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家住重慶市江北區(qū)的龔先生花360萬元購買了一輛二手的法拉利跑車。開了一年多他才發(fā)現(xiàn),這輛車曾在杭州出過一次較為嚴重的車禍,保險理賠金額達40萬元。龔先生認為,4S店當初銷售時沒有告知此車為事故車的事實,侵犯了他的知情權(quán)。多次協(xié)商無果后,龔先生將4S店告到了渝北區(qū)法院,要求退一賠三,索賠1440萬元。
4S店稱,自己沒有二手車經(jīng)銷企業(yè)的主體身份,也沒有收購該二手車,不是車主,所以不能參與到交易之中來。然而,法院根據(jù)案件所涉的《二手機動車買賣合同》載明的內(nèi)容,合同中明確提到該車法人系公司法人施某。龔先生也表示,自己若是知道車輛為私人而非4S店就不會購買,法院最終認定:該車的實際出賣人是4S店。2016年12月8日,重慶市一中院做出了終審判決:退一賠一,維持原判。此外,二審判決的案件受理費10.82萬元、保全措施申請費5000元,共計11.32萬元的費用由4S店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