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紅
大家都認同一句話:鏡頭后面的頭才是決定你是否能拍攝好照片的關鍵;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正確養(yǎng)成攝影的好習慣。
雖然每臺相機都有自動檔,但是想要拍出精彩的照片,更需要長期的練習和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不過在漫漫攝影路上,難免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攝影攻略,也難免會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究竟哪些習慣不容易被重視,卻又不利于攝影的學習與發(fā)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壞習慣,你有哪幾條?
別把CPL當成UV鏡來用
對于玩攝影的朋友,總少不了接觸各種各樣的濾鏡,相信一開始買相機買鏡頭,都會被“推薦”一塊UV鏡,有時還會帶著幾塊CPL和ND鏡。對于濾鏡,有的朋友是UV鏡不離身,對于剛開始使用CPL的朋友,更是有一種找到了新大陸的感覺。但是使用CPL是最容易出錯的濾鏡,你的CPL真的用對了嗎?
CPL壞習慣:別拿CPL當UV,長期掛機并不好
CPL其實用途非常單一,用于去除反光;去除反光后的效果有很多,可以提升顏色飽和度,可以讓天空變得更藍,可以讓云層更分明。但是,CPL的原理僅僅是消除偏振光,所以CPL并不是萬能的風光濾鏡,更不能時刻擰在鏡頭上。有些朋友認為風光拍攝,帶上CPL畫質肯定會更好,因此只要出去玩,就擰上CPL,不管是否真正需要,這其實是被各種廣告宣傳洗腦了。對于CPL來說,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場景不能使用。
不能使用CPL的場景:人像;不適宜使用的場景:夜景、星空拍攝。人像拍攝時,CPL會使得人臉部的光澤喪失或者變得黯淡,也就是經常出現(xiàn)我們說的大黃臉,所以人像拍攝是不能使用CPL的。另外,所有的CPL都有減光效果,因此對于本來就光線昏暗需要更多曝光量的環(huán)境,例如夜景、星空等等,也不適宜使用CPL。
CPL的常見壞習慣:永遠不去擰方向
對于CPL來說,更致命的一個問題是,很多朋友把CPL當成UV鏡,擰在鏡頭上拍攝時就不管了。CPL不管是用來消除反光,還是壓暗天空,每次拍攝,不同角度,都需要旋轉CPL從而得到更好效果。如果只把CPL擰上,有時候不僅不能起到提升畫面的效果,反而會嚴重的適得其反。有時候,使用CPL不當,最常見的后果就是不僅讓天空變得昏暗,而且在后期中很容易造成天空的色階斷層。
不正確的位置不僅不能消除偏振光,還會讓照片顏色看上去更詭異,而且CPL有減光效果,因此會讓快門速度變得更慢。而拍攝人像,CPL是萬萬不可使用的。總而言之,CPL是使用率非常高,但是需要時刻調整的濾鏡,CPL不同于UV,并不是掛上鏡頭就一勞永逸。
器材要干凈:不清理相機的人有你嗎?
很多朋友的另一個壞習慣,是不清理器材。清理器材包括清理傳感器和清理鏡頭。不清理器材有很多壞處,有時候會之直接讓照片變得無法使用。
清理鏡頭:油漬是照片的重要殺手
很多朋友不喜歡清理鏡頭上的灰塵,有時候認為只要掛著UV鏡,鏡頭鏡片不沾灰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其實,對于照片來說,灰塵會對照片產生嚴重的影響。隔著一層灰蒙蒙的UV鏡拍照,就好比隔著一層臟玻璃拍攝,大光圈下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一但使用小光圈或者長時間曝光,灰塵就會讓照片看上去臟臟的,這種影響有時候后期是難以去除的。
另外一方面,如果說鏡頭上的灰塵可能偶爾會影響畫質,那么鏡頭上的油漬則是更致命的殺手,這在固定鏡頭相機上更是常見。我們使用相機或者鏡頭時,有時不注意會將手指觸碰到鏡頭特別是卡片機,更容易在鏡頭前形成一層油污。這種污漬不僅會影響畫質,更會讓廠商辛苦研發(fā)的鍍膜化為烏有,油污會產生很嚴重的眩光,對于照片這更致命。
當然,與鏡頭一樣,傳感器也需要經常清潔。而且在更換鏡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應當卡口想下更換鏡頭,而不要把卡口對著風口更換鏡頭,也不要在風沙大的地方強行更換鏡頭。另一方面,相機長時間使用,應當去專門的維修點清理傳感器,不過對于一般用戶,請不要自己貿然清理。
向左還是向右曝光 合理曝光才是王道
很多朋友接觸攝影之后,總會接觸到向左曝光,或者向右曝光的原理。很多朋友拍的久了,總會有習慣拍攝時欠曝一點,或者是過曝一點進行拍攝,甚至于很多玩攝影很多年的朋友也有這種習慣,特別是向左曝光,有些朋友認為,為了保證不過曝,欠曝一兩檔拍出來的照片,只要后期調整曝光就可以,所以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會習慣性拍得“黑一些”。
