貌方面往往有很大差別,不僅反映在文字的正與誤,有時也反映在內容的全與缺。古籍尤其是名家著作流傳甚廣,版本繁多,這其中也存在有刊刻質量的差異。一般說來,宋元刻本、官刻本、名家精校本、精抄本、初刻本、影刻本質量較高,而后世的傳抄本、翻刻本、通行本、坊刻本質量往往差一些,主要表現為訛誤較多。版本源流研究是分析版本系統的一個主要內容,是整理古代文獻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版本源流研究的前提是版本鑒定,它本身又是版本鑒定成果更深層次的體現。古籍版本融知識與藝術于一體,涉及到古代文化、歷史、科學等各個領域,再加上其獨特的工藝,具有其他收藏品不可替代的鑒賞價值。一般來說,稿本、足本、批校本、精刻本、初刻本、影刻本多體現著版本的學術研究價值,善本、孤本、珍本、舊刻本、精寫本、套印本等多體現著版本的文物收藏價值[5]。

        通過對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發(fā)現針對主流綜合類本草文獻如《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本草綱目》《本草品匯精要》等的版本研究較多,研究人員多數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研究工具方面多以中醫(yī)藥??铺嵋綍繛橹鳎o以綜合性古籍書目、古籍書目數據庫等。在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成果的利用方面,多在具體中藥的基原考證、藥圖真?zhèn)舞b別和文字校讎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1] 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的通知[EB/OL].[2015-12-31].http:// www.scal.edu.cn/gczn/sygc.

        [2] 薛清錄.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1.

        [3] 中國文化研究會.中華本草全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4] 李載榮.《本草綱目》版本流傳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4.

        [5] 吉文輝,王大妹.中醫(yī)古籍版本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0.

        [6] 趙燏黃.本草綱目的版本[J].藥學通報,1955,3(8):354-357.

        [7] 錢超塵.劉衡如先生的中醫(yī)文獻學成就[J].中醫(yī)藥文化,2014(1): 22-25.

        [8] 錢超塵,溫長路.筆耕本草 嘉惠后學——紀念《本草綱目》初刻暨李時珍逝世410周年[J].河南中醫(yī),2003,23(9):15-19.

        [9] 李健.清以前《證類本草》的版本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09.

        [10] 劉大培,尚志鈞.《證類本草》藥圖的考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1994(1):46.

        [11] 尚志鈞,《證類本草》“墨蓋”下引“唐本”“唐本注”討論[J].中華醫(yī)史雜志,2002,32(2):85-86.

        [12] 尚志鈞.《證類本草》陶序和《名醫(yī)別錄》歷史關系之辨析[J].中華醫(yī)史雜志,1994,24(1):38-40,4.

        [13] 尚志鈞.諸家輯本《神農本草經》皆出于《證類本草》白字[J].江蘇中醫(yī)雜志,1982(2):38-39.

        [14] 楊國祥,馬培洲.淺論《滇南本草》的學術特點及其影響[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3(5):52-55.

        [15] 張澤仁.讀《滇南本草》有感[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3(5):59.

        [16] 周啟基.《救荒本草》的通俗性實用性和科學性[J].中國農史, 1988(1):99-110.

        [17] 曹暉,謝宗萬,章國鎮(zhèn).《本草品匯精要》版本源流、內容特色及藥物品種的考察[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2(1):65-66.

        [18]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第二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9] 李致忠.古書版本鑒定(修訂本)[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Analysis on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Version Research

        ZHAO Yan-hui1, XIE Ming2*, DU Xiao-feng1, ZHANG Bo-te1, WANG Ying1

        (1. Library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the perspective and method of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version research; To enhanc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CM materia medica.MethodsBibliometric statistics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Starting from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object for research literature materia medica version was clarified. Medicine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original and proofreading editions and copies were eliminated. Staff and institutions were analyz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citation, reference and research fields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materia medica version was conducted.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research on mainstream comprehensive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such as Shen Nong Ben Cao Jing, Zheng Lei Ben Cao, Ben Cao Gang Mu, and Ben Cao Pin Hui Jing Yao, was a lot.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ers concentrated in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version research, the majority focused on the origin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identification and textual proof of authenticity.ConclusionThrough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versio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edition research can be clarifie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tudents in TCM materia medica can be enriched,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can be laid.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study on versions

        R2

        A

        2095-5707(2017)01-0025-08

        趙彥輝,謝明,杜曉峰,等.本草文獻版本研究淺析[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7,41(1):25-32.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1.006

        2016-11-17)

        2016-12-05;編輯:魏民)

        2014年遼寧省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團隊(WT2014004)

        趙彥輝,館員,研究方向為中醫(yī)藥文獻管理、數字圖書館及信息技術。E-mail: 644735344@qq.com*通訊作者:謝明,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藥事管理研究。E-mail: x6m6@163.com

        猜你喜歡
        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本草
        愛上《本草綱目》 不只因為健身操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32
        牽牛子的本草考證
        從《神農本草經》論述干姜在經方中的應用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本草,源于延續(xù)生命的渴求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一場不動聲色的“雙面修行”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中華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神農本草經》中與神志相關的藥物歸類分析——胡隨瑜教授《神農本草經》講記(四)
        国产乱子轮xxx农村| 日本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区| 人成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不卡|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极品成人影院| 日本精品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自拍偷拍视频| 欲香欲色天天天综合和网|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是图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草逼福利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成人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9| 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免费网站看v片元遮挡|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偷拍亚洲九色| 国产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精品在免费线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有|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在线观看二区视频网站二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