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鈞
東漢時有一個叫劉寵的人。他做東平陵令時,很得百姓的愛戴。劉寵是個孝子,因為母親生病了,他決定辭官回家侍奉母親。百姓知道這個消息后,非常不舍,紛紛前來送行,導(dǎo)致路旁擠滿了人,連車都不能通行。劉寵不愿麻煩百姓,就脫下官服,換上便服悄悄地離開了。
后來劉寵又任會稽太守,他任職期間“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也很得百姓擁戴。因政績卓著,朝廷召他回京任職,臨行那天,有幾位住在山中的老叟奉上數(shù)百銅錢說:“以前的太守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狗吠整夜,民不得安。您做太守后,狗不夜吠,物阜民安。這是我們的心意,請?zhí)匾欢ㄊ障??!眲欈植贿^老叟們的熱情,便選了一枚大錢留作紀(jì)念。
劉寵走出會稽地界,便把錢投入西江,遠遠尾隨的百姓見之無不動情。后來,人們把西江改稱錢清江,臨江筑起錢清亭,亭旁建“一錢太守廟”,供后人緬懷清正廉潔的劉寵。
乾隆南巡過錢清江,感慨于劉寵的事跡,特賦詩一首:“循吏當(dāng)年齊國劉,大錢留一話千秋。而今若問親民者,定道一錢不敢留?!?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2/14/dddy201702dddy20170234-1-l.jpg" style="">
劉寵收一錢而不負(fù)父老的盛情,出境即投于江中更顯他“不貪一錢”的清廉,演繹出讓后人撫嘆的廉官品格。
宋代《鶴林玉露》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崇陽縣令張乖崖有一次看見小吏從庫房中出來時,頭巾下別了一枚銅錢,張乖崖問這是哪來的,小吏說是從庫房中取的。張乖崖見狀道:“你怎么能隨便拿庫房的錢呢?”小吏卻不以為然:“一個銅錢算得了什么?!睆埑搜潞鹊溃骸耙蝗找诲X,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毙±舢?dāng)著縣令敢如此肆無忌憚,平日定是貪得無厭,豈有不嚴(yán)懲的道理?
萬從一數(shù),大從小來。微不足道的“一”累加起來,就是個大數(shù)字,小貪不自遏,終會鑄成大錯,使人身敗名裂、遺憾終生。
(摘自《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