照片的本質就是記錄光線信息,在大光比環(huán)境下適當欠曝或者過曝,是為了后期調整可以得到更寬的動態(tài)范圍,但是日常正常拍攝,欠曝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就算相機的寬容度足夠好,欠曝后的照片總會有一定的噪點出現(xiàn),而且欠曝部分的色彩普遍沒有正常曝光出色,對于照片的顏色控制也并沒有好處。
曝光時有兩種思路,高ISO得到更亮的圖像和低ISO得到相對較暗的圖像,后期提亮。兩種方法相比,高ISO得到更亮的地景,噪點要遠少于低ISO曝光然后后期加亮的噪點。
在弱光環(huán)境下,欠曝更是畫質的大殺手。弱光下,不管是長時間曝光還是高感光度,都會讓噪點快速提升。對于噪點來說,相同感光度下照片越明亮,照片的噪點會越少,這一點在星空拍攝時特別重要。因此拍攝星空,欠曝是大忌;當然,過曝會使得亮度細節(jié)損失,因此對于弱光環(huán)境,最好的做法是對各部分分別進行曝光控制。可以拍攝一張?zhí)炜仗幱跊]有過曝的明亮狀態(tài),再讓地景處于沒有過曝的正常狀態(tài),這樣通過后期處理可以得到噪點最少的照片。
對于向右曝光,其實更亮的照片有利于降低噪點,這也成為了向右曝光的一個基本根據。但是,相機在高光部分的寬容度表現(xiàn)要遠低于弱光。因為弱光部分雖然相機記錄的信息很少,但是還是有光線信息的記錄,但是高光部分一旦溢出,就會徹底變成數據溢出,因此高光部分不管過曝多與少,都會伴隨著色彩飽和度的下降,而高光一旦完全溢出,是沒有辦法挽回的。
因此,向右曝光,其實是說保證不過曝的基礎上,把照片拍得盡可能亮一些。如果使用曝光補償,始終加一檔曝光進行拍攝,那么高光的顏色,肯定會收到損失,而且高光部分是難以挽回的。
不管怎么說,向左曝光還是向右曝光,在大部分環(huán)境下都不如正常曝光更加有用。如果真的需要進行過曝或者欠曝,肯定是為了后期進行HDR合成而做準備,而不是單純的前期拍攝手法。
JPG還是RAW 盡量別用JPG做后期
照相機記錄圖像,可以直出為JPG格式,也可以保存為RAW文件。對于家庭用戶來說,使用JPG無疑是最方便的,但是如果您喜歡對照片進行后期處理,而且希望能夠嚴謹的進行后期處理得到較為理想的作品,那么一定要使用RAW文件。
RAW文件相比于JPG的好處的文章早已經是鋪天蓋地,這里筆者還是簡單總結一下RAW文件相比于JPG都有哪些好處。RAW文件與JPG文件相比,相當于原始的光線數據,而JPG則是經過相機機身處理的輸出圖像。
使用JPG進行拍攝,由于加入了大量的相機優(yōu)化數據,例如顏色優(yōu)化,高光陰影優(yōu)化等等,看上去更加適合人眼的審美,所以更討人喜歡。但是對于不適合直出的環(huán)境,或者是您要進行后期,這些調整會是的照片的調整范圍大大縮??;一但用JPG進行調整,特別是大范圍的曝光調整,噪點,色階斷層,顏色異常,都是JPG進行調整常見的問題。
對于RAW文件來說,調整陰影和高光細節(jié)是相比于JPG最大的優(yōu)勢。使用JPG,普遍只有8bit,當照片超出了8bit的范圍之后,任何軟件都無法補救高光與陰影,但是在RAW文件中,我們依然可以依靠后期調整挽回細節(jié),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照片寬容度。
如果要進行后期調整,RAW文件是必備的基礎,使用JPG調整,一方面噪點會更多,第二方面曝光調整會受到極大限制;因為這兩方面的因素,使用RAW文件拍攝,使用RAW文件進行后期,是一個攝影師必須經歷的進階之路。
后期壞習慣 過分依賴HDR和高反差
剛才說到了后期,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很多朋友喜歡追求高反差,高飽和,高銳度,如果再極端一些,就是后期過于依賴于HDR技術。
所謂HDR技術,HDR,英文全稱是High-Dynamic Range,翻譯成中文實際上是指高動態(tài)范圍,但是在后期中,現(xiàn)在有時候會被誤解為一種高細節(jié)高反差和高飽和度的濾鏡效果。合理的HDR是非常出色的后期手法,但是只依靠插件把HDR當作一種特效,不僅會使得畫面失真,而且會帶來大量的噪點,影響照片質量。
這幾年,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很推崇HDR風格的照片,而且很多教材也推崇HDR技術,甚至在人像上也使用HDR。這種風格用的好自然能夠出彩,而且國際上也有很多以HDR見長的攝影師,但是HDR不是后期的唯一技術,過分依賴HDR技術將會是攝影師的技術災難。
另外,與依賴HDR一樣,很多朋友,特別是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朋友,都很喜歡高飽和度,高反差的照片。與HDR一樣,高飽和度,高對比,高反差,都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會讓照片看上去更不耐看,這也是相機后期處理需要克服的壞習慣。